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允娴针灸临证撷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针灸实践

一、取穴方法

(一)常用穴取穴方法

1.尺泽 常规取穴: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

周氏取穴:

上臂微屈,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桡侧凹陷处,直刺0.5~1寸(图1)。
图1 尺泽定位

2.鱼际 常规取穴:

在手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直刺。

周氏取穴:

第1掌骨中点,取穴时去除掌骨头及基底部分,然后再取中点,直刺(图2)。
图2 鱼际定位

3.列缺 常规取穴: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肌腱与拇长展肌肌腱之间。

周氏取穴:

先定阳溪穴,在阳溪直上1.5寸桡骨茎突上方的沟槽,取穴时横着桡骨触摸较明显处(图3)。
图3 列缺定位

4.合谷 常规取穴:

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周氏取穴:

拇指与食指并拢取肌肉最高点,纹头斜向尺侧2~3分,直刺0.3~0.5寸(图4,黑色为周氏取穴,白色为常规取穴)。
图4 合谷定位

5.扶突 常规取穴:

扶突穴位于人体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周氏取穴:

当转头时,胸骨头隆起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喉结相平(图5)。
图5 扶突定位

6.迎香 常规取穴: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周氏取穴:

鼻翼外侧,从鼻唇沟外侧缘部进针(注意:勿使患者痛苦),经过迎香到达鼻内,有酸胀感伴流泪(图6,黑色为周氏进针点,白色为取穴点)。
图6 迎香定位

7.足三里 常规取穴:

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周氏取穴:

当犊鼻下3寸,从胫骨嵴上推至胫骨粗隆旁开一横指(图7)。
图7 足三里定位

8.公孙 常规取穴: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直刺。

周氏取穴: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直刺(图8)。
图8 公孙定位

9.地机 常规取穴:

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周氏取穴:

胫骨后缘,阴陵泉下3寸左右的凹陷,腓肠肌与胫骨之间(图9)。
图9 地机定位

10.阴陵泉 常规取穴:

当胫骨内髁后下方凹陷处。

周氏取穴:

当胫骨内髁后下方拐角处,在腓肠肌与胫骨下缘。须与肝经的膝关相鉴别(膝关位于阴陵泉后1寸),针刺时针尖刺于肌肉与骨头之间(图10)。
图10 阴陵泉定位

11.申脉 常规取穴: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周氏取穴:

外踝高点直下,赤白肉际处(图11,黑色为周氏取穴,白色为常规取穴)。
图11 申脉定位

12.照海 常规取穴: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周氏取穴:

内踝高点直下,赤白肉际处(图12,黑色为周氏取穴,白色为常规取穴)。
图12 照海定位

13.劳宫 常规取穴: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周氏取穴:

在手掌心,当第3、4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和无名指指尖之间,在第2掌横纹上(图13,黑色为周氏取穴,白色为常规取穴)。
图13 劳宫定位

14.丝竹空 常规取穴:

当眉梢凹陷处,平刺0.5~1寸。

周氏取穴:

眼眶骨上外方凹陷(图14,周允娴一般自眼眶骨的外上向下斜刺0.5~0.8寸)。
图14 丝竹空定位

15.瞳子髎 常规取穴:

眼外角,眶骨外缘处,直刺或平刺0.3~0.5寸。

周氏取穴:

眼外角,眼眶骨后方的凹陷,直刺0.8~1寸(图15)。
图15 瞳子髎定位

16.肩井 常规取穴:

在肩上,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上。

周氏取穴:

在肩上,斜方肌前缘,距颈根部一横指(图16,黑色为周氏取穴,白色为常规取穴)。
图16 肩井定位

17.外丘 常规取穴: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

周氏取穴: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图17)。

18.阳交 常规取穴: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周氏取穴: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图17)。
图17 外丘与阳交定位

19.光明 常规取穴: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周氏取穴: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图18)。
图18 光明定位

20.阳辅 常规取穴:

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

周氏取穴:

