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者都不是普通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8章 亲戚

收完玉米后才下午四点多,距离晚饭时间还早,李玉兰就去杀鸡炖肉了。

家里养着母鸡的同时,还养了三个大红公鸡,每个都有十斤左右。

收玉米的收割机要到明天才能排上号,陈志远和陈永福也没闲着,而是在休息了半小时后就骑着电动三轮车去邻居家借了给玉米脱壳的机器了。

说借也不对,因为这机器买的时候不是哪一家买的,而是几家关系不错的一起凑份子钱买的。

小时候都是用手剥玉米皮,慢慢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才出了这种专门给玉米脱壳的机器。

机器并不大,长约一米五六,中间是用铁皮包裹着的一个三四十公分大小的方形盒子,里面主要是用几根小孩手臂粗细,带着上面凹凸不平的东西来回的旋转,让附在玉米上面的皮子脱掉。

东西不复杂,两个人就能操作,一个人从入口处往机器中丢玉米,一个人在出口处把出来的玉米移动到指定的位置,还有把推下的玉米皮扔到对面的小沟里。

就是声音太大,和拖拉机那种响声有的一比。

接上电源后,陈志远和陈永福两人就开干起来。

陈志远负责在脱壳机器出口的地方分玉米和扔玉米皮,一开始少还好,随着快速的继续转动,一个个黄橙橙的玉米被喷吐而出,让他忙的不亦乐乎。

到后来他父亲陈永福不得不停下来一起帮忙。

等太阳落山两人才把下午掰回来的那一堆玉米脱完壳,此时的两人头发脸上都被抹上了一层黑色。

没办法,玉米上都有不少的灰尘,再脱壳机器粗暴的脱壳过程中,难免会整得灰尘飞扬。

好早之后的玉米都会让收机器直接脱壳,省去了他们再收二遍罪。

等吧脱壳的玉米堆好,用塑料布盖好以防止晚上的露水,把门前的玉米皮扔进沟里。

但机器下面还有着一小堆的玉米颗粒,这是机器脱壳当中不小心碰掉的,在所难免。

把玉米粒装进化肥编织袋,又拿大扫把清扫了一下门前水泥地上的垃圾后,这给玉米脱壳的活才算彻底完事。

这时天已经变得漆黑,院子里和大门口也亮起了照明用的灯泡。

母亲李玉兰已经顿好了鸡肉,做好了饭菜,看到两人的样子便开口说道:

“饭菜已经好了,赶紧去冲个热水澡吃饭。”

十几分钟后,简单洗完澡,头发还有些湿漉漉的陈志远就和父母一起坐上了饭桌。

嘴里大口大口的吃着没有用饲料喂养的肌肉,口感劲道,味道鲜美,根本就不是外面城市中吃的那些饲料喂养的鸡肉所能比拟的。

再加上母亲李玉兰那股做出来饭菜的熟悉味道,让陈志远的胃口大开,直到把肚子吃撑才停下。

吃饱喝足后,就到了一家人闲聊的环节。

催着他找女朋友的环节必不可少,又聊了聊其他的一些话题。

姥姥现在身体怎么样?他还把给姥姥买的一身衣服拿了出来让母亲李玉兰看。

虽然母亲李玉兰嘴上说着乱花钱之类的话,脸上却是笑容不减。

有了姥姥的开头,那么接下来舅舅家里发生的大事情就从母亲李玉兰的嘴中顺带着说出。

什么广志,也就是比陈志远小两岁的表弟,已经结婚,并在今年春天生下了一个小男孩,作为和舅舅家亲近的他家,随礼必不可少。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婚丧嫁娶的随礼必不可少,朋友倒是没什么,关键是比较亲近的亲戚,几乎每次都得掏钱送礼,什么送红鸡蛋,见面钱,满月宴等等。

