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时间、空间和环境等所做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假设。
(一)会计主体(《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条)
会计主体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 )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 A
【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注意】会计主体与法人的区别:
法人是一种享有民事主体资格的组织,法律赋予它等同于自然人一样的人格,以便于其独立地行使权力并承担自身的义务。成为一个法人首先在经济上是独立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法人肯定是会计主体,但仅仅独立核算是无法足以支撑其成为法人资格的,所以,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比如:企业集团、企业独立核算的车间均是会计主体而非法人。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其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例题·判断题】在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
【答案】 √
【解析】在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期间通常有四种口径: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按年度口径所编报表为年报,其他期间所对应的报表为中期报告,如图1-4所示。
图1-4 会计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尺度,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我国,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例题·判断题】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
【答案】 ×
【解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表1-3 小结
二、会计基础★★★
因为有了会计分期假设,进而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如图1-5所示。例如,你开了一家餐厅,1月11日老王到你的餐厅吃了饭但没给钱,离开前说:“今天没钱,以后还你!”。假设2月9日老王才把钱还给你,那对于那顿饭的收入,你会放在1月处理还是2月处理呢(如图1-6)?
图1-5 会计分期产生的原理
图1-6 题目解析
(一)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1.权责发生制的定义
权责发生制是指从取得收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在实务中,企业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
(1)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而不能确认为本期的收入。
(2)款项已经支付,但与本期的生产经营活动无关而不能确认为本期的费用。
为了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时点的财务报告状况和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2.两个凡是
(1)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
(2)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例题·单选题】确认办公用楼租金60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10万元,50万元未付。按照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分别确认费用为( )。
A. 10万,60万
B. 60万,0万
C. 60万,50万
D. 60万,10万
【答案】 D
【解析】 ①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②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定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基础。在我国,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其中,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例题·单选题】形成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记账基础的会计基本假设是( )。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 C
【解析】鉴于会计分期的基本假设,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进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例题·单选题】货款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则企业当期不确认销售商品收入,这一做法是( )。
A.可比性信息质量的要求
B.谨慎性信息质量的要求
C.权责发生制基础的要求
D.收付实现制基础的要求
【答案】 C
【解析】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例题·多选题】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应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有( )。
A.本期已实现的收入但尚未收到款项
B.本期已实现的收入且已收到款项
C.属于本期费用但尚未付款
D.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且已付款
【答案】 ABCD
【解析】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
【例题·判断题】政府财务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 )
【答案】 ×
【解析】政府会计分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例题·多选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的( )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记账基础。
A.确认
B.计量
C.记录
D.报告
【答案】 ABCD
【解析】《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一)可靠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其包含两层含义:
1.事是真实的
2.反映事的过程要保持“原汁原味”
(二)相关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三条)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做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做出预测。
(三)可理解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四条)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五条)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如图1-7所示。
图1-7 可比性的两种形式
(五)实质重于形式(《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六条)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只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实质指的是经济实质(会计观点),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法律观点),此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当以经济实质为准,而不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例题·单选题】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对其计提折旧,遵循的是( )要求。
A.谨慎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可比性
D.重要性
【答案】 B
【解析】企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不属于租入方,也就是说在法律形式上资产属于出租方,但从经济实质上看,租入方长期使用该资产并取得经济利益,所以租入方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按照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对其计提折旧。
(六)重要性(基本准则第十七条)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重要性判断:如果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使用者做出决策,则认为是重要的。
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例如,企业发生的某些支出金额较小,从支出的受益期来看,可能需要在若干会计期间进行分摊,但根据重要性要求,可以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例题·单选题】在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评价某些项目的( )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A.真实性
B.完整性
C.重要性
D.可比性
【答案】 C
【解析】重要性的应用依赖于职业判断,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判断。
(七)谨慎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不应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的应用包括:
1.企业定期或至少于年度终了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坏账准备)。
2.企业对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3.企业对售出商品可能发生的保修义务确认预计负债、对可能承担的环保责任确认预计负债等。
(八)及时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九条)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为贯彻及时性原则:
1.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2.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
3.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例题·单选题】 2016年5月甲企业购入了一批原材料,会计人员在7月才入账,该事项违背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要求。
A.相关性
B.客观性
C.及时性
D.明晰性
【答案】 C
【解析】企业5月发生的业务应在5月及时入账。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表述正确的有( )。
A.企业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B.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C.企业应当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D.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答案】 CD
【解析】选项A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要求;选项B属于会计信息质量可比性要求。
【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可靠性
B.相关性
C.权责发生制
D.货币计量
【答案】 AB
【解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选项C,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基础;选项D,货币计量属于会计基本假设。
【例题·单选题】某企业于2016年8月购入了一台不需要安装的设备,因暂时不用,截至当年年底该企业会计人员尚未将其入账,这违背了( )要求。
A.重要性
B.客观性
C.及时性
D.明晰性
【答案】 C
【解析】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对于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企业也应该及时入账并按要求计提折旧。
【例题·判断题】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的会计信息,符合相关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
【答案】 √
【解析】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和现在的情况做出评价,对未来的情况做出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