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门取标本的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CRC-NOSES Ⅰ式C法,Park法)
【前言】
低位直肠癌由于解剖位置特殊使保肛手术增加了难度。目前直肠癌多采用双吻合器吻合,增加了保肛的机会,但由于吻合器尺寸的限制,对骨盆狭窄及肥胖患者,闭合器很难在盆底肌平面切断闭合直肠。Parks于1982年提出了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的术式,后经许多学者引用证实了该术式在不影响长期疗效的前提下,为更多的直肠癌患者提供了保肛机会,且弥补了双吻合器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不足。NOSES Ⅰ式C法,即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门切断拉出标本、乙状结肠肛管单层吻合的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既是对传统Parks术的升华,也是对低位直肠NOSES理论体系的完善。该术式特点鲜明:①在保证直肠癌根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NOSES微创的优势,术后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②经肛门切断拉出标本、乙状结肠肛管手工单层吻合,可吸收线缝合两端,因可吸收线组织相容性好,减少了吻合钉与组织相容性不良的弊端,降低了吻合口炎症反应,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可能。③该术式最大限度保护肛管内外括约肌,保留肛门功能,充分保证了术后的控便功能。
第一节 NOSES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图5-1~图5-3)
图5-1 适用Ⅰ式的肿瘤位置示意图
图5-2 肠镜:肿瘤位于距肛门3~5cm,溃疡隆起型,最大径为2.5cm
图5-3 直肠MRI:女性,T3,距齿状线2.0cm,最大径2.8cm
1.低位直肠癌或良性肿瘤;
2.肿瘤侵犯肠管大于1/2周,标本无法经肛门外翻取出者;
3.隆起型肿瘤,肿瘤环周径小于3cm;
4.肿瘤下缘距齿状线2~3cm为宜。
【禁忌证】
1.肿瘤局部浸润较重者;
2.肿瘤环周径大于3cm,经肛门拖出困难者;
3.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且术中无法明确下切缘状况;
4.过于肥胖者(BMI>35)。
第二节 麻醉、体位、戳卡位置与术者站位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或全身联合硬膜外麻醉。
【手术体位】
患者取功能截石位,右侧大腿需稍平一些,有利于术者操作(图5-4)。
图5-4 患者体位
【戳卡位置】
1.腹腔镜镜头戳卡孔(10mm戳卡)
脐窗内;
2.术者主操作孔(12mm戳卡)
右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偏下位置为宜,使得低位直肠深部操作容易一些,尤其在低位直肠壁裸化时,可形成垂直角度横断直肠系膜;
3.术者辅助操作孔(5mm戳卡)
位于脐右侧10cm左右,这样在直肠深部操作时,可减少与腹腔镜镜头的干扰;
4.助手辅助操作孔(5mm戳卡)
位于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为宜,主要起到提拉作用,同时,靠外侧便于放置引流管;
5.助手主操作孔(5mm戳卡)
脐水平左上方,靠内侧腹直肌外缘为宜(图5-5)。
图5-5 戳卡位置(五孔法)
【术者站位】
腹部操作:术者站位于患者右侧,助手站位于患者左侧,扶镜手站位于术者同侧;会阴部操作:术者位于患者两腿之间,助手分别位于患者左侧和右侧(图5-6)。
图5-6a 术者站位(腹部操作)
图5-6b 术者站位(会阴部操作)
【特殊手术器械】
超声刀、针式电刀、肛门牵开器。
第三节 手术操作步骤、技巧与要点
【探查与手术方案的制订】
在详细的术前检查和术前方案评估的基础上,探查分三步:
