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链接
附录一:
大学新生应知应晓
1.学习是中心,如果你学习失败了,你就什么也不是。
2.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因时间而迷离,为惰性所消磨。
3.学会理财,不要乱花钱。
4.你大学的朋友很可能就是你将来事业的一部分,他们可能会帮助你,但是记住,首先你自己要努力。
5.大学可能有真实的爱情,但是记住只是可能。很多时候他们是因为别人都谈恋爱而羡慕,或者别的原因而在一起。所以,不必为任何分手而受太大的伤,记住,真爱,还是值得追求的。
6.别说脏话,你应该知道习惯的力量。
7.好好利用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机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
8.永远不要瞧不起大学里的贫困生。
9.不要担心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10.不要随便花钱请客。
11.尊严是最重要的,要让自己的尊严有足够大的承受力。要知道,社会是一个最喜欢打碎人的尊严的地方,除了你自己,没人为你保留它。
12.你有足够的理由佩服每天早起的人,不信的话,你去做,做到后会发现有很多人佩服你呢。
13.经常给家里打个电话,即使他们说不想你。
14.别怕丢人,那是通向成功的尝试,当然,也不要嘲笑那些上台丢人的人。
15.如果你大学四年很少去图书馆的话,你就浪费了一大笔财富。所以,常去那里,随意翻翻,亦有收获。
16.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如果在大学里还把容貌当作重要的东西而过分重视的话,可能当时不会吃亏,但是早晚都会吃亏。
17.与其抱怨不公平,不如努力奋斗去争取公平。
1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
19.“我爱你”,别对太多人说这句话。我的意思是,希望你只对一个人说,这是尊重你爱的人,更是尊重你自己的感情。
20.注意锻炼自己理性处事的能力,遇事能冷静并快速想出办法的人,最厉害。
21.如果你的个性让很多人对你敬而远之,那么你的个性是失败的,个性的成功在于能吸引,而不是能排斥。
22.不要嘲笑你的老师无知,一般来说,老师总比学生强。
23.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24.不要抽烟,不要酗酒。
25.记住,赢得胜利唯一的方法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实力。
26.对向你表达爱意的人,不管你是否接受,你都应该感谢对方,这是对他(她)应有的尊重。
27.要抽时间锻炼身体,好处多多。
28.不要嫉妒他人,心怀嫉妒之人难成大事。
29.大学是一个新环境,是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好机会,改掉以前的缺点,展现自己的全新形象。
30.能够冲动,表明你对生活怀有激情;总是冲动,表明你还不懂生活。
31.别抱怨大学英语四、六级之类的考试,那是证明你能力的好机会。
32.莫过于耿直,莫过于圆滑,外圆内方即可。
33.别渴望做个任何人都不得罪的人。
34.要有魄力,即使是失败,也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平庸。
35.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36.多笑笑,你会真正快乐起来。
附录二:
对大学生活的建议
进入大学后,大家明显会有点失落感,哪怕是再好的学校,身在其中也感觉不出它的好来……这是很正常的,大学就是一个学习的场所,哪怕再不堪,其实也不会影响真正热爱学习的人。
空虚,是进入大学后很常见的症状,日子一下从中学时代如箭在弦般的紧张变成近乎无拘无束的生活,人就很容易变得慵懒,所以对于刚进大学的同学,你的目标就要先定下来,没有目标的日子是盲目的。四年后的路你决定怎样走?其实无外乎两条:就业和升学。而无论选择工作还是考研,你都得逐步积攒自己的资本,以便在将来的就职竞争或是研究生考试中脱颖而出。
英语和计算机能学多好就学多好,尽力而为。
如果学有余力,可以学第二外语,比如日语、法语等。
大学里很容易出现网络综合征,女生容易迷上追剧聊天,男生容易迷上游戏。大学的时间我们不可能全部用来学习,适度地安排一些娱乐活动无可厚非,但大学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的,不能过多地沉溺于这些。
图书馆是应该常去的。大学时间充裕,所以应该把大学作为扩充知识面的一个最佳机会。很多书籍还是很值得一看的,对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也有很大帮助。
关于运动,大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和改良体型的最佳时机。
关于处世,自己感兴趣的话,可以去参加一些校园活动,比如学生会、社团、艺术团等,有助于锻炼自己的处世能力。
关于社会实践,可以从事助教、助研、家教等勤工俭学工作,但注意,一定要有亲戚或者熟人推荐,以免受骗。
关于恋爱,要做到彼此负责,目的应是共建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而不是一场游戏;否则,害人害己。
附录三:
把握人生目标,做一个主动的人
对于中国年轻人来说,“李开复”这个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生在中国台湾、游学于美国,长期在苹果、SGI、微软、谷歌担任高管的人,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堪称中国年轻人的“思想教父”。李开复在年轻人中名声如此之大、被无数年轻人视为偶像,是因为李开复对自己的未来一直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全力而为,一步步走近自己的目标。
有人问李开复人生目标是什么,李开复不假思索地说:“人生只有一次,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这个目标是李开复在大学二年级时就树立起来的。对于李开复来说,这个宏大的目标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他最好的智囊,曾多次帮他解决了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
