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身世之谜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10.围攻洛阳

且说李密亲率大军随后赶到了洛阳,立刻下令就地四周扎营,把洛阳四面围得水泄不通。

闻听李如珪大败王仁则,甚为高兴,立刻传令:犒赏李如珪部所有将士,另赏李如珪黄金五百两。明日全军休整一天,后天一早同时攻打洛阳的东南西北四门,让隋军顾此失彼,一举拿下东都洛阳。

在城楼上巡视的王世充见城外密密麻麻的瓦岗军营帐,把洛阳城围了个严严实实,顿感自己10余万兵力和瓦岗叛军的30多万相比太悬殊了。

于是立刻派人连夜潜出城,向还在东都巡游的隋炀帝求救,并派部将率军将城里百姓中的青壮年男子全部征召起来。一共招得五万多人,全部充实到守城的军队中,协助守城。并且将城墙附近老百姓的屋子全部拆除,砖头、石块、木头全部搬运到城墙上,用作防守的武器。城墙附近的百姓在寒风中声嘶力竭地哀嚎,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只关心如何才能守住洛阳。

第三天一早,休整了一天的瓦岗大军,士气高昂。按照李密的命令,李如珪、程咬金、秦琼、王伯当各率领3万大军,分别向洛阳的东南西北四门同时发起强攻,不给隋军喘息之机,李密亲自率主力在后压阵。

随着几声炮响,开始攻城了,瓦岗军潮水一般冲向洛阳的四门。

在东门城楼上坐镇的王世充,见瓦岗军蜂拥而至,脸上现出惊慌之色,但片刻的慌乱之后随即恢复了镇定。他手握宝剑,让部下传令下去:全力阻止瓦岗叛军登城,有胆敢后退者立斩不赦!

只见瓦岗军的一排排抛石机“哐、哐、哐”,不停地将一块块要命的石头狠狠地砸向四门的城墙上,不时有被砸中的隋军士兵惨叫着从城墙上坠落下来。

一队队抬着云梯的瓦岗军敢死队员艰难地越过壕沟,冒着箭雨奋不顾身地冲向城墙,准备登城。

瓦岗军的弓箭手也快速跟进掩护,飞蝗般的箭雨“嗖、嗖、嗖”地飞向城墙上的隋军。

隋军的弓箭也不甘示弱,呼呼地往城下招呼,城上的石头、砖块、木头也疯狂地往下砸。

一时间,城上城下不断有人被击中倒下,到处是惨叫声,到处是尸体,到处是鲜血。双方在洛阳城展开了空前惨烈的攻防大战。

从早晨一直持续到日落,瓦岗军攻了一波又一波。双方士兵的尸体在城墙下垒了一层又一层,瓦岗军总计损失近2万人,连李如珪、秦琼、程咬金、王伯当等几位主要将领都不同程度的受了伤。

久攻不下,瓦岗军士气大为受挫。

面对这样的结局,原本自信满满的李密这时都颇感意外,有点不知所措了。

在他看来,在他用于攻城的十余万大军四面开花,不停地攻击下,隋军定会顾此失彼,根本无法抵挡。

可是,现实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洛阳城依然还在王世充的手里。他错了,他小看了王世充,低估了隋军的战斗力。再这样打下去,他损耗不起。

于是李密把军师徐茂公叫来商议一番后决定:暂且停止攻城,派敢死队员在后半夜趁守城的隋军睡得最熟的时候,悄悄攀上城墙,然后打开城门,迎接埋伏在城外的大军杀进城去,夺取洛阳。

于是下令:李如珪立刻从本部人马中挑选200名忠勇之士,携带绳索、铁钩,于后半夜潜入到洛阳东门城墙下。借助铁钩和绳索攀上城墙,干掉守卫东门的隋军官兵,打开城门,我便亲率埋伏在城外不远处的大军冲进城去,抢占洛阳城。

晚饭后,早已挑选出来的200名忠勇之士早早地在营帐里休息了,养精蓄锐。

亥时刚过,早已整装待发的这200人在李如珪和刘三的率领下悄悄往洛阳东门进发了。

尽管寒风呼呼地吹刮着,气温骤降,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但这200人却斗志昂扬。

此时,天公还真作美。夜空中没有一颗星星,月亮也不露脸,哪怕是露半张脸。他们正好借助这浓重的夜色,悄无声息地潜入到洛阳城墙下而不被守军发觉。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李如珪他们顺利地摸到了洛阳东门的城墙下,四下里静悄悄的,估计此刻守城的隋军已经进入了梦乡,便拿出拴了绳索的铁钩使劲往城墙上一抛,然后用力拽了拽绳索,确认铁钩已经挂牢,再静耳一听,发现城墙上守军没有一丝动静,这才命令手下又往上抛铁钩。

如法炮制,这200人很快作好了攀城的准备。

随着李如珪轻轻喊了一声:“开始登城!”众人拽着绳索奋力开始往上爬,可是,意外发生了:登城的士兵竟然一个个双脚打滑,根本无法往上攀登。

这是到底怎么一回事?

