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风证
天地间,惟风无所不入,人受之者,轻则为感,重则为伤,又重则为中。中风之证,卒 ①然晕倒,昏不知人,或痰涎壅盛,咽㗋 ②作声,或口眼歪斜,手足瘫痪,或半身不遂,舌强不语。风邪既盛,气必上壅,痰随气上,停留壅塞,昏乱卒倒,皆痰之为 ③也。五脏虽皆有风,而犯肝经为多,盖肝主筋,属木,风易入之,肝受风则筋缓不荣,所以有歪斜、不遂、瘫痪、舌强等症,治之之法:初得之,即当开痰理气。《经》云:善治风者,以气理风。气顺则痰消,徐理其风。及其久也,即当养血滑 ④血。若不先顺气,遽用乌、附,又不滑血,徒用防风、 ⑤活、天麻軰 ⑥,吾未见其能治也。中风有真中、类中,真中有中腑、中脏、中经之不同。中腑者多著四肢,故面加五 ⑦色,有表症,脉浮而恶风寒,四肢拘急不仁,现六经形症。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侧,皆中腑也。中脏者多滞九窍,故唇缓失音,鼻塞耳聋,目瞀,大小便秘,皆中脏也。治法:中腑者,加减小续命汤发其表,调以通圣辛凉之剂;中脏者,三化汤通其滞,调以十全大补 ①之剂;腑脏兼见者,药必兼用,先表之,而后通之可也。其或外无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但肢不能举,口不能言,此邪中于经也,又当从乎中治,冝大秦艽 ②汤补血养筋,或二陈汤加清热养血药。中腑者,易治,宜汗,亦不可过汗,损其卫气。中脏者,难治,宜下,亦不可过下,损其荣气。中经者有汗,下之戒,只宜养血通气。类中亦有不同,河间主火,东垣主气,丹溪主热与痰。彊 ③仆卒倒,此气虗 ④也,治宜六君子汤加竹沥、姜汁。痰涎壅盛,偏枯口噤,筋急拘挛,筋反纵 ⑤,脉数,此火也。治法:在表,防风通圣散;在上,凉膈散。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涎多不语,此痰症也,治宜二陈、导痰等汤。大抵 ⑥真中者少,类中者多,外感内伤当辨轻重,重于外感者,先驱风邪而后补中气,治以散风药为君,而以补损药为臣、使;重于内伤者,先补中气而后驱风邪,治以滋补药为君,而以散邪药为臣、使。其心火暴盛、痰涎拥 ⑦塞,无毫发风邪,而㖞斜、不遂等症悉具者,治宜清热化痰,养血顺气。一用风药, 不旋踵。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左属死血少血 ①,宜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在右属痰与气虚,用二陈合四君子加竹沥、姜汁;气血两虚而挟痰者,八物汤加南星、半夏、枳实、竹沥、姜汁。初中卒倒,不省人事,急掐人中,提头顶发。口噤不能进药,急以生半夏为末,吹入鼻中,或以皂角、细辛为末,吹入鼻中,有 ②者生,无 者肺绝死。痰涎壅盛、口眼㖞斜、舌强不语,皆当用吐法,一吐不愈,再吐,轻者用瓜蒂末一钱,重者用稀涎散加䔧 ③芦五分,入麝少许,以鹅翎探吐,惟年老虚弱者不可吐,气虚卒倒者不可吐。凡中经,虽有痰涎,犹能进汤水者,先进蘓 ④合丸通窍,随进顺气散。凡小便不利者,不可利小便,热退自利。诸中或已甦 ⑤,忽然吐出红紫血者,死。
① 卒:通“猝”。下同。
② 㗋:同“喉”。下同。
③ 之为:延宝本同。《苍生司命·卷一·中风证》作“为之”。
④ 滑:延宝本同。《苍生司命·卷一·中风证》作“活”。义胜。
⑤ :同“羌”。下同。
⑥ 軰:同“輩”。下同。
⑦ 加五:延宝本同。《苍生司命·卷一·中风证》作“如土”。义胜。
① 十全大补:延宝本同。《苍生司命·卷一·中风证》在其下有“四物”二字。
② 艽:原作“芃”,据理改。下同。
③ 彊:通“僵”。
④ 虗:同“虚”。下同。
⑤ 纵:通“疭”。
⑥ 抵:原作“祗”,据文义改。
⑦ 拥:壅塞,阻塞。
① 死血少血:延宝本同。《苍生司命·卷一·中风证》作“瘀血血虚”。
② (tì替):同“嚏”。下同。
③ 䔧:同“藜”。今统用“藜”。
④ 蘓:同“蘇”。下同。
⑤ 或已甦:延宝本同。《苍生司命·卷一·中风证》下有“或未甦”三字。
不治症
口开 (心绝),手撒 (脾绝),眼合 (肝绝),遗尿 (肾绝),吐沫直视,鼻如酣睡 (肺绝) 肉脱筋痛,发直,摇头,上窜,面赤如狂,汗涰 ⑥如珠,皆不治症 (若止见一症,或可治)。
⑥ 涰(chuò绰):同“啜”。犹流貌。
脉迟浮者,吉;急疾者,凶;寸脉有,尺脉无者,当吐,不吐者死;尺脉盛,寸脉无者,当下,不下者死。
附中气证
许学士云: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忧愁不已,气多厥逆,徃徃 ①得此疾,便觉涎潮昏塞,牙关紧急,脉伏身寒,此名中气,若中风,则身温为异耳。不可作中风治,宜先进苏合香丸,续用乌药顺气散或八味顺气散。
① 徃:同“往”。下同。
附胃风证
丹溪曰:胃风为病,初饮食讫 ②,乘风凉而致,其证饮食不下,形瘦腹大,恶风,头多汗,膈塞不通,脉右关弦而缓带浮,胃风汤主之。
② 讫:完毕。
治中风方
小续命汤
治卒暴中风,不省人事,或半身不遂,或口眼㖞斜,手足战掉,语言蹇涩,神昏气乱。
麻黄 去节,八分 人参 去芦,八分 黄芩 去腐,八分 芍药 八分 甘草 炙,四分 川芎 七分 附子 炮去皮脐,半钱 防己 七分 肉桂 去皮,七分 防风 去芦,一钱 杏仁 去皮、尖,麸炒,五分
