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服务的意义和范畴出现了从治疗到预防保健,从生理服务到心理服务,从医院到社区,从技术服务到社会服务的4个扩大。医学服务的目的必须围绕全人健康,而不仅仅是疾病。全科医学是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整体健康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综合性、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融为一体。
上海健康医学院接轨“健康中国2030”战略,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分级诊疗水平,构建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的全科医师培养体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具备扎实医学知识,能解决基层实际问题,“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健康“守门人”。我们在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学生中,通过“一个目标,两门课程,三级保障,四种方式,五大内涵”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早临床、早社区、早全科”,将全科医学的知识和服务能力融入临床医学教育的全过程。我们以早期全科医学教育为目标,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融入“医学导论”与“早期社区实践”课程和实践,创新性引入“叙事医学”进行课内外拓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学校-医院-社区联盟”全科医学教育基地的模式建设社区教学基地,形成了递进式POIS[问题导向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观察(observation)、访谈(interview)、服务(service)]学习模式,将“医学责任、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医患共情与医患沟通、社区服务初步技能、白求恩精神”五大内涵融入早期全科医学教育中。“早期社区实践”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的小学期,2学分,形式为2周社区服务中心临床见习。上海市十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了教学任务,并严格按照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轮转计划实施,引入“叙事医学”,安排每位学生访谈至少3名慢性病患者,其中2名社区服务中心住院患者,1名家庭病床患者。学生根据“早期社区实践”手册要求撰写“叙事医学”故事。在医学生进入社区卫生中心见习之前,课程负责人安排叙事医学相关教学内容讲座和医患沟通初步训练。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丽塔·卡伦于2001年在《叙事医学:形式、功能和伦理》中首次提出叙事医学(narrative medicine)的概念。“叙事医学”主要关注叙事能力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积极意义,将叙事方法应用于医疗,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疾病,使临床医学更富有人性、充满温情,从而助益于诊疗过程。
“叙事医学”将课堂延伸到社区和患者身边,能够帮助医学生充分体验患者的疾病之苦,学会与患者共情。将“叙事医学”用于医学人文教育和医患沟通技巧训练,尤其是在医学生一年级阶段,选择让其接触社区慢性病患者群体是一种教学探索。通过“早期社区实践”对患者进行访谈并书写叙事故事,能够培育学生的叙事能力、人文素养和系统视野。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使其能以倾听、书写的形式,对医疗、疾病情境有更为深入、个体化的关注、理解及表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能够从社会、心理、文化等角度关注患者、理解生命,学会倾听,并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体察患者应对疾病时的积极因素以及所拥有的正向资源;培养学生的系统视野,使其通过不同角色(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患者家属等)来认知患者的疾病和病痛,发展人文关怀,感受医疗工作的局限性,从而进一步思索与定位自己的职业行为、角色身份。
本书收集的70则叙事故事是学生们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以医学生的视角进行观察和领悟,再由指导老师悉心指导和修改所形成的,描述了医患关系、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医疗服务体系、社会问题对健康的影响,也折射出40年来我国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成就和进步。
总之,“叙事医学”是用叙事能力来实践的医学,借鉴文学的手法对医生、患者、医学服务体系和医疗过程的故事进行组织、认知、吸收、阐释。通过对不同内容和题材叙事医学故事的撰写和阅读,培养临床医生和医学生的观察、关注、倾听和理解的能力,帮助医学生构建人文灵性、感知及共情能力。同时,“叙事医学”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载体之一,有助于将职业素养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根植于医学生的专业生涯中。
蔡巧玲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