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稍前方(图19)。

周允娴心得:

胆经自阳陵泉至(除阳交外)阳辅均在腓骨前缘。

21.悬钟 常规取穴:

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

周氏取穴:

外踝上3寸肌腱的凹陷处,腓骨骨面上(图19)。

针刺要点:

向后斜刺至0.3~0.4寸深,针感可至足背。

22.丘墟 常规取穴:

足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肌腱外侧的凹陷处。

周氏取穴:

足外踝前下方的凹陷最深处(图20)。

针刺要点:

在凹陷最深处,向照海方向针刺,可刺至2寸。

周允娴心得:

治疗踝关节扭伤,半身不遂足内翻,以及胁肋痛(包括胁肋的带状疱疹等),可与支沟配伍。
图19 阳辅与悬钟定位
图20 丘墟定位

23.足临泣 常规取穴:

在足背外侧,当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肌腱的外侧凹陷处,直刺0.3~0.5寸。

周氏取穴:

小趾伸肌肌腱的外侧,第4、5跖骨之间凹陷处,小趾屈曲,明显凹陷处(图21)。

针刺要点:

周允娴认为此穴宜针尖向内侧斜刺,针尖须刺至第4、5跖骨之间。

24.地五会 常规取穴:

在足背外侧,当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第4、5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肌腱的内侧缘。

周氏取穴:

在足背外侧,与足临泣相隔一个肌腱处取穴,直刺0.2~0.3寸(图21,足临泣与地五会之间有小趾伸肌肌腱相隔)。
图21 足临泣与地五会定位

25.蠡沟 常规取穴:

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平刺0.5~0.8寸。

周氏取穴:

在足内踝上5寸,周允娴一般取胫骨后缘,直刺1寸左右。

周允娴心得:

常用蠡沟穴治疗会阴部疾病(图22,黑色为周氏取穴,白色为常规取穴)。
图22 蠡沟定位

26.曲泉 常规取穴:

膝关节内侧面横纹端,股骨内侧髁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直刺0.8~1寸。

周氏取穴:

膝关节屈曲时腘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处。直刺0.8~1.5寸。

周允娴心得:

当平卧时,取穴可上移0.2~0.3寸,直刺可透刺至膝阳关,多用于治疗下肢瘫痪或下肢不用(图23,黑色为屈膝时取穴,白色为平卧时针刺取穴)。
图23 曲泉定位

27.膻中 常规取穴: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直刺0.3~0.5或平刺。

周氏取穴:

先定位第2肋间隙,再根据第2肋间隙确定第4肋间隙,针刺时稍高出正常0.2~0.3寸,斜刺45°使针尖到达骨膜,可治疗胸闷、哮喘等疾病(图24)。

28.天突 常规取穴:

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先直刺0.2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侧缘时,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
图24 膻中定位

周氏取穴:

位于胸骨柄上方的凹陷,先直刺,进针部位可稍高出取穴点0.1~0.3寸以方便进针,进皮后放平针身,缓慢进针0.3~0.5寸,不可左右提插(图25,黑色为取穴点,白色为进针点)。

周允娴心得:

针刺长期慢性喘咳患者时需特别注意,此类患者肺泡张力增高、肺泡腔变大,尤其肺气肿患者肺体积增大更易接近锁骨下方,故针刺时不可左右提插。哮喘发作时容易引起喉头痉挛,或痰多,本穴对其也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图25 天突定位

29.百会 常规取穴:

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周氏取穴:

折耳耳尖连线中点后方的凹陷(图26,图中食指为折耳尖连线的中点,中指处为周氏取穴)。

针刺要点:

快速进针,斜刺,轻微捻转,使患者有轻微沉重感,此因头皮血管与颅内血管神经密切联系,且百会为各经脉气汇聚之处,针刺时令针感向巅顶部汇聚,可益精髓、补脑调神。另外,针刺时需注意切勿针刺过深或针刺入发根导致剧烈疼痛。
图26 百会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