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口 炎
一、鹅口疮
【定义】
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疾病相关知识】
1.流行病学
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使用污染的奶具,乳头不洁,可致新生儿感染,亦可经产道感染。
2.临床表现
可见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宜擦去,周围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不痛,不流涎,一般无全身症状,不影响进食。重症则整个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头、食管、气管、肺等处,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
3.康复
去除病因,纠正不合理饮食习惯。
4.预后
早期发现,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二、疱疹性口腔炎
【定义】
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无明显季节性,1~3岁小儿多见,传染性强,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集体托幼机构感染容易传播。
【疾病相关知识】
1.起病时发热可达38~40℃,1~2天后,齿龈、唇内、舌、颊黏膜等各部分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软腭、舌和咽部。
2.本病应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大多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
三、溃疡性口腔炎
【定义】
主要是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大肠杆菌等感染引起的口腔炎症,多见于婴幼儿。常发生于急性感染、长期腹泻等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口腔不洁更利于细菌繁殖而致病。
【疾病相关知识】
1.口腔各部位均可发生,可蔓延到唇及咽喉部。
2.口腔黏膜充血水肿,呈大小不等的溃疡、糜烂,纤维性炎性分泌物形成假膜,呈灰白色或黄色,边缘清晰、易拭去。
3.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常伴高热,局部淋巴结肿大。
4.涂片染色可见大量细菌,血系列示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多,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
【专科评估与观察要点】
1.健康史
详细了解喂养史,注意饮食卫生情况,有无其他疾病、是否长期使用抗生素。
2.身体状况
包括生命体征,营养状况、黏膜情况。
3.心理社会状况
了解家长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卫生知识,家庭居住环境条件、经济状况。
【护理问题】
1.口腔黏膜改变
与感染有关。
2.疼痛
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
3.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护理措施】
1.口腔护理、正确涂药
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减少细菌繁殖;溃疡性口炎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鹅口疮用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疱疹性口炎可喷洒西瓜霜、锡类散。为确保局部用药,涂药前可先将纱布填塞腮腺管阻隔唾液,用干棉棒擦干净黏膜表面再涂药,用药后不应立即漱口、饮水、进食。
2.饮食护理
高能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温凉流质、半流质饮食,对不能进食者,给予胃肠外营养,确保能量和水分供应。
3.食具消毒
患儿使用的食具应煮沸消毒或压力灭菌消毒。
4.监测体温
体温超过38.5℃时,予以松解衣服、置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必要时予以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健康指导】
1.向家长讲解口炎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
2.指导食具专用,清洁消毒方法。
3.纠正小儿吮指等不良习惯,培养进食后漱口、刷牙的习惯。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挑食、偏食。
【护理结局评价】
1.口腔感染得到控制。
2.口腔疼痛减轻。
3.体温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