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童年与教育
第一节 洛肯
1844年10月15日,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出生在萨克森州靠近莱比锡的一个叫洛肯的小村庄。尼采的生日与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Friedrich Wilhelm Ⅳ,1795年10月15日—1861年1月2日)为同一天,尼采的父亲对威廉四世与普鲁士有情感,就此为尼采取名弗里德里希·威廉。(1)
洛肯是一个小地方,对理解尼采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洛肯处于普鲁士反击拿破仑解放运动的中心地带,在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中,普鲁士联合俄罗斯、奥地利和瑞典击败了萨克森国王与拿破仑的联军。1815年,萨克森州由普鲁士接管,由此形成了尼采早年以普鲁士为骄傲的情感基础,尽管思想成熟时期的尼采走出了这种狭隘的民族情结,但这种典型的普鲁士精神还是深深影响了尼采的政治观。第二方面,洛肯是德国新教改革的中心地带,洛肯距离马丁·路德的出生地艾斯莱本(Eisleben)70公里;在莱比锡西南25公里,巴赫在莱比锡工作与去世;距离亨德尔的故乡哈勒50公里。尼采9岁在瑙姆堡的教堂听到《弥赛亚》,这对其幼小的心灵产生很大的震撼。(2)
关于洛肯,尼采在1858年8—9月十三四岁时写的自传《我的生活》中这样描绘:“村庄洛肯看起来非常迷人,周围到处都是树林、池塘。尤其是爬满青苔的教堂塔楼。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天我跟着父亲从吕琛回到洛肯,半路上听到了复活节的令人振奋的钟声。这钟声仍旧在我的脑中回响,忧伤将我带回了父亲遥远的房子。教堂墓地还历历在目!我时常问自己,什么时候我还会看到古旧的停尸房、丧葬的担架、黑纱、旧碑文与墓碑!……我们的房子建于1820年,条件极好,走几步远就到了第一层,我仍然记得在顶楼学习的情形。一排排的书,中间有些画册,有些书是卷轴的,这里成了我的最爱。房子后面是花园与果园。这一部分在春天会蔓延,像地下室一样。房子前面是有厩棚的天井,厩栏一直通向花园。人们常常发现我坐在遮阴的地方。在绿墙后面有四个池塘,四周是杨柳树。沿着池塘边漫步,可以看到水面反射的阳光,鱼儿在嬉戏,这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我也要提到一些给我带来神秘感的恐怖的事物:在阴郁的教堂一侧有超过人身高的圣乔治的像,由一位能手雕刻在石头上。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像,手中握有让人害怕的武器,每当在神秘朦胧的光线中看到他时,我总是吓得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也就是说,曾经,他的眼神闪着如此可怕的光,以致所有见过他的人都充满恐惧——墓地四周是农舍和花园,形成了乡村风格。和谐与宁静笼罩了农舍,疯狂的事是没有的。村民很少离开村子,至多在每年的庙会,那时小伙子与小姑娘会愉快地簇拥在一起,前往吕琛,去赶热闹,购买琳琅满目的商品。” (3)
1861年5月,17岁的尼采在《我的生活经历》中又这样回忆自己出生的村庄:“我出生于洛肯,位于公路一侧,靠近吕琛的村庄。村庄为柳树林环绕,也有一些白杨树与榆树,由此从远处仅能看到高过树顶的烟囱、古代教堂的塔楼。村子里有很多水塘,将村子分割成狭窄的带状形,水塘边是青翠、多节的杨柳树。教区牧师的住宅与教堂位于更高的地带,住宅周围是花园与果园。与墓地毗连,布满墓碑,有一些已经倾圮,埋入地面。三棵榆树长得很高,枝叶繁茂,盖住了牧师住宅,给参观者留下愉快的印象……这里,我生活在没有受外在广阔世界影响的家庭圈子中。村子与村子附近是我的世界,超出这些的一切对我是未知的、充满魔幻的领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