原来,老奸巨猾的王世充怕瓦岗军半夜来偷袭,天刚黑就命令士兵往城墙上大量浇水,利用晚上气温骤降,城墙上未干的水自然就结成了冰。而这一切,瓦岗军竟然毫无察觉。

李密得知李如珪他们攀城偷袭失败,只好下令撤兵回营。这时他想起了当初李如珪反对攻打洛阳,现在觉得李如珪确实很有战略眼光,李如珪的意见是对的,他有些后悔当初没有采纳李如珪的意见。

不过,一向自视甚高的李密是不会轻易认错的,他丢不起这个面子。

于是他连夜下令:从明天起,停止攻城,采用长期围城的战略。困死王世充,反正瓦岗军有兴洛仓,有的是粮食。只要围上个三、四个月,洛阳城里粮草耗尽,那洛阳就会不攻自破。

远在江都的隋炀帝接到了王世充的求援奏书,大惊失色,他心里清楚:东都洛阳决不能有失!怎么办?洛阳危在旦夕,必须立刻发兵救援洛阳。

可是,救援的兵呢?他已是焦头烂额。

“靠山王”杨林统率的50万大军还远在辽东与高丽人作战,远水解不了近渴,根本指望不上。

太原的唐国公李渊已于去年四月率手下五万人马反叛大隋朝廷,所部前锋在其次子李世民的率领下,已进抵黄河边,兵锋直指长安。

陕西、河南、AH、山东一带的大部分兵力,去年都抽调给杨林征讨高丽去了,加上去年裴仁基在虎牢关又折损了8万人马,整个中原一带已无兵可调。

现在只有这守卫江都的宇文化及的骁果军15万人和守卫江都行宫的东、西羽林卫3万人。

他立刻命人传旨:令一品柱国大将军兼骁果军统领宇文化及即刻率所部骁果军15万人星夜进军洛阳,驰援王世充。

哪知宇文化及接到圣旨后,竟称病卧床不起,拒不出兵,说是身染重疾,无法成行,要等身体康复之后方能出兵。

现在都火烧眉毛了,宇文化及还来这一手!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隋炀帝气得暴跳如雷,他明知宇文化及这是装病,可是也拿宇文化及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心里也明白:如今宇文化及手握重兵,又兼任宰相,地位显赫,满朝文武大多都是他宇文化及的亲信,身为大隋皇帝的他又敢把宇文化及怎样呢?

他也是自食恶果,谁让他一直排斥忠臣,对宇文化及宠信有加呢?

虽然冬日寒风肆虐,天寒地冻,可是李密的瓦岗军依然没有放松对洛阳的围困,继续对东都洛阳围而不攻。他们有的是粮食,士兵们个个吃得饱穿得暖,每天不用打仗,躺在帐篷里睡大觉,乐得逍遥快活。

自打派人去江都向隋炀帝求救后,王世充是寝食难安,每天都在城楼上望眼欲穿,盼望援兵早点到来。

城里的粮草一天天减少,他不得不减少士兵每天的口粮,眼见守城的士兵缩着脖子在呼呼的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他也毫无办法。援兵迟迟不见踪影,也不敢派兵攻出去,这无异于以卵击石;更舍不得丢下洛阳突围而去;就算能突围出去,他又能到哪里去落脚?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欲知李如珪他们是否顺利攻下洛阳,请看下集《兵败投秦王》)

11.兵败投秦王

时光飞驰而过,转眼到了春暖花开的四月初。

瓦岗军依然将洛阳紧紧围困,丝毫没有撤军的迹象,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

洛阳城中的粮草勉强还能支撑半个月,援军还没半点影子,王世充急得快要吐血。

隋大业14年(公元618年)四月十五日,从江都传来消息:宇文化及统率骁果军发动兵变,已于四月十一日将隋炀帝勒死在江都行宫中,自任监国,接管了朝政。

目前已率领他的骁果军15万人一路向西而来,准备取道洛阳返回长安。(因为他手下的骁果军绝大多数将士都是陕西人,思乡心切。)其前锋3万铁骑,在其儿子——号称“天下无敌”的宇文成都统领下,已经越过虎牢关抵近荥阳。不出两日,宇文成都就会抵达洛阳城下。闻此消息,王世充欣喜如狂,如释负重地长长出了一口气,大吼一声:天助我也!洛阳有救了!

