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一章 腹部无辅助切口经阴道拖出标本的腹腔镜下高位直肠癌根治术(CRC-NOSES Ⅴ式)
【前言】
NOSES Ⅴ式主要适用于肿瘤较大的高位直肠癌、远端乙状结肠癌的女性患者,该术式的操作特点表现在腹腔内完全游离切断直肠,经阴道将直肠标本取出体外,再进行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与直肠的端-端吻合。与NOSES Ⅳ式的区别在于:①经阴道途径取标本,由于阴道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因此NOSES Ⅴ的适应证更为宽泛,但仅局限于女性患者;②只需要在肿瘤上方肠壁开一小口置入抵钉座,因此腹腔污染机会少,无菌操作更易把控。只要熟练掌握该技术的操作要点,术中注意无菌术和无瘤术,NOSES Ⅴ式既能保证肿瘤的根治效果,又能保护器官组织的结构功能。
第一节 NOSES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图11-1~图11-4)
图11-1 适用Ⅴ式的肿瘤所在位置示意图
图11-2 肠镜:肿瘤距肛门13cm,隆起型,最大径为4cm
图11-3 直肠MRI:T2,距齿状线11cm,最大径3.5cm
图11-4 结肠三维重建CT:肿瘤位于直肠上段,占肠腔1/3周
1.高位直肠肿瘤、直肠乙状结肠交界肿瘤或远端乙状结肠肿瘤;
2.肿瘤环周径介于3cm到5cm;
3.肿瘤未侵出浆膜为佳。
【禁忌证】
1.非此肠段肿瘤;
2.肿瘤环周径大于5cm,经阴道取出困难者;
3.肿瘤侵出浆膜,经阴道取出有肿瘤种植风险者。
4.过于肥胖者(BMI>35)。
第二节 麻醉、体位、戳卡位置与术者站位
【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或全身联合硬膜外麻醉。
【手术体位】
患者取功能截石位,右侧大腿需稍平一些,有利于术者操作(图11-5)。
图11-5 患者体位
【戳卡位置】
1.腹腔镜镜头戳卡孔(10mm戳卡)
置于脐上3~5cm处;
2.术者主操作孔(12mm戳卡)
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点偏上;
3.术者辅助操作孔(5mm戳卡)
右腹直肌旁,脐右侧5~10cm处;
4.助手主操作孔(5mm戳卡)
左腹直肌旁,平脐处;
5.助手辅助操作孔(5mm戳卡)
位于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偏外,便于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图11-6)。
图11-6 戳卡位置(五孔法)
【术者站位】
术者站位于患者右侧,助手站位于患者左侧,扶镜手站位于术者同侧(图11-7)。
图11-7 术者站位
【特殊手术器械】
超声刀、60mm直线切割闭合器、29mm环形吻合器、阴道缝合线、举宫器、无菌保护套。
第三节 手术操作步骤、技巧与要点
【探查与手术方案的制订】
在充分术前检查和术前讨论方案评估的基础上,探查分三步:
1.常规探查
进镜至腹腔,常规观察肝脏、胆囊、胃、脾脏、结肠、小肠、大网膜和盆腔有无肿瘤种植和腹水(图11-8、图11-9)。
图11-8 探查肝脏左叶、胃
图11-9 探查大网膜
2.肿瘤探查
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详细评估肿瘤经阴道拉出体外的可能性(图11-10)。
图11-10 探查肿瘤位置
3.解剖结构的判定
判定乙状结肠及其系膜长度及系膜肥厚程度能否经阴道拉出体外。
图11-11 阴道后穹隆
经验分享
术中行阴道指诊了解阴道后穹隆的状态,是否适合切开,并能取出标本(图11-11)。
【解剖与分离】
1.第一刀切入点
由于肿瘤位置较高,助手左手持钳提起肿瘤下方直肠前壁,右手持钳提起系膜(图11-12)。术者可根据情况在骶骨岬或下方打开系膜(图11-13)。
图11-12 暴露肠系膜根部
图11-13 第一刀切入点
图11-14 进入Toldt间隙
经验分享
