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著序二 弥合裂痕 应对挑战
弥合什么裂痕——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日益加深的裂痕。
应对什么挑战——人类健康面临的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的双重挑战,尤其是后者的严峻挑战。
2017年8月《求是》杂志发表的《深化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 奋力开创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文章指出:实现健康中国“面临着多重因素交织叠加的复杂局面,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2030年将达到3.7亿,2050年将达到4.87亿。”“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2.5亿,糖尿病患者超过9 700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5%左右,成为危及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中国每年有100多万人因烟草导致的疾病而死亡,经济损失超过3 500万。”
“2016年,全国报告的传染性疾病种类有45种,病例数超过690万。慢性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心血管病(注:包括卒中)、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注:应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传染性疾病大多有区域性、时段性或存在于一定人群,而慢性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持续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everywhere)和每一个人(everybody)。
面对这种严峻挑战,如果不从体制与模式上动员广大医疗机构和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数百万医生参与慢性病的预防(包括一级与二级预防/康复),站到慢性病防控前线,弥合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裂痕,仅靠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个方面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根本不可能实现对慢性病的防控,实现健康中国梦的目标。
我国目前的临床医学现状是坐堂行医,等人得病,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只治不防,越治患者越多,越年轻化。前不防,后不管,只“火烧中段”管救治。这是一种十分苍白无力的被动式、碎片化和断裂的医疗服务链。国家投入越多,资源烧的越快,导致医疗费用不正常的无序快速增长。
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一方面需要党和政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需要在这次医药卫生改革中,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健康为中心”的转移。
作为一名学医从医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医生,我呼吁广大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要顺应潮流,转变理念和职业行为,用实际行动,弥合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