消息传来,李密和军师徐茂公紧急召集诸将商议对策。

李如珪提出自己的意见:将我军主力撤往邙山方向,保存实力,确保粮仓的安全,将通向洛阳的大道让出,暂且避开宇文化及骁果军的锋芒,让宇文化及进入东都洛阳与王世充会合。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向来就有一些矛盾,这两只老虎处在一起必会产生新的矛盾,等他们矛盾激化发生内斗两败俱伤之时,我军再坐收渔翁之利。到那时再取洛阳就如探囊取物。

众将也七嘴八舌议论不停。

徐茂公微笑地对李密说:“主公!在下觉得如珪兄弟的建议可取,你意下如何?”

哪知李密脸一沉,一点也不给徐茂公面子,很不高兴地说道:“诸位不必再多说,吾意已决!我军已围困洛阳三个月,眼看就要得手,如今要是撤围而去,岂不前功尽弃?再说宇文化及那弑君的恶贼,人人得而诛之,岂能放过他?待我攻破洛阳,收拾了王世充,回头再灭他宇文化及,正好树立我瓦岗军的威名,受天下人的拥戴。传令!明日全力进攻,务必两日内破城!探马随时报告宇文化及骁果军的动向。”

徐茂公和众将深知李密的脾气,便不好再说什么,默默地各自回去作明天攻城的准备。

四月十六日清晨,李密亲临一线督战,瓦岗军经过一番调整后,开始对洛阳城发起了新一轮的猛烈攻击。

异常惨烈的攻城大战从早晨进行到下午未时,瓦岗军不顾伤亡,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隋军拼死抵抗,双方都死伤惨重,瓦岗军还是未能攻破洛阳,李密急得直跺脚,破口大骂攻城将士的无能。

正在这时,探马给李密带来一个很不幸的消息:宇文成都的3万铁骑突袭了兴洛仓,守仓的裴元庆已死于宇文成都的鎏金镗下,手下2万守军已土崩瓦解。宇文成都的3万铁骑正沿邙山山道直奔洛阳而来,宇文化及的大队人马距宇文成都已不到半日路程。

这个消息令李密怒火中烧,眼看洛阳即将攻下,自己的霸业就要实现,却突然出现宇文化及这个幺蛾子;更为可恨的是宇文化及的儿子宇文成都竟然抄了自己的后路,偷袭了兴洛仓!这就意味着瓦岗军的粮草将断,没有了粮草这仗还怎么打?不行!必须打败宇文成都,击败宇文化及的晓果军。我要杀掉宇文化及父子,夺回粮仓,方解心头之恨!

于是李密传令:立即停止攻城,休整一晚,明日一早从洛阳撤围。李如珪、秦琼、程咬金率军6万作为先锋,直插邙山,拦住宇文成都。我率主力随后跟进,我要灭了宇文化及父子。单雄信、裴仁基率4万人马断后,防止王世充偷袭我军后路。

晌午时分,李如珪、秦琼、程咬金率领的6万瓦岗军在洛阳以东约四十里的地方和宇文成都的3万铁骑遭遇了。

这里是一片平地,方圆几十里一马平川,毫无遮蔽物。

远远望见烟尘滚滚,大批瓦岗军杀奔过来,宇文成都立刻下令排好阵势,准备迎战。

只见宇文成都一人突前,头戴双凤金盔,身穿黄金锁子甲,手中是一把100多斤重的凤翅鎏金镗,威风八面。

胯下坐骑是一匹名为“千里火龙驹”火红色战马,像一团烈焰,十分耀眼。

宇文成都微仰着头,很是不屑地望着奔过来的瓦岗军。他身后书有“天下无敌”四个字的一面大旗在寒风中猛烈地舞动着,像是在向瓦岗军招手:有不服的上来挑战啊!

李如珪、秦琼、程咬金见隋军已经列好了阵势,也传令整队迎战。随着令旗一挥,瓦岗军也迅疾列好阵型,准备厮杀。

双方瞬间都静了下来,战场出现了片刻的宁静,静得每个人都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战马也停止了嘶鸣,乖乖地静静地伫立着,等待着主人的一声命令。

双方相隔约七、八百步,静静地对峙着,这气氛静得可怕,笼罩着可怕的杀气,它是腥风血雨的风暴来临之前的宁静。

程咬金早已按捺不住了,冲李如珪、秦琼大吼一声:“我去会会这宇文小儿!”话音未落,已纵马直奔宇文成都。大吼一声:“宇文小儿,你程爷爷来会你!”

宇文成都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不慌不忙地拍马迎战程咬金。

程咬金使出他最拿手的“三板斧”,分别向宇文成都的头、胸和背迅猛地砍去。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这凶猛无比的三招,竟然都被宇文成都轻巧地闪身躲过!招招落空!

程咬金大吃一惊:这种情况还从来没有过!他有些慌了神!

