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全科医生
一、全科医生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
由于世界各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状况不同,因此对全科医生的定义也不统一。我国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中对全科医生明确定义: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GP)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由于全科医生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非常重视“家庭”这一要素,同时为了区别旧时的通科医师,因此美国、加拿大等国也称为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或家庭医师(family physician)。
美国家庭医师学会对家庭医师的定义是:“家庭医师是经过家庭医疗这种范围宽广的医学专业教育训练的医师。家庭医师具有独特的态度、技能和知识,使其具有资格向家庭内每个成员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的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无论其性别、年龄或健康问题的类型(生物、行为或社会的)。并且他们是社区居民所有健康相关事务的组织者,包括适当地利用专科会诊、卫生服务以及社区资源。”
2000年Olesen等在《英国医学杂志》中把全科医生定义为“全科医生是经过培训的医学专业人员,能在医疗体系的前线,对患者可能有的任何健康问题进行最初的处置并提供照顾。全科医生照顾社区每位居民,无论是否患病以及患病的类型和社会特征,并充分利用社区医疗保健系统中各种可利用的资源使患者得到照护。”
英国皇家全科医生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对全科医生的定义是在患者家里、诊所或医院里向个人和家庭提供人性化、连续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生。他负责为自己的患者陈述的各种问题做出初步的决断,在适当的时候请专科医生会诊。为了共同的目的,他通常与其他全科医生以团队形式一起工作,并得到医疗辅助人员、适宜的行政人员和必要设备的支持。他们为患者提出的诊断由生物、心理、社会几个方面组成,对患者进行教育性、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干预以促进患者健康。
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将全科医生定义为: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其服务涵盖不同的性别、年龄的对象及其所涉及的生理、心理、社会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并能在所有与健康相关的事务上,为每个居民当好首诊医生和健康代理人。全科医生是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训练而成,旨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提供治疗和减轻痛苦。
尽管世界各国因经济发展、文化背景和医疗体制等的不同,全科/家庭医生的概念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在定义中均能体现出全科医生的以下特点:①全科医生是社区患者的首诊医生;②全科医生与患者的家庭和社区合作,提供以门诊为主体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③全科医生的服务不受时间、地点、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的限制;④全科医生是患者及其家庭所有医疗卫生服务的协调者;⑤全科医生是高质量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最佳提供者与组织者。
(二)角色和任务
1.角色
(1)对医疗保健系统和保险体系
1)首诊者与守门人:
全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也是医保费用控制的守门人。①全科医生是医疗保健系统中的“首诊医师”,负责常见健康问题的基本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包括疾病的干预、早期发现、康复与终末期服务;提供门诊、家庭及部分患者的住院诊疗服务;②对于医疗保险体系而言,全科医生需向医疗保险系统注册,取得“守门人”资格,严格依据各项保险规章及制度、秉持公平公正和成本-效果原则从事医疗保健活动。将大多数患者的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对少数需要专科医疗者提供会诊与双向转诊服务。
当今,全世界各国政府要求医疗卫生既要省钱,又要提高效率。全科医生在社会医药卫生总费用控制中的守门人作用及价值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得到充分体现:如英国采用加强全科医生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操守与诚信服务教育,利用政府主导的市场机制将医疗费用交由社区诊所的全科医生合理使用与控制,费用控制情况与全科医生的实际收益直接相关;制订了全国性的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医师必须按照此规范执业行为;节约了医疗卫生资源;医药分开,避免了滥开药、大处方等。其全民健康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为居住在英国的全体居民提供由生到死、全面、免费的医疗服务,其支出占GDP比重仅为美国的一半,被称为全世界最经济的医疗体系和英国政府在20世纪的最大业绩,较好地解决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以及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问题,解决了过度医疗和不合理用药的弊端,尤其值得我国借鉴。
2)团队管理者和教育者:
全科医生是全科服务团队中的骨干和领导核心,需负责管理好团队中的人、财、物、信息,协调医护、医患以及社区各方面的关系。需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对服务对象(包括健康人、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逐步戒除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并进行教育效果评估。
(2)对患者及家庭
1)临床医师角色:
①负责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慢性病的持续性照顾与健康管理;②全科医生首先是一个临床医生,他们需要掌握医学各学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选择性地掌握和应用这些专科医学知识与技能为患者服务。和其他专科医生一样,全科医生应能运用诊断和治疗技能,做出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比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全科医生必须掌握该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在他们首诊中能早期诊断和及时转诊。但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就必须掌握蛛网膜下腔的详细病理诊断技术和手术治疗技能。以上例子表明,全科医生必须掌握社区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技能,才能负责社区居民常见健康问题的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包括疾病的早期发现、干预、康复与临终关怀等健康服务。总之,全科医生的作用不只是处理患者伤风感冒的一些小问题,而是要管理处理患者所有的临床疾病和家庭社区的各种健康问题。
2)健康管理者及代理人:
全科医生负责居民(包括患者、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健康的全面监护,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早期发现并干预健康危险因素;努力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区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并作为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代理人,维护当事人的健康权益。
3)健康咨询者与教育者:
全科医生在日常门诊服务、家庭访视、社区义诊等活动过程中,主动对患者以及家属提供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健康咨询服务,针对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提供个性化的保健指导,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指导、消除不良习惯及行为生活方式等,逐步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4)患者的朋友及卫生服务协调者:
