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关税的经济效应
一、价格效应
毫无疑问,关税会提高进口商品的市场价格,但是关税的额度同价格变动的幅度有何关联?进出口双方是否都会不同程度地负担关税?除了国际贸易,关税是否还对商品的生产与供给产生了影响?从关税的价格效应出发,一系列经济、贸易及产业问题值得研究。一般而言,按照关税对价格的影响程度大小,我们可以将不同国家分为贸易大国和贸易小国。对于贸易大国,一旦征收关税,相应商品的需求量锐减,其国际市场价格会显著下降;对于贸易小国,由于贸易量较小,征收关税对商品的供求关系及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于关税各种效应的分析均可按照大国、小国进行分类探讨。
(一)贸易大国的价格效应
贸易大国的需求变动会左右国际市场价格。这里以一个案例来展开分析。假设美国是棉花的进口贸易大国,印度是棉花的出口贸易大国。图3-2反映了美国棉花市场的具体情况,其中P0是不征关税时棉花的国际市场价格,此时,美国的棉花进口量为Q1Q2。在征收进口关税以后,棉花的美国市场价格相应提高,按照供需关系,美国市场对于棉花的需求量就会下降。由于美国是贸易大国,美国对棉花需求量的下降意味着棉花的国际市场价格会下降,假设由P0下降为P1。此时,关税水平即为P1P2,美国的进口量减少至Q3Q4,关税总额等于P1P2乘以Q3Q4,即面积c + f。
图3-2 美国的棉花市场
不难发现,进口国市场价格的上升幅度是小于关税水平的。由关税产生的经济负担其实是由进口国和出口国双方共同来分担的。在本案例中,美国承担了面积c,而印度承担了面积f。根据两国进出口商品供需函数的弹性不同,面积c和面积f的大小情况各不相同。假如美国对棉花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即棉花的国际市场价格不会随着美国进口量的下降而下降,则关税会完全加价于美国市场,并全部由美国承担;假如印度对棉花的供给价格弹性为0,即印度不会因为棉花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棉花的出口量,则关税迫使印度棉花大幅降价,并全部由印度承担。
(二)贸易小国的价格效应
贸易小国的需求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市场价格。进口国对于某项商品的需求弹性近似于0,关税将全部由进口国承担。这里还是以一个案例来展开分析。假设埃及是棉花的进口贸易小国。图3-3反映了埃及棉花市场的具体情况,其中P0是不征关税时棉花的国际市场价格。在征收进口关税P0P1以后,棉花的国际市场价格还是P0,埃及独自承担关税总额,关税总额等于P0P1乘以Q3Q4,即面积c。
图3-3 埃及的棉花市场
二、国内经济效应
国内经济效应是指关税对于国内经济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消费者、生产者、国家政府及其他方面的各项效应。相应分析也可以按照大国和小国来分别讨论。
(一)贸易大国的国内经济效应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因为征收进口关税,贸易大国美国对于棉花的进口价格从P0提高为P2,进口量从Q1Q2减少为Q3Q4,相应的国内经济效应产生变动,具体如下:
第一,消费者效应。按照经济学原理,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获得的高于实际市场价格的心理预期差额。直观上,消费者剩余就是需求曲线、市场价格横线和纵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这一差额越大,消费者的获得感与满足感越强烈。然而,关税抬高了市场价格,从而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具体的影响程度就是案例中的面积a+b+c+d。
第二,生产者效应。类似的,按照经济学原理,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生产中获得的高于最低心理市场价格的额外收益。直观上,生产者剩余就是供给曲线、市场价格横线和纵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这一面积越大,生产者获得的好处越大、积极性越高。由于关税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从而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具体的影响程度就是案例中的面积a。
第三,政府税收效应。税收是一国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关税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家的财政。在案例中,关税总额等于贸易量Q3Q4与单位关税金额P1P2的乘积,即面积c + f。
第四,其他效应。关税越高,进口量越小,外国商品对国内产业的冲击也越不明显,这是关税的保护效应。在案例中,存在一种极端的情况,即关税被提高到了供需函数的交点水平,此时,贸易量下降为零,关税保护变为了彻底的关税壁垒。可见,关税对于国内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一个国家的总福利会因关税的升降而相应变化。在案例中,消费者剩余减少,生产者剩余增加,政府财政获益,于是总的福利变为面积 -(a + b + c + d)+ a +(c +f),即 -(b + d)+ f。
(二)贸易小国的国内经济效应
按照前面的分析,无论是否征收关税,贸易小国埃及面对的国际市场价格都不变,始终是P0。征税后,进口量由Q1Q2减少为Q3Q4,相应的国内经济效应亦产生变动,具体如下:第一,消费者剩余减少,为面积a + b + c + d。
第二,生产者剩余增加,为面积a。
第三,财政税收增加,为面积c。
第四,整体社会福利变化为面积 -(a + b + c + d)+ a + c,即 -(b + d)。
由此可见,相较于贸易大国,贸易小国在关税政策下的损失会更大。大国尚可通过关税措施转嫁经济负担,而小国只能在加征关税之后形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三、贸易条件效应
贸易条件效应是指一国因实施关税措施而引起的贸易条件变化。贸易大国和贸易小国的这一效应有所不同。
(一)贸易大国的贸易条件效应
所谓贸易条件指数(Terms of Trad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例,有时也可以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也被称为国际贸易交换比价。这一指标是对一国开展国际贸易的经济效应与竞争优势的直观衡量。贸易条件指数计算如公式3-7所示:
公式3-7:
【例题3-2】 假设某国的贸易条件以2009年为基期,为100。到2019年,该国出口价格指数下降15%为85;进口价格指数上升15%,为115。那么,这个国家2019年的贸易条件为:
这表明该国从2009年到2019年的10年间,贸易条件指数下降到了73.91%。贸易条件指数恶化了26.09%。
从表面上看,贸易条件与关税没有直接关联,但是对于贸易大国而言,关税能够降低国际市场价格,从而降低进口价格指数,这将有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然而,关税也不是越高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优关税(Optimum Tariff),使得面积(b + d)∶ f最小。研究表明,一国的最优关税税率为进口商品的外国供给弹性的倒数。需要注意的是,最优关税有利于本国但不利于外国,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往往意味着其他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如果两个大国都使用最优关税政策,则会产生报复关税。那时,贸易形势将会变化,两个国家都有可能遭受损失。
(二)贸易小国的贸易条件效应
对于贸易小国而言,由于关税并没有影响到国际市场价格,所以贸易条件不变,贸易小国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最优关税税率。现实中,贸易小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善贸易条件,比如加大对本国企业的研发支持,推进产业的升级转型及引进外资企业等。在贸易政策的选择上,贸易小国应当慎重选择出口导向型贸易政策,因为这一政策容易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而应当倾向于选择进口导向型贸易政策,因为这一政策能够引起贸易条件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