还没等程咬金反应过来,宇文成都手臂一挥,用力一扫,手中的鎏金镗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往程咬金的头部扫来。

程咬金心知不好,慌忙用斧来挡。

只听“当!”的一声巨响,火星飞溅,程咬金虎口处一阵剧痛,原来虎口已被震裂!手中那把开山大斧差点脱手,程咬金忍痛逃回。

宇文成都仰天大笑,勒住缰绳,也不追赶。

见程咬金不敌,秦琼早已策马接应,挥动双锏直取宇文成都。

双方你来我往,缠斗了十余合,宇文成都的凤翅鎏金镗势大力沉,秦琼的镀金锏有些招架不住,渐渐落下风。

李如珪见势不妙,立刻拍马赶来,挺枪刺向宇文成都。

隋军的几员部将见李如珪冲向宇文成都,也策马想奔过来想阻拦李如珪,被宇文成都喝令制止。

李如珪和秦琼合力攻向宇文成都,三人紧紧地缠斗在一起。

宇文成都不愧是隋军第一猛将,“天下无敌”的称号也非浪得虚名。100多斤重的鎏金镗在他手里舞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神出鬼没、招招致命,秦琼和李如珪好几次都险些被他击中。

二人使尽了浑身本领,都没占到半点便宜,就连名扬天下的秦家“撒手锏”和罗家“回马枪”的杀招,都被宇文成都轻松化解,根本不起作用。两人早已大汗淋漓,只喘粗气,苦苦支撑。

三人继续缠斗,突然,宇文成都使出一招“声东击西”,鎏金镗直取李如珪的面部,哪知是虚招,却扫向秦琼。

秦琼猝不及防,“哎呀!”大叫一声,躲闪不及,后背被宇文成都的鎏金镗扫中,一口鲜血从口中喷涌而出,差点从马上跌落下来。幸亏里面穿了一层护心软甲,后背上还有护心镜,才没有伤及性命。

李如珪见状,赶快举枪护着秦琼,策马奔回己方阵营。

宇文成都大手一挥,早已蓄势待发的隋军铁骑呼啦啦地掩杀过来。

瓦岗军阵脚大乱,阵型立刻被宇文成都的铁骑冲得七零八落,双方混战在一起。

瓦岗军虽然人数是宇文成都铁骑的两倍,可是瓦岗军的战力已大不如前。也许是因为去年发生的与翟让的内斗,让瓦岗军军心离散,加上围攻洛阳又让瓦岗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双方混战了一个多时辰,杀得昏天暗地。

在精锐的隋军骁果军铁骑的猛烈冲击下,李如珪、秦琼、程咬金的六万瓦岗军渐渐有些支撑不住。

这时,双方军队的后方都烟尘弥漫,喊杀声震天,双方都明白:这是各自的援军到了!

宇文化及率骁果军大队人马赶到,李密也率瓦岗军主力赶到。

双方的主力立刻投入到新的激战中,直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地动山摇。

冬日的阳光渐渐西沉,有些惨白的余晖洒落下来,映照着满地的鲜血,更显出此战的惨烈!血腥!

突然,瓦岗军的后面一阵混乱。

原来是王世充、王仁则率洛阳守军倾巢而出,猛攻瓦岗军尾部,负责与单雄信一起断后的裴仁基又率领本部人马临阵倒戈,转投了王世充,与王世充一起合力围攻单雄信。

单雄信独木难支,自己的队伍很快陷入重围。他奋力拼杀,左冲右突,无奈势单力薄,始终没能突围成功,最终力竭被俘。

王世充和裴仁基解决掉了单雄信的后军,李密的瓦岗军主力顿时腹背受敌,形势急转直下。

宇文化及和王世充的军队士气大振,分别从东西两面更加猛烈地攻击瓦岗军,胜利的天平已倾向隋军。

瓦岗军已军心涣散,失去了斗志,李密和手下主要将领已失去了对军队的有效控制,士兵四下逃散,真是兵败如山倒。

李密见大势已去,痛悔不已,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李如珪的建议,才酿成了今日之败。

正不知如何是好,李如珪、秦琼、罗成、齐彪、程咬金等几位得力干将率领各自的残余人马来到李密的面前,保护着李密和军师徐茂公突围。

在李如珪、秦琼等人的拼死保护下,李密终于冲出了重围,摆脱了宇文化及的追兵。

经过一夜的奔逃,天明时分,他们一行人来到了黄河边。

看着身边只还剩下疲惫不堪的不足一万人,李密失声痛哭,30万大军,说没就没了,几年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一朝就化为乌有,如今该怎么办?

经过一番商议,大家赞同李如珪的意见:立刻西渡黄河,去投奔素有“礼贤下士、广纳人才”之名声的秦王李世民。

(欲知李如珪今后的命运如何,请看下集《李如珪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