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素养与中国家庭经济金融行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 家庭金融素养与家庭信贷行为

3.1 研究背景

信贷的获得对于家庭来讲至关重要,受到融资约束的家庭可以利用短期或者长期信贷来平滑消费、扩大生产经营等,实现其生命周期内的福利最大化。家庭如何获取信贷资源、解决自身信贷需求,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全球普惠金融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概有1/5的家庭没有享受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这一事实表明,虽然近年来,为了提升大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金融可得性,政府等相关部门大力推行普惠金融等政策,然而在短期内,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金融抑制现象仍旧普遍存在,且在农村等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因而,探究我国居民家庭信贷获得以及信贷结构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农户信贷获得的影响因素有大量研究。首先,从家庭特征进行研究的较多。金烨、李宏彬(2009)研究发现,农村家庭中户主的年龄、户主文化水平、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数等均会显著影响家庭信贷可得性。也有部分学者进一步探究了社会网络在影响家庭信贷获得方面的重要作用。杨汝岱等(2011)发现,农村社会网络活跃的地区其非正规信贷市场也更加活跃。而胡枫和陈玉宇(2012)进一步指出社会网络不仅显著促进了家庭获得非正规信贷,同样也提升了家庭获得的非正规信贷的额度。其次,大量研究也关注正规信贷市场和非正规信贷市场两者的关系。Kochar(1997)在研究中指出,由于农户对正规信贷无需求,因而需要融资时多借助非正规信贷渠道。黄祖辉等(2009)指出,农户正规信贷获得比例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农户自身无抵押品、信用评级较低所造成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农户对正规信贷无需求。汪昌云等(2014)研究还发现,金融市场发展导致金融部门依据市场进行贷款定价,从而促使信贷资源从农业部门流向非农业部门,显著降低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此外,农户受限于自身的认识偏差,可能会从主观上推测自己无法获得贷款,从而放弃从正规渠道融资(王翼宁 等,2007)。易小兰(2012)也发现,农户对信贷政策的了解会促进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和正规信贷获得。相关研究均表明,贷款人对整个贷款的流程不明确、行为偏差等是造成其信贷可得性较低的重要原因(Petrick, 2004;王翼宁 等,2007)。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素养(financial literacy)对家庭金融决策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金融素养作为影响家庭信贷决策的重要因素,反映的是人们掌握基础的经济、金融知识来实现自身财富、管理和资金融通的能力(Angela et al., 2009)。Beck et al.(2007)指出,如果家庭对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信息不了解,则就降低了家庭的金融服务需求。

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体系趋于完善,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融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信贷作为家庭一项重要的金融活动,金融素养如何影响家庭信贷渠道选择、融资结构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分析,本章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家庭信贷行为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家庭信贷获得和信贷结构的影响。通过本章的论述,我们将进一步理解金融素养对家庭信贷行为的重要作用。本部分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和2017年两年的大型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素养对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的正规信贷需求以及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行为的影响,为解释我国家庭信贷约束问题、正规信贷参与率较低和民间信贷参与率较高的原因提供了新的角度,丰富了已有的关于家庭信贷行为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