1.常规探查
进镜至腹腔,观察肝脏、胆囊、胃、脾脏、结肠、小肠、大网膜和盆腔有无肿瘤种植(图5-7)。
图5-7 探查盆腔
2.肿瘤探查
此术式适用于低位直肠癌,肿瘤位于腹膜返折以下,术者可通过肛诊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并判断进行该手术可能性的大小。
3.解剖结构的判定
判定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长度和肥厚程度,是否适合经肛门拉出体外。
【解剖与分离】
1.第一刀切入点
术者用超声刀在骶骨岬下方直肠系膜薄弱处行第一刀切割,刀头热量产生汽化,沿直肠系膜骶前间隙扩散(图5-9)。用刀头上下拨动,可见白色骶前筋膜,表明此间隙正确(图5-10)。用超声刀上下扩展空间,有时可见下腹下神经走行(图5-11)。
图5-8 助手提起肠系膜充分暴露术野
配合技巧
为了充分暴露术野,助手用左手持钳将上段直肠肠壁向左上方提起,右手持钳提起系膜根部(图5-8)。
图5-9 第一刀切入点
图5-10 进入Toldt间隙
图5-11 显露下腹下神经
经验分享
在拓展Toldt间隙过程中,注意神经的显露和保护。以神经为导向上下分离,更易找到间隙。
2.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的游离与离断
术者用左手持钳沿直肠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走行将系膜挑起,形成一定张力。右手持超声刀,沿Toldt间隙向系膜根部及左侧、外侧进行游离(图5-12),游离过程中注意保护输尿管及生殖血管。超声刀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预切线逐层分离,清扫血管根部淋巴结(图5-13)。在此处血管的裸化不宜过长,够结扎即可(图5-14)。结扎并切断肠系膜下动脉(图5-15)。而后继续向外侧游离,可发现肠系膜下静脉,充分显露静脉后,将其结扎并切断(图5-16、图5-17)。
图5-12 向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游离
操作技巧
游离过程中,要尽量使超声刀工作面在上方,在视野下进行操作可以防止出现副损伤。
图5-13 清扫系膜根部淋巴结
图5-14 裸化肠系膜下动脉
操作技巧
肠系膜下动脉、静脉应分开结扎。如遇到肠系膜动脉和静脉伴行紧密,也可将其一起结扎切断。
图5-15 结扎切断肠系膜下动脉
图5-16 显露肠系膜下静脉
图5-17 结扎切断肠系膜下静脉
3.乙状结肠系膜的游离
当肠系膜下动静脉离断后,可部分打开乙状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助手左手持钳提拉系膜,右手钳夹肠系膜下动静脉断端翻转。术者向下向外侧进一步分离乙状结肠系膜间隙至左髂总动脉分叉处(图5-18),注意保护输尿管及生殖血管(图5-19),放置一纱布条于此区域(图5-21)。沿此间隙继续向下游离直肠右侧壁及直肠后壁(图5-22)。
图5-18 向下向外侧分离乙状结肠系膜
经验分享
乙状结肠系膜处血管弓不完全游离,避免术中牵拉误伤血管弓,影响血运导致手术失败。
图5-19 显露和保护输尿管和生殖血管
图5-20 可用纱布钝性分离
经验分享
在此处系膜游离过程中,术者可用超声刀夹持纱布,钝性剥离Toldt间隙(图5-20)。
图5-21 小纱布置于系膜后方
图5-22 沿Toldt间隙向下方游离
4.直肠右侧壁及后壁的游离
寻找直肠右侧黄白交界线,沿此标志进行直肠右侧壁游离(图5-23)。直肠右侧壁的游离需与直肠后壁游离相结合(图5-24、图5-25)。在腹膜返折处,从右侧切开腹膜返折,进行直肠前间隙的游离(图5-26)。
图5-23 直肠右侧壁游离
图5-24 直肠后壁与右侧壁的游离相结合
图5-25 直肠后壁的游离
经验分享
根据本术式的操作特点,直肠远端需要游离至肛提肌裂孔,直至齿状线水平。
图5-26 切开腹膜返折右侧
5.乙状结肠及直肠左侧壁与前壁游离
切断乙状结肠粘连带,沿Toldt筋膜向内侧游离,可发现置于系膜后方的纱布(图5-27),打开系膜向上、向下充分游离(图5-28、图5-29)。向下方游离直肠左侧至腹膜返折处与右侧会师(图5-30)。直肠前壁游离时,要注意显露并保护双侧精囊(男性患者)或阴道后壁(女性患者)(图5-31、图5-32)。同时,进一步分别裸化直肠肠壁,直至齿状线水平(图3-33)。
