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对于任何个人和企业而言,危机管理都已然成为一种常态。那些在危机情境中走向毁灭的平庸者、渡过危机的优秀者,以及在危机中成功逆袭的卓越者之间的差别,全在于对危机管理之道的不同理解:有什么样的危机管理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战略;有什么样的危机管理战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有什么样的危机管理行动,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读完戴万稳博士的专著《危机管理之道》,我认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并非教条式地呈现危机管理原则,而是将危机管理视为一种实践和学习过程,集中探讨了对动态复杂性危机情境演变过程进行解析的系统思考方法,以及如何基于这些方法找到危机管理的根本解并付诸危机管理行动。书中既列举了很多经典的企业危机管理案例,也引述了许多刚刚发生或当下正在发生的企业危机管理情境,其用意并不在于叙述危机管理成败的故事,而在于阐明其独到的观点并予以警示。因此,从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上来看,这本书与现今出版的许多危机管理书籍都有所不同。但是,与其他危机管理书籍一样,本书始终坚信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将危机管理视为一种有组织的任务和系统化的工作,是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企业生命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这本书从危机感知、危机预防和危机应对三个方面来探究危机管理,每个方面都是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危机主体的危机感知、预防和应对能力在这三个阶段之间呈现为螺旋式递进的关系。正是在这一正向增强循环过程中,贯穿于危机管理全过程的危中找机能力得以持续成长,使危机主体从平庸到卓越的危机管理实践跨越成为可能。
这是一本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且值得细细品读的著作。书中第一部分讨论了危机感知,向读者展示了危机情境的本质、特征和类别,使基于系统思考的危机预防和应对成为可能。第二部分聚焦于危机预防,从对潜在危机问题的清点、各种潜在危机诱发因素的解析、潜在危机信号的搜索和识别、潜在危机情境的评析,到制定和优化危机管理预案以构建危机规避系统。第三部分围绕危机应对策略和行动,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危机沟通对动态复杂性危机情境进行管控,如何在危机情境中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成长为一个卓越的危机管理领导者。这三部分与前言和后记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前言将不绝于耳的危机悲歌与危机管理基因的普遍缺失相关联,后记则将危机管理全过程与系统思考和持续的危机管理学习联系在一起。
危机管理是一种极具探索性特征的实践。没有哪个人和哪个企业的成长之路能够置身于危机管理之外。任何一个缺乏潜在危机管理能力的个人和企业,其存续与发展都是难以想象的。正是危机管理实践的需求,催生了危机管理相关理论的发展,使得危机管理的知识基础得以形成和不断发展。迄今为止的大多数危机管理研究都将“危机”视为一种静态的事件,并试图从危机应对过程中的应急视角出发,去探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危机管控的原则和方法。遗憾的是,危机管理实无定则。这本书的独到之处,不仅仅是对危机管理的焦点进行了重新定位,对危机管理相关理论进行了重构,而且从系统动力学视角奠定了动态复杂性危机管理的学科知识基础,并以系统的方式将这一知识基础呈现给读者。但是,正如其他企业管理实践领域(如人力资源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等)的知识一样,这也只是一种致力于“让危机在特定时空范围内不发生”的危机管理手段而已。所有危机管理知识的信度和效度,都应由危机管理实践本身来检验。所以,这本书中提出的所有危机管理之道,均源自对过去和现在危机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拓展,在未来新的危机管理实践过程中将得到升华,这无疑是对危机管理这一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和探索的良好开端。
读百本书,不如读好书百遍。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尤其是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读者来说,这本《危机管理之道》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十多年来,作者戴万稳博士一直从事企业组织学习和危机管理的研究、教学和咨询工作。基于研究积累,戴万稳博士创造性地将系统动力学理论运用于对动态复杂性危机情境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解析,并于2008年面向南京大学EMBA/MBA/EDP等项目开设了“从平庸到卓越:危机管理”课程,获得了众多学生、同事和企业管理者的一致好评。
十年磨一剑,这本书是戴万稳博士在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研究、教学和咨询实践过程中的成果结晶。作为戴万稳博士在南京大学攻读企业管理博士学位的导师,我感到异常欣慰并很高兴为这本书作推荐序言。但愿这本书中关于动态复杂性危机管理的真知灼见能够为更多读者所共赏,能够切实助力于更多人和更多企业在危机管理过程中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赵曙明博士
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2019年7月于南京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