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针具选择与靶向针灸治疗
古代的“九针”早就提示需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针具。靶向针刺法则主要从疾病的病因、病变位置、病理特点来考虑相应的针具。如急性软组织损伤,病位表浅者,局部刺激宜轻,多采用梅花针叩刺拔罐或毫针轻刺、浅刺;病位深者,毫针可适当深刺,但不宜强刺激。慢性陈旧性损伤,病位浅、痛点局限者可用火针、锋钩针;病位深者,则可用芒针、粗针以及毫针多针刺等。如局部粘连较甚,一般针具因针体较细、较软,无法做定向切割、剥离等动作,则需采用针刀治疗。只有选择与疾病解剖特点相对应的针具,才可能提高疗效。
针具的选择与针法必须与疾病的病理变化相适应。如引起软组织损伤的原因很多,致伤的因素决定了损伤的性质。但其损伤后的病理变化在急性期与慢性期,基本上是一致的。其急性期通常表现为充血和水肿、渗出、局部贫血、变性、坏死;慢性期的病理变化则表现为变性、增生与粘连。所以急性期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宜在局部多、强刺激,以免加重充血、水肿与渗出;慢性期如不加强局部刺激,则不能松开与分解粘连组织,难以改善功能障碍状况。因此,须根据病理变化采取相应针刺方法。
如毫针刺法,无论对于急性与慢性软组织损伤,只要刺激量选择恰当均可使用。但急性水肿期者,以远端取穴为宜,即便局部取穴,亦以轻或中等度刺激为宜。过重刺激有时反可使疼痛加重;疼痛位置明确、痛点局限、慢性者,可“以痛为腧”,有利于缓解功能障碍。再如穴位注射疗法:急性损伤时,用麻醉、镇痛或止痛等药物注入穴位、痛点、患处,借药物、穴位、针刺三者结合的作用,可迅速缓解疼痛。对于慢性损伤,神经受压者,则可选择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 1、维生素B 12等。陈旧性软组织损伤时,临床可选用火针与针刀疗法等。火针可将炽热的针体迅速刺入粘连瘢痕组织,从而造成针体周围病理组织的微小灼伤。当损伤处坏死的细胞、组织碎片被清除后,由其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过程。修复后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针刀疗法则将针刺疗法中的针与手术疗法中的刀结合在一起。它可以剥离粘连,松解肌肉与韧带、神经、血管之间的粘连,使组织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动态位置,因而有效地改善局部组织的疼痛与功能障碍现象。刺血疗法也是无论在急性期与慢性期均可以采用的方法。急性期放血可使水肿、渗出等有形之物“邪有出路”,减轻组织压力,加快炎症吸收;慢性期则调整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粘连现象。
临床体会是:毫针刺法,可以根据软组织损伤的位置与程度,选择针刺深度、针刺强度与针刺范围,通过酸、麻、胀等得气感应,消除疼痛与促使功能恢复。无论对于急性与慢性软组织损伤,只要刺激量选择恰当,毫针刺法均可以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急性水肿期者,以远端取穴为宜,即便局部取穴,亦以轻或中等度刺激为宜。过重刺激,有时可使疼痛加重;疼痛位置明确、痛点局限、慢性者,可“以痛为腧”,有利于缓解功能障碍;病史较长、痛点模糊且弥散者,则当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且可配以同名经取穴、特定穴等;病程长而病处取穴疗效不佳者,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巨刺、缪刺等。再如穴位注射疗法:急性损伤时,用麻醉、镇痛或止痛等药物注入穴位、痛点、患处,借药物、穴位、针刺三者结合的作用,可迅速缓解疼痛。对于慢性损伤、神经受压者,可选择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 1、维生素B 12等;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活血化瘀的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以活血化瘀。也可选择野木瓜注射液、徐长卿注射液以止痛等。从临床看,耳针疗法、腹针疗法、腕踝针疗法、手针疗法等微针疗法,在软组织损伤急性期,可在针刺同时,嘱患者功能运动,有时可收到快捷的效果。但似乎对于急性损伤导致的肌肉痉挛效果较佳,慢性陈旧性损伤组织粘连较甚时,则很难使功能恢复。慢性软组织损伤时,临床可选用火针与针刀疗法等。火针是针刺与灸法相结合的一种治法,既有机械刺激又有热能效应。火针治疗过程中,将针体烧至通红,再将炽热的针体迅速刺入粘连瘢痕组织,从而造成针体周围病理组织的微小灼伤。现代医学认为修复过程始于损伤。损伤处坏死的细胞、组织碎片被清除后,由其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修复过程。修复后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针刀疗法则将针刺疗法中的针与手术疗法中的刀结合在一起。它在软组织损伤方面的理论是当软组织因受到跌、仆、闪、挫、挤、压和牵拉而引起闭合损伤或开放性损伤,四肢关节经过治疗或自我修复遗留下来的功能障碍,肌肉萎缩、酸、胀、痛、麻等疾患。其病理改变除无菌性炎症外,软组织之间的粘连是主要病理因素。由于粘连,肌肉和其他软组织不可能在体内自由伸缩滑动,造成体内动态平衡失调,导致生理功能障碍,同时会牵拉、挤压神经、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更由于结疤和粘连,往往堵塞循环通道,导致局部肌肉萎缩和肿胀。如在较大范围内结疤粘连,还会致使某些肌肉、韧带挤压和变粗、变短、变硬、弹性降低,造成人体外观畸形。所以,针刀的作用是剥离粘连,松解肌肉与韧带、神经、血管之间的粘连,使组织能够恢复到原来的动态位置,因而有效地改善局部组织的疼痛与功能障碍现象。刺血疗法也是临床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有效方法。中医理论认为,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脏腑的功能紊乱,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根据现代医学理论,软组织损伤的无菌性炎症,无论在急性期与慢性期,均可以采用放血治疗。急性期放血可使水肿、渗出等有形之物“邪有出路”,减轻组织压力,加快炎症吸收;慢性期放血可调整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粘连与结疤现象。笔者的临床体会是根据不同的疾病性质,选择使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