国医大师徐景藩临证百案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方 序

1931年12月2日,梅贻琦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同样,医院地位的高低在大师而不在高楼,大师是医院的灵魂,也是衡量医院水平高低的核心标志。许多医院之所以成为举世公认的顶尖医院,主要靠一批蜚声医坛、成就卓著的大师作支撑。
在众多德高望重的中医名家中,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徐景藩教授是其中杰出代表。先生1927年出生在江苏吴江盛泽镇的中医世家,少时随父习医,又拜江浙名医朱春庐门下,三年学徒期满后即悬壶乡里,悉心临证。1952年作为杰出青年中医,并经严格选拔考试被卫生部录取,远赴北京大学医学院系统学习现代科学与医学知识,奠定了先生“学贯中西”的学术根基。5年后,分配至医院工作至今。先生用近70载的临证岁月书写对中医无怨无悔的挚爱,风雨割不断,日月磨不灭,其情也真,其意也切。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廉洁行医,奉献一生”是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为学做人的真实写照。先生犹如一面镜子,烛照出“医乃仁术”的医者人性光芒。明·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提出著名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的知行合一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先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德技双馨的国医大师,一直践行着格物致知的理念,学而后临床实践,而后培养后学,使祖国传统中医药学后继有人、生生不息。
中医医案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名家的临床经验、理论水平和学术创新都体现于医案中。学习医案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名医临床证治经验和训练我们辨证论治的技能。先生的医案穷阴阳之变化,究五行之生克,信而有征,言近旨远,字字珠玑,是先生临床学术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医院学术根深叶茂的标志,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哲人有言“如果分担挑战,挑战将分之;如果分享成果,成果将倍之”,传承先生的学术经验,培养造就未来更多的名医大家,造福广大苍生百姓健康,善莫大耶。
作为先生的学生,一直仰慕其道德文章。爰其临床医案付梓之际,先生嘱予作序,余虽不敏,恭敬而从命矣。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