全科医生为辖区居民提供长期负责式的服务,主动为服务对象着想,成为居民的朋友,必要时为其提供协调性服务,包括动用各类医疗保健资源和社会资源,与专科医疗建立有效的双向转诊关系等。
(3)对社会
1)社区/家庭成员:
全科医生常常是社区及家庭的成员之一,更容易与社区及家庭成员建立起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通过主动参与社区和家庭组织的各项健康促进活动,推动和谐健康家庭及社区的建立和维护。
2)社区健康组织与监测者:
全科医生通过动员和组织社区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协助建立与管理社区健康网络,促进健康促进组织的建立以及公共卫生政策的出台;在服务过程中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及各类家庭及社区档案资料,开展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协助做好疾病监测和卫生统计工作,更有利于做好社区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工作。
2.任务
不同国家对全科医生的任务要求有所不同。我国的全科医生及其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了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科医生及其团队必须履行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两大职能。在我国,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应该能够胜任以下工作:
(1)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及健康管理。
(2)急、危、重症患者的院前急救、转诊和出院后健康管理。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及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
(4)高危人群和常见慢性病的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病例管理。
(5)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及保健服务。
(6)开展包括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在内的社区重点人群保健及健康管理。
(7)结合日常诊疗服务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实施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帮助居民逐步形成有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8)实施精神病社区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指导。
(9)病后及残疾人的社区康复。
(10)实施社区适宜的中医养生保健及中医药服务。
(11)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
(12)实施疫情报告和监测,协助开展常见传染病以及地方病、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实施预防接种,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在英国,全科医疗服务是大部分居民的首选。自2004年起,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中,与全科医疗服务团队签约的居民数已经多于与独立开业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人数。首诊服务的全科专业能为居民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如下: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健康筛检和预防免疫接种;健康促进;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转诊前处理;分诊预检;家庭护理与健康访视;电话咨询;家庭健康服务等。
二、全科医生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一)全科医生的素质
全科医生为个人、家庭和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全方位、全周期负责式健康管理,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强烈的人文情感
全科医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医德、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在为服务对象解决健康问题的同时,使其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心理知识,并同时获得心理的慰藉和改善,患者可以从其言行中感受到全科医生对人类和社会的热爱以及对健康事业的奉献精神。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感是做好一名全科医生的基本前提。
2.良好的协调管理才能
全科医生应能协调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或乡镇村、专科医疗卫生部门、医疗保险等相关部门做好居民或村民的健康照顾。同时进行业务、人事和经济等方面的管理。这要求全科医生必须具有足够的自信心、自控力和决断力,敢于承担责任、控制局面。要有良好的协调意识、合作精神和灵活性,以促进全科医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3.执着的科学精神与自我发展能力
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全科医生应具备的关键素质之一。全科医生应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文献检索,开展与全科医疗工作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具备撰写论文的能力。全科医生应该注重学习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与时俱进。全科医生应该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4.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全科医生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以获得居民的信任以及各相关机构与部门的支持。全科医生应该具备的人际沟通能力具体包括:①人际沟通中常用的语言交流技能和非语言交流技能、教育患者的技巧,与儿童、老年人、癌症患者、临终患者等特殊群体的交流技巧;②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技巧;③与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上级医疗机构及其他部门和人员的沟通能力等。
(二)全科医生的能力要求
全科医生应具备与其他临床专科医生不同的能力,这些能力是随着专业培训及工作实践逐渐形成,并且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而逐渐得到巩固和提高。一般而言,全科医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能力
以健康为中心,能熟练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了解人类健康的需求和就医背景,维护患者的权益,为取得最佳的健康结局、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而提供连续的、全面的、可及的、综合的整体卫生保健服务。
2.系统思维与循证执业能力
从以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出发,全科医生必须树立整体医学观,掌握整体性的系统思维方法,在实践中能应用循证医学整合各临床专科的知识和技术以及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3.首诊医生应具备的能力
作为卫生保健服务的首诊医生,要求全科医生具备较全面的业务技能,不仅要掌握就诊患者中80%~90%的常见病症的处理干预能力,而且,对临床少见且可能威胁患者生命的问题具有及时识别的能力,能将患者恰当转诊,保证患者的安全。
4.疾病预防和人群健康管理能力
具有基本的公共卫生与人群健康管理观念和能力,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临床预防与社区的疾病预防工作,能够有效开展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
5.信息管理能力
能够科学、有效、及时、客观地收集有关的医学信息和证据并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开展信息的记录、储存、分析、报告、交流工作。学会学习,参与数据、信息、知识全程管理和更新。能够熟练使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管理患者电子档案。
