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心肺疾患康复治疗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心肺康复概述

心肺康复在欧美国家较早启动,20世纪40~50年代,Dock等研究证明坐位比卧位心排血量减少,心脏负担减轻,Samuel Levine主张心肌梗死的椅子疗法,放弃绝对卧床;6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肯定了急性心肌梗死的运动疗法;70~80年代,运动疗法趋于成熟,由Wenger等首先发表了以运动疗法为基础的急性心肌梗死康复程序疗法,得到美国心脏协会的肯定,从此心脏康复逐渐走上了规范化之路;90年代,随着冠脉溶栓术、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心脏康复范畴大幅度扩大;21世纪,高科技适宜技术+整合医学发展,心脏检测体系:从大型到可穿戴;心脏遥测体系:从无线电到蓝牙技术;运动训练体系:从机械到智能化、虚拟现实、移动医疗体系:无孔不入、距离缩小、空间扩大。
我国心肺康复的发展历程,也是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萌芽阶段(1960—1980年),主要在疗养院等机构开展了心脏病患者的医疗体育。成型阶段(1981—1990年),励建安等对于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康复,采用有氧训练、中国传统拳操等进行干预并取得较好疗效;周士枋等提出缩唇样呼气、腹式呼吸、放松训练等康复技术逐步体现康复价值;曲镭等发表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康复医疗报告。发展阶段(1991—2012年),1991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刘江生任主任委员,推动了心脏康复的发展,先后制定了“中国心肌梗死康复程序参考方案”“心脏分级运动试验结果判定标准”,1992年《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创刊;《康复心脏病学》相继出版;此后,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设立心脏康复论坛,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大会、心脏康复培训班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在全国推广,经由心脏科专家的积极介入,心肺康复被列入原卫生部康复医疗机构建设标准,并出台了管理指南。2013年后是快速发展阶段,胡大一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心脏康复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和推广,中国心脏康复专家共识、指南等相继出台,为心肺康复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运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反映生命基本状态的核心指标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016年美国心脏协会将“有氧能力作为第五临床生命体征”,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所谓有氧能力是指体力负荷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输送到细胞中的线粒体以保障能量代谢的综合能力,代表着人的整体健康水平。”因此有氧能力与人的心肺功能密切相关。一方面,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都是人体的有机组成,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导致最大有氧运动能力受损,引起呼吸困难,心肺功能下降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心肺功能相互影响、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