刀头热量气化沿着骶前间隙扩展。刀头上下推动,见白色蜂窝状组织,表明游离间隙正确(图11-14)。
2.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清扫与离断
沿着Toldt间隙向上向左侧分离,沿着乙状结肠系膜与回肠系膜分界线,逐层向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打开,游离过程中可见左侧输尿管走行及蠕动(图11-15)。将纱布条向上后方推动,置于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后方,起到保护和指示作用(图11-16)。转换镜头,可见乙状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后方的纱布(图11-17)。在纱布的保护下,术者可放心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预切定线清扫淋巴脂肪组织,并于根部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图11-18)。继续向左外侧分离,翻转系膜可见肠系膜下静脉走行,裸化肠系膜下静脉并非必要,切莫为了裸化而裸化。显露肠系膜下静脉后可结扎切断该血管(图11-19、图11-20),并部分打开乙状结肠系膜无血管区(图11-21)。
图11-15 显露输尿管
经验分享
此处也可用小纱布条钝性分离Toldt间隙,如游离平面光滑、平整、干净,即为最佳状态。
图11-16 纱布置于系膜后方
图11-17 显露乙状结肠系膜无血管区
图11-18 结扎切断肠系膜下动脉
经验分享
裸化血管并非必须,尤其对于高龄伴有动脉硬化的病人。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双重结扎离断时,血管夹带些系膜筋膜夹持更紧一些,可避免血管夹脱落。
图11-19 显露肠系膜下静脉
图11-20 结扎切断肠系膜下静脉
经验分享
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外侧,根据系膜内血管弓走向,决定是否切断肠系膜下静脉。
图11-21 打开乙状结肠系膜无血管区
3.直肠系膜的游离
当肠系膜下动静脉离断后,助手可提起直肠系膜后方,术者用超声刀沿Toldt间隙向下、向后方分离(图11-22、图11-23)。直肠系膜避免分离过多,在肿瘤下方5cm即可。
图11-22 沿Toldt间隙向下方游离
经验分享
分离过程中可见下腹下神经分叉向下走行。没有必要分到盆丛,以免增加无谓损伤。
图11-23 沿直肠右侧向下游离
4.直肠右侧的分离
直肠右侧壁的游离,可预先确定肿瘤下方切除范围,从外侧向预定肠壁游离(图11-24)。
图11-24 游离直肠右侧壁
5.乙状结肠和直肠左侧的分离
在乙状结肠和直肠系膜后方置一纱布条(图11-25),将乙状结肠翻向右侧,打开乙状结肠外侧粘连带(图11-26)。沿Toldt筋膜向内侧游离,打开系膜左右贯通向上进一步分离(图11-28)。一般无需游离脾曲,向下游离至与右侧同一水平面。
图11-25 小纱布置于系膜后方
图11-26 游离乙状结肠生理性粘连处
图11-27 打开乙状结肠左侧腹膜
小纱布妙用
沿Toldt筋膜向内侧游离过程中,可见系膜下方的纱布条,指示并保护后方组织避免损伤(图11-27)。
图11-28 向下游离直肠左侧壁
6.肿瘤下方肠管的裸化
在肿瘤下方约5cm横行切断直肠系膜,如遇直肠上动静脉较粗(图11-29),可用血管夹夹闭断端。肿瘤下方肠管裸化范围约2cm即可(图11-30)。
图11-29 结扎直肠上动脉
操作技巧
(1)在分离直肠系膜过程中,切勿贪多。每切一刀后,可用刀头余热再拨离一下;(2)肠壁裸化后先不离断肠管,减少肠壁活动范围,因肿瘤上方肠壁需切开一小口,便于无菌操作,减少腹腔感染几率。
图11-30 裸化肿瘤下方肠管
7.乙状结肠系膜的裁剪
在系膜后放置一枚纱布条,目测或测试肠管需吻合的长度,沿着肠系膜下动静脉走行分离解剖裁剪(图11-31、图11-32),并裸化2cm左右乙状结肠备用(图11-33)。
图11-31 裁剪乙状结肠系膜
操作技巧
