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汉灿烂:曹操氏族文化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节 投江负父曹娥(东汉)

曹娥(130—143年),浙江上虞皂湖乡曹家堡人。祖父曹池为上虞令(家迁居上虞)。父亲曹盱是一个负责祭祀的巫祝,不但有边打击乐器边唱歌的艺术才能,而且还能和着曲调在祭祀仪式上舞蹈使神高兴,经常自划船到江中做一些唱歌迎神之事。

曹娥比曹全大二世,比曹操大三世,他们的祖上都是曹褒,远祖可追溯到西周曹国第一代国君曹叔振铎。

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娥的父亲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料江面突然起了风浪,小船被一个大浪打翻沉入江中。噩耗传到曹家,曹娥哭着奔到江边,不停地寻找父亲,可是连续三天下来也没有找到。曹娥哭干了眼泪,每天日夜在岸边苦苦寻找。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十四岁的曹娥也投了江,五日后曹娥背着父亲的尸体,一起浮出了江面。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在她投江的地方建起了“曹娥庙”。

据史料记载,历代帝王对曹娥曾大加褒扬:东汉元嘉元年(151年),上虞县令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官至左中郎将,女蔡文姬)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宋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敕建高大辉煌的曹娥正殿。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敕封灵孝夫人。政和五年加封昭顺。淳祐六年加封纯懿夫人,又敕封其父为和应侯,其母为庆善夫人。

明顺帝至元(后至元)五年,加封慧感夫人。

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命官赴庙祭奠,诚意伯刘基亲撰诔文。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封福应夫人。

清同治五年(1866年)加封灵感夫人,钦赐“福被曹江”匾额。

民国年间,国民党多有军政要员题赠楹联匾额,其中蒋介石题匾“人伦之光”现悬庙宇正殿。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随行。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地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现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有孝女庙村,曹娥庙坐西朝东,背倚凤凰山,面向曹娥江,占地6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 84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条轴线上。整体建筑规模恢宏、布局严谨,以雕刻、楹联、壁画、书法(古碑)“四绝”饮誉海内外,被世人称作“江南第一庙”。

(参考资料:《歙县雄村宗谱》《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