比如1998年时,李开复放弃了在美国的舒适工作,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当时许多人都认为微软中国研究院不可能成功,李开复是在自毁前程。然而李开复却认为,这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与自己的人生目标完全吻合。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李开复带领自己的团队将微软中国研究院建成了一个颇具规模、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机构,他们发表的论文质量超过了亚洲任何类似的科研组织,足以挑战美国最先进的高校。
再比如,当李开复给身处迷惘的学生回信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回信有更大的影响力,帮助更多的中国学生”。正是在“影响力”这个人生目标的指引下,李开复果断地做出了许多重大的人生决定,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清晰而长远的目标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动力和指路明灯,它能帮助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给我们带来期盼,激励我们奋勇前行,即便在奋斗过程中暂遇挫折,也能抖擞精神,再踏征程。在人生旅途上如果没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长远目标,行动就会失去方向,花费再大的力气也到达不了目的地,很难取得突出成就。
美国著名演说家哈特瑞尔·威尔逊小时候生活在得克萨斯州东部的一条铁路旁。有一次,他与两个小朋友在一段废弃的铁轨上比赛谁走得更远。两个小朋友中一个身材普通,另一个则是小胖子。每次哈特瑞尔与较瘦的小朋友都走不上几步就掉了下来,而较胖的小朋友则能走得很远。这让哈特瑞尔非常不解,就问他的胖朋友是如何做到的。小胖子对哈特瑞尔解释说:“你们两个在铁轨上走的时候,总是盯着自己的脚,所以总是掉下去。而我因为太胖了,看不到自己的脚,所以,我只能选择铁轨上远处的一个目标,并朝目标走去。接近目标时,我就再选一个目标,然后再向新的目标走去,所以我每次都能走很远。”多年以后,哈特瑞尔感叹道:“要想让自己走得远,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如果连目标都不明确,那么,肯定是做不成什么事的。”
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成功者都会为自己制定富有意义的目标,然后积极采取行动,朝着这些目标和方向努力。可以这样说,有没有明确而长远的目标,是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区别。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那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者,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一直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精英、社会精英。那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达成,生活水平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至于那60%只有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而那27%没有目标的人群,25年来则全部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过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帮助中国更多的年轻人,2009年,李开复决定放弃面对世界第一品牌的机会,放弃优厚的薪水和股票、放弃体面诱人的职位、放弃被天才包围的工作环境,离开Google公司,创办了一家帮助中国青年创业的“创新工场”,与中国青年一起打造一个新奇的技术奇迹。对此,李开复解释道:“这是来自我内心深处的声音。当一个微小的火种慢慢地在心里闪烁并最终蔓延成燃烧的火焰,当一个并不清晰的潜意识渐渐地野蛮生长并成为明确的意志,我想,就是做出改变的时候了。我想用自己的主动性,去做一个掌控全局的工作。我要全力以赴,到达心中的下一个‘理想国’。我已经到了这个人生阶段,再不去做,我怕真的来不及了。”人们常常认为,目标过于长远就难以实现。其实事情的难易,不在大小、远近,而在于是否能全力以赴地付诸行动。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远大,战胜压力的力量就越强,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快。高尔基曾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由我的全部生活经验,也是我观察、阅读、比较和深思熟虑过的一切确定下来的。”
可是,我们该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呢?李开复告诉我们:“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在一个地方能找到你的目标,那就是你心里。我建议你闭上眼睛,把第一个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理想记录下来。或者,你也可以回顾过去,在你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里,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点?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十五年后,当你达到完美的人生状态时,你将会处在何种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它们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励你的人生目标了。只要你能俯下身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前行,这些目标终究会实现。”