向预定的肠管分离,分离系膜应该注意血管弓的情况,不要平行切割,应按反抛物线形裁剪。
图11-32 结扎切断乙状结肠系膜血管
图11-33 裸化乙状结肠肠壁
【标本切除与消化道重建】
资源十二 NOSES Ⅴ式消化道重建及标本取出
资源三十二 NOSES Ⅴ式消化道重建及标本取出(动画)
1.标本切除
将保护套经主操纵孔置入(图11-34),助手经阴道用膀胱拉钩将阴道后穹隆抬起(图11-35),术者用超声刀横行切开阴道约3cm,再纵行牵拉切口,扩大至5~6cm(图11-36)。经阴道置入卵圆钳将保护套拉出体外并撑开(图11-37),再经保护套将抵钉座送入腹腔(图11-38)。在肿瘤上方乙状结肠预切定线下方1cm纵行切开肠壁(图11-39),助手用吸引器及时吸引肠内容物并用碘附纱布清洗肠腔(图11-40、图11-41)。将抵钉座置入乙状结肠近端肠腔内(图11-42),用直线切割闭合器横断乙状结肠(图11-43)。同时,再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在肿瘤下方肠管裸化区横行切断直肠(图11-44)。至此,直肠肿瘤及肠段完全游离于腹腔。术者与助手将标本及用过的小纱布置入保护套内,另一助手用卵圆钳在保护套内夹持住肿瘤下方肠壁断端,缓慢、匀速将肿瘤拉出体外(图11-45)。
图11-34 经主操作孔植入保护套
图11-35 膀胱拉钩体外指示
图11-36 切开阴道后穹隆
图11-37 经阴道将保护套拉出体外并撑开
图11-38 经保护套置入抵钉座
图11-39 在肿瘤上方肠壁切开一小口
图11-40 及时吸引肠内容物
图11-41 乙状结肠肠腔内消毒
小纱布妙用
将1/4碘附纱条置入乙状结肠肠腔内,达到消毒和润滑肠腔的作用(图11-39)。
图11-42 将抵钉座置入乙状结肠近端
经验分享
标本切除和消化道重建是本术式的特殊步骤,要求术者和助手间的密切配合,还有吸引器、碘附纱条等的熟练应用。这些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腹腔感染的发生。
图11-43 切断闭合乙状结肠肠管
图11-44 切断闭合肿瘤下方直肠肠管
图11-45 经阴道将直肠标本及小纱布拖出体外
2.消化道重建
在乙状结肠断端一角取出抵钉座连接杆(图11-46),经肛门置入环形吻合器并旋出吻合器穿刺针(图11-47),将抵钉座与吻合器机身对接(图11-48),完成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图11-49)。检查吻合环的完整性,可以加固缝合危险三角(图11-50)。最后进行注气注水试验,再次检查吻合口通畅性(图11-51),确切无出血。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冲洗腹腔后,经腹或经阴道放置腹腔引流管。
图11-46 取出抵钉座连接杆
操作技巧
(1)在消化道重建过程中,可将碘附纱团置于阴道内,有利于气腹的保持;(2)卵圆钳夹持直肠残端时应完全于直视下完成,避免夹持其它组织,造成副损伤;(3)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吻合器击发前,再次检查乙状结肠系膜方向,无误后再进行吻合。
图11-47 旋出吻合器穿刺针
图11-48 连接吻合器穿刺杆
图11-49 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
图11-50 危险三角加固缝合
图11-51 注气注水试验
3.关闭戳卡孔缝合阴道切口
引流管摆放好后,排出腹腔气体关闭戳卡孔,充分暴露阴道切口,用两把爱丽丝钳提起切口的前后壁,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即可(图11-52)。
图11-52 经阴道置入引流管
经验分享
(1)阴道切口的缝合可于腹腔镜下倒刺线连续缝合;也可于直视下间断缝合。(2)经阴道留置引流管适用于吻合口在阴道后穹隆上方,便于引流。
【术后腹壁及标本展示】(图11-53、图11-54)
图11-53 术后腹壁展示
图11-54 标本展示
(王锡山 刘 正)
第四节 手术相关要点、难点、热点问题解析
