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小课 主题分类笔记法
无论是康奈尔笔记法还是简化版的关键知识点记录法,其亮点都在于覆盖了从课堂听讲记笔记到课后归纳和温习的全过程,有助于我们提高对新知识的反刍和内化。不过大家仔细想想,这两个方法是否存在什么不足之处呢?
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那么用于做随堂笔记的“笔记区”就有待完善。结合上课场景,想想有什么可以优化的点?
通常而言,老师在一堂新课上会讲解不同内容,即使只围绕单一知识点讲课,也会涉及知识原理/概念介绍、例题讲解等不同方面/环节。在使用康奈尔笔记法时,我们主要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做笔记,即:老师讲到哪儿,我们就记到哪儿。
除了基于老师讲解的时间先后做随堂笔记,我们还可以尝试以一节课覆盖的不同内容为线索做笔记,而这也是“主题分类笔记法”的精髓。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大家就能“秒懂”:哈佛商学院的每节课通常会围绕一个商业案例展开深度研讨。在每节课的90分钟(或更长时间)里,教授一定会把商业案例拆分成几个不同板块(也可称为环节/主题)来讲解,最常见的划分是:
1.案例主角(比如公司CEO、投资方、用户等)的讨论与评估
2.案例关键矛盾点(比如企业治理触犯了当地法律法规)和解决方案的分析
3.案例所涉及商业原理(比如市场份额增长战略)的讲解
4.下课前的“问与答”环节,或课堂嘉宾分享环节
因此,根据这些“高度可预测的”主题分类,我会提前把笔记本页面划分成“n宫格”(n≥2),每格对应一个课堂环节,比如上面举例的划分方式。在上课时我会高度专注,跟紧教授的节奏,每进行到一个环节时,就在相对应的格子里做笔记。
主题分类笔记法示意图
经过分门别类后,课堂上的不同所学就更加一目了然了。课后我们也能轻而易举地对照着笔记,评估不同主题内容的学习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完成复习。
只要稍作思考就会发现,主题分类笔记法适用于任何科目。比如:
·一节语文课可以划分成:
1.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写法赏析等)
2.作者(生平、写作风格等)
3.语言知识(文法、字词表达等)
·一节理科课(数理化生)可以划分成:
1.基本公式定理
2.延伸变体公式定理
3.基本公式对应例题
4.延伸变体公式对应例题
·一节外语课可以划分成:
1.词汇与句型
2.语法点
3.口语表达与发音
4.听力练习
同学们可以在读完本篇后,任意选取一节课做主题划分,在下次上课时尝试主题分类笔记法,相信会有耳目一新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