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新疗法:靶向针灸治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疾病的病理与靶向针灸治疗

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反映了不同病期的组织特征,是针灸临床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方面。比如针灸临床最常见的肩周炎,该病多发生于50岁左右,由于更年期激素波动,性激素的合成作用和肾上腺皮质酮的抗合成作用处于“内动态平衡”。肌肉萎缩,关节及韧带纤维体积变小,质变致密,弹性变差,硬化挛缩,关节被“冻结”。关节的硬化和挛缩使关节及周围组织的内力改变,张力增加。运动障碍,代谢受到影响,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受外力作用,风寒湿等环境变化,肌腱、肌肉、关节囊、滑囊、韧带拘紧,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而形成进一步的粘连、瘢痕、组织萎缩,粘连的程度可达肩周软组织广泛性粘连,关节软骨间粘连,造成局部运动的严重受限。而受累表现最为突出的病灶点往往在肩袖、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肩部滑囊、喙肩韧带、喙肱韧带、肱横韧带等处。肩周炎的病理过程可分为三期:①急性期或称冻结前期:纤维关节囊本身粘连,其下部皱襞因互相粘连而消失,使肩外展受限,肱二头肌腱亦有粘连而滑动困难,肩痛渐重;②冻结期或称粘连期:关节囊及其周围结构如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喙肱韧带挛缩,滑膜充血、肿胀,失去弹性,关节几乎冻结,不能活动,疼痛持续;③缓解期或称恢复期:炎症逐渐好转,疼痛缓解,肩关节活动亦渐恢复,但往往活动范围不如以前。所以,在其疾病的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病理变化。对结构特点与疾病病理演变过程相关性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在不同阶段选择靶向针灸治疗方法。急性期疼痛明显,其功能障碍一方面可因组织粘连引起,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疼痛后制动。笔者体会到,在急性期疼痛非常明显时,局部刺激宜轻,避免刺激过重,加重组织创伤。可考虑以下针灸方法:如毫针刺法,局部针数宜少而轻浅,忌大幅度提插、捻转,留针时间宜短。可多采用远端取穴,如条口透承山,董氏奇穴中的灵谷、大白穴等。或采用其他远离病变局部的微针疗法,如腕踝针、耳针、腹针、浮针等,还可采用抗炎、抗渗出的药物,直接在局部作穴位注射。粘连期毫针刺法:局部针数可多而较深,针后可加用温针灸或电针。并可采用齐刺、傍针刺、扬刺等多针刺法,也可运用针刀、锋钩针、火针等直接作用于病变粘连组织,以破坏其病灶,缓解功能障碍。缓解期病情已大部恢复,不宜过强刺激,可采用毫针、腹针、灸法等整体调整其内分泌功能,益气行气,活血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