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5.兵发兴洛仓
时间的车轮到了隋炀帝大业12年(公元616年)9月初,瓦岗军已经有20万人马,可谓兵强马壮。
李密在瓦岗寨称王,自称“魏公”,自任兵马大元帅,以徐茂公为军师,封单雄信、秦琼、王伯当、罗成、程咬金为“五虎上将”;24岁的李如珪被为“辅国将军”,地位仅次于“五虎上将”,成为李密身边的得力干将之一;其余将士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封赏。将士们欢天喜地,一连狂欢几日。
转眼到了12月下旬。
一日,探马来报:宇文化及统领的15万骁果军护卫着在东都洛阳的隋炀帝再次巡游,在朝中主要文武官员的陪同下,前往江都,目前已快到达江都。要知道,骁果军可是大隋朝装备最精良,人员最精锐,作战最勇猛的军队,是大隋帝国的强大支柱。这支军队为大隋朝的建立和稳固立下了赫赫战功,隋炀帝继位后,骁果军一直担任着拱卫京城护卫皇帝的重任。
这样一来,河南一带,隋军兵力已非常空虚,瓦岗寨周边只有距此往西200多里的东都洛阳王世充的15万大军;离此地200多里的隋朝最大粮仓---兴洛仓,原有的10多万守军,已于年初大部分被“靠山王”杨林调走去征讨高丽去了,余下不足2万人守卫在那里。其余附近州县的零星驻军根本不值一提。
李密闻讯大喜:真乃天赐良机,此时不夺取兴洛仓更待何时?
兴洛仓,在东都洛阳的北边约80里的地方;在荥阳的西北方向,距荥阳不到200里。坐落在邙山脚下,大大小小的100多个粮仓依山而建,绵延数里,一直连到洛水与黄河的交汇处的孟津渡口。是隋朝在中原地区最大的粮仓和军粮转运站。里面存有粮食上千万石,瓦岗军20万将士吃上十年都吃不完。洛水沿邙山逆流而上,邙山山脚下有一条山道直通洛阳。
邙山,山势雄峻,山上林木众多。山势从黄河与洛水交汇处的孟津渡口一直向西南的东都洛阳方向延伸,绵延数十里。是拱卫东都洛阳北边的天然屏障,扼守黄河渡口,俯瞰黄河以南大片地区,是通往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李密和军师徐茂公商议一番后,召集诸将到聚义厅,即刻下令:各部修整3日,命3日后李如珪率军2万,一天之内赶到荥阳,和驻守在那里的程咬金部2万人马会合,然后合兵前往兴洛仓,消灭那里的隋军,夺取兴洛仓。单雄信、齐彪率军2万驻守距瓦岗寨东边约100里的虎牢关,以防隋军援军从AH方向过来,威胁我军后路。秦琼、罗成、王伯当各率2万人马,进到离邙山山道约30里的两边密林中埋伏待机,如洛阳方向王世充的隋军敢于前来救援兴洛仓,尔等就率军杀出,采用斩头、掐尾、拦腰的战法,将其截杀,确保李如珪、程咬金他们顺利拿下兴洛仓。裴元庆率本部2万人马留守瓦岗寨,其余人马随我赶到荥阳,以备随时接应各部。诸将依令行事,不得有误!