6.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不论是在照顾个体患者的过程中还是在社区人群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疾病干预工作中,都需要与患者、患者家庭成员、社区志愿者、社区管理者、专科医生、各级各类相关专家、卫生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进行疾病干预和管理协调工作。在团队管理和卫生资源协调过程中,更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
7.良好的应变能力
全科医生身在社区,需要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全科医疗服务对象难以预测与多变,每位患者可能面临不同的健康问题或不同症状,尽管大多数属常见健康问题,但同一问题也会因人而异,甚至有可能碰到较罕见的、复杂的或难以处理的问题,所以全科医生应有良好的人格与心理素质,并能迅速、合理、有效地处理各种健康问题。
8.必要的管理才能
全科医生是患者的临床决策者,团队的管理者,应承担起服务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能持久有效地进行服务质量改进。
三、全科医生与专科医师的区别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师的区别(表1-3)
表1-3 全科医生与其他专科医师的区别
四、全科医生培养
(一)职业前教育及职业化教育
在全科医学发展程度高的国家与地区,都已经建立起了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在美国、德国和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从高中算起一般要经历长达10年以上的学习和培训时间。
以美国为例,美国学生高中毕业后要先完成4年本科学习,才能报考医学院校。医学院为4年制。如要做家庭医师,还要再经过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并需通过美国家庭医师专业委员会(ABFM)的考核才能得到该委员会的认证书,获得家庭医师行医执照。该证书有效期7年,每7年需重新考一次,一直到退休为止。同时每年都要进修学习,积累一定的学分,维持行医执照。
美国家庭医师学会(AAFP)要求各个住院医师训练单位在能力、服务态度、知识范畴、技能和实施几方面针对家庭医学学科范畴执行严格的训练标准。在3年家庭医学住院医师训练期间要进行几乎所有其他专业的训练,通常包括:大内科、内科专科,包括心血管、消化、呼吸、传染病、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普外科及其他外科专科,如骨科、运动医学、泌尿科、耳鼻喉科、眼科、创伤、外科门诊等;儿科,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学龄期及青少年健康等;妇产科,妇女健康;精神病,心理学;其他专业,包括急诊医学、重症监护等。
近年来我国的全科医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原卫生部2000年1月31日发布了《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见》,提出“……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全科医生等有关专业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是改革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需要;是改革医学教育,适应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2011年7月1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全文共分8个部分:充分认识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近期多渠道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改革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建立全科医生的激励机制、相关保障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科医生制度建设。
1.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
将全科医生培养逐步规范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含中医学)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3年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实行“毕业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过渡期内,可采取“3+2”即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以及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等多渠道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
2.统一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方法和内容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进行,实行导师制和学分制管理。参加培养人员在培养基地临床各科及公共卫生、社区实践平台逐科(平台)轮转。在临床培养基地规定科室轮转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2年,并需安排一定时间在基层实践基地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进行服务实践。经培养基地按照国家标准组织考核,达到病种、病例数和临床基本能力、基本公共卫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等要求并取得规定学分者,可取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证书。
3.统一全科医生的执业准入条件
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阶段,参加培养人员在导师指导下可从事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等临床工作和参加医院值班,并可按规定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注册全科医生必须经过3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取得合格证书,并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
4.统一全科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具有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合格后,符合国家学位要求的授予临床医学(全科方向)相应专业硕士学位。
5.改革临床医学(全科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新招收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全科方向)要按照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的要求进行培养。要适应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需求,进一步加强全科医学学科与实践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全科方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
并指出要规范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人员管理,完善临床医学基础教育,加强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大力开展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强化定向培养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在岗医师的学历层次,鼓励2级以上的医院医师到基层服务。
(二)持续职业发展(CPD)
取得全科医生执业资格之后,仍需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很多国家将此称为持续职业发展。对于全科医生而言,继续医学教育是被动的,主要侧重于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而持续职业发展是主动的,内容扩展到多学科领域,包括管理科学、社会科学和个人技能等更广泛的范畴。全科医生的持续职业发展是实现终生学习(lifelong learning)的过程,它是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各种主动参与式持续职业发展活动,来促进知识、技能、态度、行为和才智的发展,不断提高全科医学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王家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