【直肠癌保肛手术吻合器、闭合器的使用技巧】
NOSES的器械设备主要依赖于腹腔镜技术平台,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各种腹腔镜下器械,尤其是吻合器、闭合器的合理使用,对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者需掌握不同吻合器、闭合器的型号、工作原理及结构性能等,这样才会使术者在手术过程中显得更为从容不迫、有的放矢。
NOSES中主要涉及的闭合器是直线切割闭合器,钉仓长度包括30mm、45mm、60mm等规格,根据组织的不同宽度,选取不同长度的闭合器钉仓。在中低位直肠手术中闭合器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由于吻合平面位置深,因此一定要选用头端可弯曲的闭合器;②尽量通过一把闭合器完成肠管的切割闭合;③切割闭合线与肠管需形成垂直角,避免影响肠管血运及后续操作;④如一把闭合器无法完成操作,需多把闭合器时,尽量保证闭合线在同一水平,避免出现闭合线成角(图11-55)。根据笔者经验,在中低位直肠操作时,一把60mm闭合器即可完成直肠的切割闭合。但对于部分肥胖的患者,用60mm闭合器完成闭合后,常会残留5~10mm的肠管无法一次性闭合。在此,我们会巧借这部分残留肠管组织作为吻合器穿刺杆的穿出点(图11-56~图11-59)。此举既可减少一个危险三角,降低吻合口漏的风险,也可以减少一把闭合器的使用,降低患者手术费用。
图11-55 三次经直线切割闭合器闭合所形成的Z字角
图11-56 第一次闭合后残留的肠管
图11-57 经残留肠管处旋出吻合器穿刺针
图11-58 剪断残留直肠
图11-59 于直肠断端一角旋出穿刺针
NOSES中使用的环形吻合器与传统直肠手术一致,主要包括25mm、28mm、29mm、31mm、33mm等几个型号。术中根据肠管的不同口径,来选取不同型号的吻合器。环形吻合器的使用具体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调节适宜间距。适度靠拢,压紧两层管壁是保证钉合质量的关键。由于肠壁厚度个体差异较大,吻合器间距多为1.5~2.0mm,即收紧抵钉座与钉座的松紧度,在示窗显示达60%~70%为宜,并注意周围厚度应均匀一致。②击发吻合器后放松,退出吻合器机身,尽量缩短对组织挤压时间,减轻组织创伤。有报道,部分术后吻合口狭窄与管壁受器械过度挤压损伤有关。但亦有认为,压紧击发后稍作停顿再放松,有助于防止吻合口出血。不同观点尚有待于进一步临床验证。③减轻吻合口张力。吻合口张力会导致缝钉切割或撕裂管壁组织,影响愈合伴发渗漏。④妥善处理残留组织。在吻合两侧肠壁的2.0cm范围内仔细分离残留系膜组织或脂肪垂,防止嵌入钉合的两层肠壁之间,造成出血或钉合不严,但亦应注意分离过多可引起吻合口缺血坏死。⑤充分保证上下端肠壁血运。荷包缝合边距在0.5cm范围内,尽可能减少残留组织过多或组织不均匀,造成钉合或切割不完全。⑥退出吻合器时缓慢旋转,保护并防止撕裂吻合口处黏膜。取出吻合器后应立即检查两端环形肠壁组织是否完全。必要时应做肠腔内充气注水试验,检查吻合是否确实。
(王锡山 孙 鹏)
【注水注气试验的应用】
吻合口漏是低位超低位直肠保肛手术最主要的并发症,术中确切的吻合是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的主要方法。吻合后进行注水注气试验是检查吻合口漏的一个主要方法。注水注气试验阳性主要表现为吻合部位可见明显气泡产生,经肛门注入碘附水,可见碘附水经吻合口渗漏(图11-60)。此时宜采用4-0的可吸收缝线,在吻合口处的两个“危险三角”或渗漏点处,进行八字缝合,之后再对吻合口进行环周加固(图11-61、图11-62)。在此过程中,助手经肛门注入碘附水,并向上推动肛门,以利于术野的暴露和术者的操作。加固完成后,再次进行注气注水试验,以证实吻合口通畅且确切。
图11-60 经肛门注入碘附水,可见碘附水经吻合口渗出
图11-61 “危险三角”处进行加固缝合
图11-62 吻合口周围进行加固缝合
(王锡山 赵志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