诸将得令而去,3日后各部陆续出发,赶往自己的目的地。
刚到江都,屁股都还没坐热的隋炀帝,闻听瓦岗军即将攻打兴洛仓的消息,大惊失色。虽然昏庸无能,但兴洛仓对大隋朝举足轻重的重要性,这一点他还是明白的。兴洛仓决不容有失,否则还在辽东与高丽作战的“靠山王”杨林的五十万大军的军粮将难以为继;中原地区,尤其是东都洛阳的隋军也将出现粮食危机。
于是隋炀帝即刻传旨:命驻守东都洛阳的郑国公王世充速速率军从西面救援兴洛仓;宣威将军裴仁基任“河南招讨使”,统领AH北部及河南东南各路仅能调集的兵马共8万,迅疾从东面攻打瓦岗叛贼,与王世充部东西夹击,救援兴洛仓。
李密知悉了隋军部署,他立即与军师徐茂公商议一番。徐茂公计算东面隋军的行程,估计裴仁基的大军最快也要三天后才能到达东面的虎牢关。于是两人将原有的计划做了一些调整。
李密传令:从今日算起,李如珪、程咬金率军务必在四日内攻占兴洛仓;驻守虎牢关的单雄信、尉迟恭坚守虎牢关,在城上遍插我军将领的旗帜以为疑兵,让隋军一时半会儿摸不清我军虚实,不敢贸然行动。若隋军胆敢攻城,你们指挥本部人马,凭借城高墙厚,利用弓箭、檑木、飞石大量杀伤攻城的隋军,坚守虎牢关。没有命令就不得出城和隋军交战,虎牢关不容有失。要在虎牢关将隋军的援军牢牢地拖住,待到隋军接连攻城毫无进展,锐气受挫、疲惫不堪时,听我号令再杀出城去。裴元庆率留守瓦岗寨的2万人马,三日后必须悄悄赶到虎牢关外,在裴仁基大军的后方隐伏待机。待守卫虎牢关的我军将士杀出后,即刻向隋军后卫发起攻击,截断裴仁基的隋军后路;我和军师率剩下的全部人马,埋伏在虎牢关外左右两侧的山林中,到时候我军从城里杀出时,我和军师率人马再从两侧攻击隋军。这样以来,裴仁基就会四面受敌,必然大败。诸将务必依令行事,违令者,斩!
自举事以来,这几年瓦岗军的接连获胜使李密的胆子越来越大,胃口也越来越大。这回,他底气十足,他要赌一把大的,他要一举定乾坤。他是想既要顺利夺取粮仓,还要在兵力并不占优情况下将裴仁基的8万隋军全部吃掉。
他这险冒得挺大的!
经过一天的急行军,李如珪率领自己手下2万兵马很快到达荥阳,与程咬金的2万人马会合。如珪稍事休息后,便去将军府找程咬金商议攻打兴洛仓的计划,李如珪把他的“瞒天过海”之计告之程咬金,程咬金闻之大喜,猛拍一下案桌,大吼一声:“此计甚妙!”
于是两人决定明日一早,程咬金率本部人马和李如珪临时拨与他的1万人马,打上他和李如珪的旗号,先从荥阳出发,白天行军,晚上宿营,大张旗鼓直取孟津渡口。一来是吸引隋军的注意力,让隋军以为程咬金、李如珪都从孟津渡口方向攻击,对身后的山道不加防范;二来也是防止隋军从渡口逃走。李如珪则率本部1万人马明天夜晚率军悄悄出发,晓宿夜行,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到邙山山脚下,然后沿邙山山道攻向粮仓,这样两面夹击,让守卫兴洛仓的隋军首尾不能相顾,必然大败,让隋军没有时间破坏粮仓。
第二天拂晓,程咬金按照和李如珪商量好的计划率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程咬金率本部2万和李如珪手下的1万人马冒着冬日的寒风,大张旗鼓地行了两日,一路上也没遇到隋军。
到了第三天黄昏时分,探马回报:离兴洛仓的孟津渡口还有20里。
程咬金即令手下将士停止前进,传令就地安营休息,人不解甲,马不卸鞍,武器不离手,并往前10里派出流动警戒哨,防止隋军夜晚偷袭。
守卫兴洛仓的隋军探得瓦岗军来攻孟津渡口,果然被李如珪的“瞒天过海”之计骗了,只是加强了渡口方向的防卫,对邙山西南面的山道根本没有重视,只是在通向粮仓的山道的一处险要地方派了500军士守卫。
隋军见瓦岗军在渡口20里外扎营,也不敢轻举妄动,他们知道程咬金“五虎上将”的威名和“三板斧”的威力以及李如珪“回马枪”的厉害,“常胜将军”张须陀不就是死在李如珪的“回马枪”下吗?死守待援是他们迫不得已的唯一选择。
第四天一早,在初冬的微寒中,军士们饱餐一顿酒肉之后,程咬金下令拔营,指挥部下缓缓向孟津渡口方向移动,并令每个士兵必须在路上收集一捆柴草备用。军士们皆不解其意,也只得依令行事。
(凭他程咬金的胆识和万夫不当之勇,他为何不率部速速攻取孟津?反而行动如此迟缓,如此谨慎小心呢?他有何用意?请看下集《攻占兴洛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