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水针刀微创疗法的八大特点
水针刀微创疗法是在传统九针疗法与水针疗法的基础之上,根据作者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吸收其他微创针法特长,所研制发明的一种中医微创针法。该针法可以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病、疼痛病及脊柱相关疾病。
1.回抽检测 提高安全 规避风险
水针刀针具是作者将传统九针针具(张仲景医圣祠内清朝年间的刀针)与现代水针针具有机结合,研制发明的微创针具,在水针刀松解前,先回抽检测,然后松解、注射药物或注氧,避免了对神经、血管的损伤,提高了安全性。
2.三针定位 直达病灶 准确有效
作者根据多年临床、教学、科研,结合人体生物力学、病理学及筋膜学说的原理,提出了“人体软组织立体三角平衡原理”学说,创立了“三针法定位”。该针法定位准确、入路安全,规范了微创针法的进针点,提高了疗效。在临床诊疗中,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对于微创针法治疗骨伤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危险区划分 突破盲目性 提高安全性
微细解剖是微创针刀的基础。作为中医微创医师,没有扎实的解剖基础、娴熟的针法,微创治疗等于盲人瞎马,易于造成神经血管或内脏的损伤。作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教学,结合三维解剖,总结出了安全治疗点及“危险治疗区”。危险区的划分与规范的入路点,是规避风险的保障。
4.中西融合 传承创新 针法灵活
水针刀微创疗法的技术核心部分,重在针法的技巧。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将中医针法与西医刀法融为一体,创立了十大针法。针灸的操作技巧在指尖的灵活变化,水针刀的针法技巧着重在手腕部。水针刀吸收了传统针灸针法的精华,如:水针刀旋转分离法,传承于中医针灸中的白虎摇头针法;水针刀弹拨分离法,传承于传统针法的青龙摆尾针法;筋膜结节切割法,传承于传统针灸的苍龙探穴针法;刀静患动法,传承于传统的运动针法;筋膜扇形分离法,传承于传统的太极针法。
5.松解、注射同步进行 一步到位 减少痛苦
在治疗软组织损伤、骨伤病方面,水针刀微创疗法不仅能够松解软组织结节,而且直接在病变疼痛部位注射药物及三氧,不仅见效快,而且疗效确切。
6.药氧并用 治疗疼痛 疗效显著
水针刀微创疗法在治疗疼痛性疾病时,不仅可以松解神经卡压及粘连,而且可以注射抗炎药、有色制剂及医用三氧,达到止痛目的。同时,三氧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激活脑啡肽的释放,具有镇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消除无菌性炎症而具有镇痛作用。水针刀微创疗法在治疗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病方面,药氧并用,疗效显著。
7.首创九大诊疗区 规范诊疗 开拓思路
在脊柱相关病诊疗方面,作者根据三十年临床实践,根据内脏疾病在脊柱区带的反射规律,依据人体脊柱生物全息学原理,创造性地划分了脊柱相关疾病九大诊疗区与胸腹部筋膜九大对应诊疗区,脊柱神经治疗线与四肢治疗点,根据不同疾病,在不同的诊疗区内,巧妙地应用水针刀微创疗法松解、注射、留置磁线,不仅方法简便,而且安全有效。脊柱相关疾病九大诊疗区的划分,规范了脊柱相关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外医疗界对脊柱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空白,开拓了新的诊疗思路。
8.抗复发抗粘连 远期效果突出
水针刀微创疗法临床治疗时,不仅可以松解病变结节,而且可以注射抗炎止痛的松解药物及三氧制剂,不仅可以快速消除无菌炎症,增强疗效,而且具有抗粘连抗复发作用。对于临床上慢性、顽固性疾病,水针刀法不仅可以松解、注射,而且可以在病灶区留置磁线,药磁线不仅具有内磁疗作用,而且具有长久的留针候气作用。因此,疗效持久而抗复发。
