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物流成本的下降,越来越多的制造商选择在传统零售渠道之外建立电子直销渠道销售产品。在同时存在上下游企业间双重边际化问题和横向渠道间冲突问题的双渠道供应链中,传统零售渠道和电子直销渠道的库存竞争与协调不仅影响产品的零售价格,还影响双渠道供应链的利润水平以及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利润分配。不仅如此,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持续变化,消费者的需求和制造商的产能都日益呈现出不确定性的特点,供需不匹配问题日益严峻,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订货与库存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协调双渠道供应链订货与库存决策的难度也更大。在此背景下,研究双渠道供应链的库存竞争与协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为此,本书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分别考虑需求不确定性和产能不确定性,综合运用决策优化理论、库存控制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考察了传统零售渠道的最优订货量决策和电子直销渠道的最优库存水平决策,设计了相应的双渠道供应链契约机制,以实现双渠道供应链利润的最大化和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帕累托改善。
首先,在需求和产能都确定的情况下,考虑存在两个销售周期的双渠道供应链,针对零售商将前期采购的部分产品作为策略性库存用于后期销售的情形,建立了制造商为主方的两周期斯塔克尔伯格(Stackelberg)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零售商持有策略性库存对双渠道供应链成员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可以通过持有策略性库存影响制造商的批发价格决策,进而影响传统零售渠道的零售价格和电子直销渠道的直销价格之间的竞争。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当单位库存持有成本较低时,持有策略性库存能够增加零售商利润。为了缓解渠道冲突和解决双重边际化问题,构造了基于电子直销渠道直销价格的批发价格折扣和固定转移支付的组合契约。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此种组合契约同时协调零售商策略性库存决策和双渠道供应链成员两周期定价决策的有效性。
其次,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考虑仅存在单个销售周期的双渠道供应链,针对受电子直销渠道交货时间长短影响的消费者渠道转移行为以及缺货情形下的消费者渠道转移行为,建立了存在需求转移的报童模型,求解了传统零售渠道最优订货量和电子直销渠道最优库存水平,讨论了产品价格和消费者渠道转移行为对双渠道供应链成员最优决策的影响,比较了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最优解的差异。研究表明,至少有一个供应链成员在分散决策下的备货量大于集中决策下的备货量,电子直销渠道在分散决策下的交货时间比集中决策下的交货时间要短,因此,通过电子直销渠道购物的消费者在供应链成员分散决策下享受的服务水平要比集中决策下享受的服务水平高。
再次,同样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考虑仅存在单个销售周期的双渠道供应链,针对零售商难以避免的缺货现象而制造商及其电子直销渠道却可能存在剩余库存的问题,提出了双渠道供应链横向转运策略,建立了存在需求转移的报童模型,证明了传统零售渠道订货量决策和电子直销渠道库存水平决策的最优解的存在性,分析了批发价格、渠道转移率和转运成本对传统零售渠道最优订货量和电子直销渠道最优库存水平的影响。通过数值分析,证实了横向转运策略对提高双渠道供应链和供应链成员期望利润的有效性。
最后,在产能不确定的情况下,考虑仅存在单个销售周期的双渠道供应链,针对制造商优先给电子直销渠道供货所导致的渠道冲突问题,建立了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博弈模型,研究了渠道竞争下电子直销渠道最优的库存水平决策和传统零售渠道最优的订货量决策,设计了供应链协调的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分散决策下,供应链成员在各自期望利润最大化原则下进行决策,无法实现双渠道供应链期望利润最大化,但如果制造商补偿零售商因订单未得到满足而造成期望利润损失,同时调整批发价格防止零售商因为想获得补偿而大幅增加订单,则不仅能协调供应链成员决策、缓解渠道冲突、实现双渠道供应链期望利润最大化,还能实现供应链成员期望利润的帕累托改善。
本书得到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考虑顾客有限消费时间窗的双渠道供应链优化与合作策略”(项目批准号:2019M660237)、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多渠道供应链的库存竞争与协同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BS31)、重庆工商大学重点平台开放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多渠道营销与保鲜”(项目批准号:KFJJ2018105)、重庆工商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多渠道供应链库存控制与协同优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855049)和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物流管理特色专业等项目的资助。
杨家权
于重庆工商大学启智楼
201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