上㕮咀,共作一帖,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
谨按:
用肉桂、麻黄通血脉,开腠理,助防己、防风以散风,人参、杏仁以救肺,川芎、白芍以养血,黄芩胜热,甘草和药,佐附子引诸药,以行经络,兼善散风。
三化汤
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先以加减续命汤随证治之;内有便溺之阻隔,复以此导之。
厚朴 姜制 大黄 枳实 活 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两,水三升,煎至一升半,终日服之,以微利则已。
谨按:
用枳实、厚朴以行气,大黄攻热以通大便, 活驱风。
大秦艽汤
治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知为血弱不能养于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宜养血而筋自荣。
秦艽 石膏 各三两 甘草 川芎 当归 活 独活 防风 去芦 黄芩 白芍药 吴白芷 白术 生地黄 熟地黄 白茯苓 各二两 细辛 五钱
上㕮咀,每服一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
谨按:
用秦艽、 活、独活、防风、白芷、细辛以散风,风胜不无燥也,故以归、芎、芍、地以救血,茯苓、甘草、白术以补脾气,石膏、黄芩以去热。
乌药顺气散
治男子、妇人一切风气攻注四肢,骨节疼痛,肢体顽麻,手足瘫患 ①,言语蹇塞者,宜先服此药踈 ②通气道,然后进以风药。 (气升上为逆,降下为顺,顺气者,正所谓降气也。)
① 瘫患:今用“瘫痪”。
② 踈:同“疏”。下同。
麻黄 去根节 陈皮 去白 乌药 各二两 白芷 川芎 枳壳 去穰,面炒 桔梗 各一两 干姜 炮,半两 殭 ③蚕 一两 甘草 一两
③ 殭(jiānɡ僵):僵硬。
上㕮咀,姜水煎服。
八味顺气散
凡中风之人,先服此药顺气,后进风药。
白术 一钱 白茯苓 八分 青皮 七分 陈皮 七分 白芷 六分 乌药 六分 人参 八分 甘草 四分
每服六钱,水一盏,煎半盏,温服,仍以酒化,蘓合香丸间服,妙。
谨按:
此方用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等,以补中气为本,白芷、台乌、青皮、陈皮,治风行气为标。
防风通圣散
治热极生风,大便秘结。
防风 枝子 ④ 川芎 薄荷叶 石膏 滑石 当归 麻黄 黄芩 甘草 芍药 连翘 桔梗 荆芥 大黄 白术 芒硝 (将硝制过者是)
④ 枝子:今统用“栀子”。下同。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
谨按:
用黄芩、枝子、连翘、石膏以胜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以散风,当归、川芎、白芍以养血,大黄、芒硝通大便以下热,滑石利小便以渗热。夫重寒之剂性易坠,故令桔梗载诸药,不令速沉,少佐甘草,以和药性。
豨莶 ①丸
① 豨莶:原作“稀佥”,据《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豨莶》改。
治中风,口眼㖞斜,时吐涎沫,语言蹇涩,手足缓弱。
豨 ②莶草 (一名大杴草,生于沃土间,带猪苓气者是)。
② 豨:原作“稀”,据文义改。
上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收採 ③,洗去土,摘其叶,不拘多少,九蒸九暴,每蒸用酒蜜水洒之,蒸一饭久,暴干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温酒、米饮任下。
③ 採:同“采”。
搜风顺气丸
治肠胃积热,以致膈间痞闷,大便结燥,小便赤涩,肠风痔漏,腰膝酸疼,肢节顽麻,手足瘫痪,行步艰辛,语言蹇涩,三十六般风及七十二般气,无不治之。此药宣通气血,清热润燥,通利大小便,则诸病自愈。
车前子 一两半 白槟榔 大麻子 微炒,去壳另研 兎 ④丝子 ⑤ 酒浸,焙干 牛膝 酒浸二宿 干山药 各二两 枳壳 去穰,麸炒 防风 去芦 独活 一两 郁李仁 汤炮去皮,研 大黄 五钱,半生半熟
④ 兎:同“兔”。
⑤ 兎丝子:今统用“菟丝子”。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茶、酒、米饮任下,早晨、临卧各一服,久觉大肠微动,以羊肚肺羮补之。此药,膏梁 ①之家,肥甘太过以致大便结燥犹宜服之。老人大肠无血,大便结燥,最宜。
① 梁:通“粱”。
四君子汤加竹沥、姜汁
治中风气虚,而痰火流注于右,而为右痪。
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竹沥、姜汁
治中风血虚,而痰火流注于左,而为左瘫。
十全大补汤
治中风气血两虚者。
二陈汤
治风盛痰壅,既用稀涎等药开其气道,续以此方主之。
牛黄丸
治初中诸风,不省人事,精神昏愦,痰涎壅盛,缓纵不随,语言蹇塞。
蘓合香丸
治病人初中风,㗋中痰塞,水饮难通。
胃风汤
治胃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