图5-27 打开乙状结肠左侧腹膜
图5-28 于乙状结肠外侧向上游离
图5-29 向下游离直肠左侧壁
图5-30 切开腹膜返折左侧
图5-31 向下游离直肠前壁
图5-32 直肠前壁游离时防止损伤阴道后壁
经验分享
对于女性患者,直肠前壁游离时,助手可行阴道指诊进行指示,防止阴道后壁损伤(图5-32)。
图5-33 裸化肿瘤下方肠管
6.乙状结肠系膜的裁剪
将乙状结肠翻向左侧,在系膜下方垫一纱布条(图5-34)。目测或测试需要游离的乙状结肠系膜范围,乙状结肠系膜裁剪预留长一些,使标本容易经肛门拉出。确定吻合预定线。确定系膜裁剪范围后,向肠管预定线切割分离系膜(图5-35),结扎切割2~3支乙状结肠动静脉(图5-36)。乙状结肠肠管裸化2cm即可,不宜裸化过多(图5-37)。
资源五 乙状结肠系膜裁剪
图5-34 将纱布条垫在系膜下方
图5-35 裁剪乙状结肠系膜
配合技巧
为了将乙状结肠系膜平面充分展开,助手可用两把无损伤钳将乙状结肠系膜提起,并向外牵拉外展。
图5-36 结扎切断乙状结肠系膜血管
图5-37 裸化乙状结肠肠壁
【标本切除与消化道重建】
资源六 经肛切断直肠
资源二十六 NOSES Ⅰ式C法消化道重建及标本取出(动画)
1.标本切除
腹腔镜下将直肠充分游离后,于肿瘤上方预切定线处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将乙状结肠切断(图5-38)。腹部操作结束后开始进行会阴部操作。应用肛门牵开器或膀胱拉钩完全展开肛门显露直肠,用碘附纱条对直肠肠腔进行充分消毒(图5-39)。在齿状线上0.5cm切开直肠,电刀离断直肠全层(避免损伤内括约肌)(图5-40)。在切断直肠肠壁过程中,可以直视下判断下切缘位置,并保证下切缘的安全性(图5-41)。经肛门拉出近端肠管及肠系膜(图5-42),切除标本送检术后病理。
图5-38 于肿瘤上方预切定线处切断乙状结肠
图5-39 碘附纱条消毒直肠肠腔
图5-40 在齿状线上方切开直肠肠壁
经验分享
完成腹腔镜下直肠游离后,可于直肠近肛管处环周放置一纱布条。在切开直肠肠壁时,该纱布条可起到标识和保护作用。
图5-41 直视下判断下切缘位置
经验分享
助手使用吸引器及时进行吸引,这对无菌操作及无瘤操作都至关重要。
图5-42 经肛门将直肠拉出体外
2.消化道重建
碘附生理盐水冲洗盆腔探查无出血后开始进行消化道重建,行乙状结肠肛管手工单层吻合。分别于肛管的3、6、9、12点方向全层缝入预留线(图5-43),将预留线向四个方向展开备用(图5-44)。经肛门置入卵圆钳,在腹腔镜下将乙状结肠拉出肛门外,仔细检查系膜方向无扭转后,在肛门外将乙状结肠残端打开,吻合备用。通过肛管处4根预留线分别将乙状结肠全层缝合,将乙状结肠缓慢退回肛管后,将预留线打结固定。再分别将每相邻的两根固定线提起,在两针之间再进行全层缝合2~3针进行加固(图5-45)。4个象限全部缝合结束后,检查吻合缝线疏密程度、吻合口是否通畅、有无出血,完成乙状结肠肛管端-端单层手工吻合(图5-46)。
图5-43 将预留线全层缝合至肛管残端
图5-44 于3点、6点、9点、12点方向在远端肛管缝合四针
图5-45 逐针加固缝合吻合口
图5-46 检查吻合口完整性
【术后腹壁及标本照片】(图5-47、图5-48)
图5-47 术后腹壁照片
图5-48 标本展示
(王锡山 关 旭)
第四节 手术相关要点、难点、热点剖析
【术式适应证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目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一直是外科领域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什么样的患者适合保肛、采用什么技术保肛、出现并发症如何处理等一系列问题仍然缺少统一定论。Parks提出了经腹直肠癌切除,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该术式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在腹腔镜下游离直肠系膜至肛管上缘,在肛管上缘用超声刀将直肠标本横断,在会阴部术者经肛门将齿状线以上的直肠黏膜切除,将结肠经肛门拉出至体外,再将结肠断端和齿状线处进行手工间断缝合,又称结肠肛管手工吻合术(图5-49)。
