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记:江宁非遗地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元

上元为南京古代县级政区名。唐代中后期,一度是南京全域之名称。作为南京的附郭县,上元县历时达千年之久,其影响不可谓不深。

南京旧为六朝故都,隋唐时期,南京的政治地位备受打压,不仅取消州治多年,长期划属润州(治今江苏省镇江市),县名也在归化、金陵、白下、江宁之间屡次更改。唐上元二年(七六一),以当时的年号为名,改江宁县为上元县,此后直至唐亡,县名再无变化。据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云:『上元二年,以童谣之言改为上元县』,唯『童谣之言』具体所指,并不清楚。唐代诗人韦庄曾作七律《上元县》:『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残花旧宅悲江令,落日青山吊谢公。止竟霸图何物在,石麟无主卧秋风。』堂堂六代帝都之建康,与秋风蔓草之上元县,无论在景象上还是政区级别上,皆有极大反差,道尽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悲情意味。

《同治上江两县志》二县水道图

进入五代十国后,南京作为杨吴西都、南唐都城,重筑城郭,一扫隋唐以来的孤寂,再次成为东南一方重镇。杨吴天祐十四年(九一七),分上元县西南部置江宁县,以秦淮河(今内秦淮河)为界,河北为上元,河南为江宁,同属昇州管辖,同城而治。此后『上江两县』共同作为南京的附郭县,维持了近千年的并存格局。宋朝以降,随着政区调整,上元县先后属江宁府(北宋)、建康府(南宋)、集庆路(元)、应天府(明)、江宁府(清)管辖。太平天国时期,一度改上元县为尚元县,属天京省江宁郡。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初建,废江宁府及上元、江宁二县,以二县之地置南京府,以为国都。次年,撤销南京府,改置江宁县,以上元之地并入江宁。上元县之建置,至此撤废。

《同治上江两县志》上元山图

据历代方志,宋代上元县共辖三镇十八乡五十二里;元代增为四镇;明清相当长的时期内,辖十八乡一百五十里;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改为七区十七乡。明清时期的上、江二县大体仍以秦淮河为界,从今溧水乌刹桥至秦淮河入江口,河东为上元县,河西为江宁县;城内仍以秦淮内河附近的三山街一线为界,河北为上元县,河南为江宁县。另外,今机场村至泥塘北一带虽在河东,但属江宁县飞地;铜山至曹村一带,则为上元县飞地。具体来说,明代的南京紫禁城、六部衙门、五军都督府、大祀坛、后湖黄册库、孝陵、朝天宫、南京国子监、应天府署、钟楼、鼓楼等重要建筑皆位于上元县境内,故在南京作为都城的年代里,上元县可谓是全国的首善之区。

时至今日,上元建置撤废已百余年,但作为长期延续的重要行政区域,上元在南京市区及江宁境内留下了诸多的历史遗迹与地名。其中最重要的文物遗存当属明清时期的上元县衙。该县衙位于今秦淮区白下路一〇一号,历经岁月流转,今存一座清同治年间重建的正堂,硬山顶,三门六柱,前出抱厦,是南京地区目前仅存的县署建筑,现为市级文保单位。民国初年,已被废弃的上元县衙曾被黄兴夫人徐宗汉用于开设南京贫儿教养院,后又用作民国首都地方法院的办公场所。汪伪时期,这里一度作为南京市立第一中学的校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元县衙划拨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使用。

除此之外,明代南京外郭城的十八座城门中,有一门位于城西北侧的幕府山西麓,名曰上元门。二〇一四年开通的南京地铁三号线中,亦有上元门站。在今江宁区东山街道的核心地带,上元大街是一条非常繁华的商业街区。江宁区内还有上元小学、上元中学、上元路等一系列地物地名,它们共同延续着『上元』一名的往日记忆,历久弥新。

链接:唐朝的『上元』年号与『上元』县名

中国古代的年号,在同一朝代中鲜有重复使用的情况。但是唐朝曾两次使用『上元』年号,第一次是高宗李治年间(六七四年八月-六七六年十一月),第二次是肃宗李亨年间(七六〇年闰四月-七六一年九月),其中南京的『上元县』得名于后者。据《旧唐书》记载,肃宗改元上元的契机,是『以星文变异』。按古代中国纪元往往与政治合法性紧密相关,正当安史之乱登基的唐肃宗,采用曾祖高宗的上元年号,蕴含了重造李唐天命、构建自身统治合法性的政治意味,具有革故鼎新的意图。

又《南京历代名号》(南京出版社,二〇一六年版)一书认为:『上元作为国[年]号,其中有何寓意呢?在中国传统的节日中,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上元节(元宵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上元」二字可能含有「阖家团圆,国家统一」之意。唐王朝将江宁县改名为上元县,体现了中原王朝对江南这座龙盘虎踞旧都时时刻刻都给予极大的关注。』按此说猜测的色彩较重,缺乏史料依据。

《景定建康志》上元县图

《万历上元县志》上元县境图

《乾隆江宁县新志》上江分界全图

《同治上江两县志》同治上江两县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