从本质上看,缺乏激情或上进心的人十有八九是没有人生目标的人。年轻人似乎更容易因缺乏目标而陷入迷惘和痛苦中,但若一个人拥有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理想和责任,他就更容易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确立长远的目标。
(转引自豆瓣读书:https://book.douban.com/reading/25868930/)
附录四:
规划大学生涯的具体方法
(一)大一:“六二二”法
进入大一,我们要熟悉环境,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行为模式,需要找到新的学习方法,需要突破原来思维对我们的局限,需要提高自我认识。
60%的时间:主动交往和熟悉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0%的时间:寻找新的学习方法,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准备相应的过级考试,为大二做准备。
20%的时间:娱乐、运动。大家不要小看这些,不要以为这是浪费时间。娱乐和运动与做人、做事、相处和思维有较强的关联性,从中我们还可以学会自我调节。
(二)大二:“四四二”法
到了大二,我们的自我认识、时间和目标管理应该再上一个新台阶,建议大家做如下安排:
40%的时间:知识和技能——专业学习、过级考试,准备考研究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
40%的时间:能力和素质培养——人际交往、悦纳、感恩、细心、耐心、责任心、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适应力、承受力、领悟和总结能力等。
20%的时间:适度娱乐和多样的运动。
(三)大三:“一二二五”法
进入大三,我们要开始实践了,建议如下:
10%的时间:娱乐和运动。
20%的时间:知识和技能学习、实践。
20%的时间:能力和素质发展、检验。
50%的时间:自我认识,总结,提升今后拟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相关素质,收集相关信息,尝试并模拟操作。
(四)大四:“七二一”法
大四到了,我们的选择可以这样:
70%的时间:考研或者找工作。
20%的时间:知识技能和能力素质。
10%的时间:娱乐和运动。
——郑州大学社团联合会文宣部(内容有删减)
附录五:
统筹方法
华罗庚
同样的时间,有人可以做五件事情,但有人连一件事情都做不完。这是何故?相信华罗庚先生的这篇短文《统筹方法》,一定可以解答你的心头疑惑。让我们一起品读一下这篇虽然简短而浅显但却影响许多人一生的文章吧。
统筹方法,是一种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数学方法。它的适用范围极为广泛,在国防、在工业的生产管理中和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皆可应用。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开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升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开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谁都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因为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这是小事,但这是引子,引出一项生产管理方面有用的方法来。
开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开水壶是烧开水的先决问题。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我们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先决问题。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以下的箭头图来表示:
从这个图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主要抓的是烧开水这一环节,而不是拿茶叶这一环节。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是的,这好像是废话,卑之无甚高论。又如,走路要用两条腿走,吃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这些道理谁都懂,但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却也有之。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就不能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任务;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一两个零件没完成,耽误了一台复杂机器的出厂时间。也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抓的不是关键,连夜三班,急急忙忙,完成这一环节之后还得等待旁的部件才能装配。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没有什么先后关系,而且同是一个人的活,因而可以合并为:
用数字表示任务,上面的图形可以改为:
看来这是“小题大做”,但在工作环节太多的时候,这样做就非常有必要了。
这里讲的主要是有关时间方面的问题,但在具体生产实践中,还有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使用这种方法虽然不一定能直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考虑问题,却是不无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