图5-49 结肠肛管手工吻合示意图
自该术式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实践证实,Parks术可以在不影响肿瘤根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留肛门的功能。Parks术主要适合于肿瘤下缘距肛门5~6cm的低位直肠癌,尤其是骨盆狭小的男性患者或肥胖患者,无法应用双吻合器进行吻合,只能经肛门进行手工缝合。当然,肿瘤部位也并不是唯一衡量是否可以进行该术式的标准,肿瘤分化程度好(中、高分化腺癌),局部浸润深度较浅(T1或T2期)。此外,患者需要有强烈保肛意愿,术前肛门功能良好。医生需要在术前充分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肛门控便功能异常及排便习惯改变等情况。在术中,笔者也建议常规行下切缘术中病理检查,这不只是确保肿瘤的根治切除,也是对医生自身的一种保护。
Parks术目前主要面临的并发症包括两个,即吻合口漏和大便失禁。对于吻合口漏发生的几个高危因素来说,Parks术需要特殊强调的就是吻合口张力问题。由于直肠及系膜已完全被切除,使吻合口的结肠在盆腔处于半空状态,当其受到重力作用及肠管的蠕动张力后,将增加吻合口张力,容易引起吻合口漏的发生。因此,笔者建议在行结肠肛门吻合前,必须确保肠管吻合口无张力,必要时可以游离结肠脾曲。此外,大便失禁也是Parks术后短期内患者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有研究报道术后大便失禁发生率与残留直肠有关,残留直肠长度小于0.5cm者控便能力差,大于1cm者控便能力好。此外,术中暴力扩肛也可能损伤肛门括约肌,导致患者术后控便能力差。对于便失禁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如少渣饮食或肠内营养等,皮肤外涂锌氧糊保护剂,半年左右基本可以恢复至正常。
该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还是具有很大优势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下的操作可以将直肠游离至尽可能低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Parks手术的难度。此外,腹腔镜下通过清晰的术野显露和精细的操作游离,可以更利于对盆腔自主神经的保护,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使患者肛门括约肌控制力、排尿功能及性功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王锡山 关 旭)
【4点缝合定位吻合法】
行乙状结肠肛管手工吻合时,由于肛管操作空间狭小以及结肠和肛管口径不一,往往容易导致缝合定位不准,缝针间距不均匀。4点缝合定位吻合法可有效解决这一技术难点。首先,在肛管残端3、6、9、12点四个方向上将缝线固定,进行定位。然后将乙状结肠拉出肛门外,调整好方向后,直视下将乙状结肠残端的3、6、9、12点方向全层缝合,缝合后将乙状结肠缓慢退回肛管内,该操作可以保证结肠与肛管两断端的口径对应,缝合针距一致。4点定位缝合后,在每相邻的两针之间分别进行均匀加针缝合,完成乙状结肠肛管端-端单层手工吻合。4个象限全部缝合结束后,检查吻合缝线疏密程度、吻合口是否通畅、有无出血。
(王锡山 关 旭)
【腹膜返折线的作用】
腹膜返折线是一重要的解剖标志,对于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切除,常规需要打开腹膜返折,在此过程中切开部位的选择尤为重要,既要考虑到避免进入错误层面损伤输精管、精囊及造成出血,又要考虑到避免神经血管纤维束损伤。
腹膜返折线的位置男、女差异较大,即使性别相同,个体间也差异明显;此外,腹膜返折线位置影响直肠癌T分期,返折线下方直肠前壁无脏腹膜覆盖,因此无T4a分期,与返折线上方不同。对于腹膜返折线位置较低的患者,手术暴露困难;此外,切开腹膜返折线位置如果过低,因暴露欠佳,较易损伤精囊或输精管,如果造成精囊后方出血,极易损伤神经血管纤维束,影响术后性功能及排尿功能。
(王锡山 姜 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