二、水针刀微创疗法进针要领
1.首先要准确掌握全身运动系统的解剖结构,肌肉分布、滑囊分布,肌肉肌腱起止点与交叉点,准确掌握全身大血管、神经的分布走向与进针点、进针的层次、深度、角度关系。
2.水针刀微创疗法在治疗时,进针要反复变点,避开血管、神经等。
3.在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及骨伤科疾病时,在棘突上治疗,应用骨膜扇形分离法向棘突两侧方八字形分离。在横突结节治病时,治疗点一般在横突间韧带的病变点处,要应用旋转分离法,避免提插切割。在椎肋关节外缘,治疗点应选在椎肋关节上,进针方向与脊柱纵轴呈60°避免刺伤胸膜及内脏。
4.在颈椎上的寰枕间隙治疗时,在寰筋膜附着下项线枕骨面处,进针方向应与枕骨垂直,先浅纵后深横逐层松解以防刺破椎动脉。在上项线部与枕外隆起进针时,治疗点应选在枕后腱弓中点处,进针方向应与脊柱纵轴一致,避开血管与神经。
5.在髂嵴部治疗时,病变不论是在髂嵴的上面、前面或后面,都应该从髂嵴后面进针,再沿髂嵴面向上或前面移动,进针方向与髂嵴弧形线的切线相垂直。在髂嵴中1/3部,注意应避开臀上皮神经。
6.在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时,应与局部的坐骨神经体表投影线一致,以免损伤坐骨神经干。要注意避开治疗点处的动脉,尤其是腘动脉,可先用手扪到腘动脉并将其推开,术中要密切观察,询问患者。如果下肢突然不自主弹动,或有电击及沿坐骨神经路线放射性疼痛、麻木,则提示触到坐骨神经干,应立即停止操作,稍提起针刀并略改变方向,待无此感觉时,再继续治疗。术中如果患者只感局部、周围或沿坐骨神经干体表投影线周围酸、沉、胀,提示正触在症状改变的软组织上,应继续治疗,术中如果患者无明显感觉,或仅有疼痛,而术者针下也无病变软组织的韧感,提示没有触到病灶而只在正常软组织中,应调整方向或深度,寻找到病灶后再继续施行内手法。
7.根据人体自身调节机制,对应补偿调节和系列补偿调节,由此引导出内病外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前病后治,后病前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治疗规律。因此对于一些顽固性疾病应综合治疗。在脊柱相关疾病诊治区治疗内脏疾病:如颈椎病伴有手臂麻木者可在桡骨茎突筋膜点“列缺穴”施治等。伴有心悸、心慌者,可选配前臂桡尺间隙筋膜点“内关穴”,伴腹胀者可在胫腓间隙“三里穴”施治等。
三、水针刀微创疗法常用定位法
水针刀微创疗法治疗点,又称为靶点,是针法的关键所在。水针刀微创疗法根据人体生物力学、生物病理学原理:三点决定一个平面、三点决定一个三角区以及人体骨骼系统的稳定结构,依靠软组织部分的肌腱、筋膜、韧带固定,维系人体骨骼框架的平衡稳定的原理,总结了水针刀三针法定位、筋膜定位法、骨膜定位法及交叉对应定位法等。
根据以上原理,水针刀的治疗点选择主要依据以下几个部位。
1.立体三角定位法
对骨关节病变的治疗,根据人体软组织立体三角平衡学原理,水针刀在骨关节周围选择治疗点,一般在关节周围进行三针法定位,应用骨膜扇形分离法治疗。
2.痛点结节定位法
对于软组织结节部位,水针刀定位一般是在病灶阳性结节部位选择治疗点,可应用水针刀筋膜扇行分离法治疗,根据病变层次不同,逐层分离病变结节。
3.痛点远端定位法
对软组织病变触诊有压痛、酸胀不适,但没有软组织结节。水针刀微创疗法治疗时,在痛点远端3.5~5.5cm处定位,由此处向痛点的方向进针2.5~3cm,应用筋膜扇形分离法。对顽固疼痛者可以留置磁线。该病变主要为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引起的。根据筋膜反射点、高压点处人体筋膜层炎性致痛物质聚集,神经血管密集的原理,当人体出现软组织损伤时,炎性致痛物质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聚集。
4.骨膜交叉对应定位法
对于部分顽固性疼痛的病变,根据人体对应补偿功能,按人体关节对应部位,交叉选取治疗点。
5.对应平衡定位法
对内脏疾病及顽固性疼痛疾病的治疗,根据人体内脏疾病在体表的生物信息作用及反射规律,水针刀治疗点可在脊背九大诊疗区及胸腹部对应区选取治疗点,进行筋膜扇形分离法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