陈志远老家有的讲究,有的不怎么讲究。

这所谓的讲究并不一定是好话,你讲究多了,这亲戚朋友的随礼自然就得必不可少的多拿一份,这难免让人心中不舒服。

仅仅如此也还没什么,毕竟这是风俗如此。

关键是陈建国的母亲李玉兰,对舅妈有些看不上眼,不是嫌弃招待不周,就是嫌弃抠门,不会办事之类的。

就如送礼回礼一事,每次李玉兰送过去的都是羊腿,大公鸡,大鱼等好东西,回过来的却都是一些看不上的小孩酸奶。

小时候的陈志远因为还不了解这种家庭之间的矛盾,便和母亲李玉兰同仇敌忾。

可是随着逐渐长大成人,对生活了解的逐渐加深,知道母亲和舅妈因为本来就不是一家人的关系,在加上处事原则有些差异,才造成了这种局面。

就如吃饭,李玉兰每次过年带着陈志远从姥姥家回来时,几乎都会唠叨舅妈抠门,喝个羊肉汤都不舍得放羊肉,多半都是大白菜。

这就是两人处事方式的不同,李玉兰因为自己养羊,每年过年几乎都得杀上一只,所以家里喝羊汤的时候都是肉多菜少。

反之舅妈,可能是因为羊肉比较贵的原因,她认为喝个羊汤放那么多的羊肉就已经很多了。

陈志远或许不是多么会宽解母亲李玉兰这种情况,却每次都是个很好的倾听者,点头嗯啊的同时,也会偶然说上两句自己的意见,大多时候都是叫母亲李玉兰不要在意这些,个人有个人的活法,没必要为了这些不必要的人和事而生气之类的话。

还有个二姨家的表妹,也在今年十一结婚,正赶上陈志远回来,到时候肯定会去参加。

陈志远的母亲李玉兰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舅舅两个小姨,旧社会都是重男轻女,特别是农村,姥姥家当年为了供舅舅上学,李玉兰早早的就辍学在家帮忙干活了,剩下的两个小姨也是一样,只有舅舅一人上了大学。

所以每每提及此事,李玉兰都有些不频,就连姥姥都觉得有些亏钱李玉兰,所以才对我这个外孙非常好,年年都会给压岁钱。

还有李玉兰比舅舅和两个小姨要大好几岁,在加上陈志远以前在母亲李玉兰的口中,或多或少的听过父亲陈永福在医院照顾他没见过的姥爷大半年的事,当时舅舅还在上学,两个年幼的妹妹也顶不上什么事,所以舅舅和两个小姨都十分的尊敬李玉兰和陈永福。

岁数大只是一方面,想来更多的应该是对李玉兰和陈永福对这个家的付出。

家里和父亲这边的叔叔伯伯都不怎么亲近,所以一般闲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聊的陈志远母亲李玉兰娘家的事情。

父亲这边和家里亲近的不多,不省心的到是不少,如大伯家的老三,年轻时在他家吃在他家住,陈永福还给其买烟抽,但到头来考上大学去市里定居后,却没有来看过陈永福几次。

以陈志远现在二十六岁的年纪,也就只有八九岁的时候好像见过一次,现在起码得有十几年没见,早就忘记这位三哥的长相。

还有二伯家的老三,更不是个东西,过年过节的都没怎么来看过陈永福,还偶尔的干些混账事让陈永福和李玉兰受气,但二伯已经不再农村,也管不了这个在农村的儿子,只能不了了之。

还有三伯家的堂哥,在陈永福当村长的期间干上了村中的电工,但却不甘于现状,一会和哪个朋友合资开化肥厂,一会又整塑钢门窗,总之是挣钱他干什么,最后欠下了几百万的窟窿还不上,只能跑路。

关键你跑路就跑路呗,最后还摆了陈永福一道,让陈永福和村中一个人作保,给另一个人借了三万快钱,什么都没说就跑路了,最后要账的找不到人只能给作保的两人要。

而因为陈永福和堂哥的关系,三万块让陈永福还两万,另外一人还一万。

这事陈永福就不干了,凭什么两个人做担保,他一个人多还,为此还打上了官司,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的拖着,为此气的陈永福生了一场大病。

大伯早早的就去了XJ,二伯也被大儿子接近了城里居住,三伯因为儿子的原因一起出去躲债了,四伯也让儿子接去了XJ,陈永福是老五,下面还有个六叔。

但陈志远家和六叔家的关系更不好,小时候就见母亲李玉兰和六叔家骂过架,知道最近几年才好些,但关系也只是一般。

陈志远还有两个姑姑,大姑据说是以前顶替了他爷爷的工作,在城里安家落户,和他们家里的关系还算不错,小时候的陈志远,几乎每年都让堂哥或六叔带着一起去去姑姑家走亲戚,只是随着年龄的变大,人走的走散的散,来往也少了。

还有个二姑在HLJ,但就见过一回,还是在陈志远十六七岁上高中的时候,之前他都没听说过还有个二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