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竞争:从跨界到颠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为平台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本文系作者在财新网的系列讲座(2016-2-26)。

我们似乎觉得,平台与互联网像是孪生兄弟,几乎是同时诞生的,其实不然,平台自古有之。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媒婆,就是非常典型的平台;而乡村的集市贸易,不就是线下的淘宝吗?甚至城市的兴起,也是因为它是能提供广泛交互便利性的本地生活和工作平台。既然平台的历史这么悠久,为什么一直得不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呢?管理学、经济学发展了数百年,也没有人专门研究这类企业,深入探讨这类商业模式,企业家们也并不明白平台型企业该如何运作。为什么直到近些年,平台型企业才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且正在成为许多行业的新生力量?

这便是互联网的功劳了。

前面介绍过,平台型企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网络效应,尤其是交叉网络效应,即某边用户使用平台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与另一边用户的规模(流量、使用频率)有关。比如,对于男孩或者男孩的父母而言,掌握着20个女孩信息的媒婆总是比掌握着10个女孩信息的媒婆更有价值,因为他们的选择余地会更大。然而,当媒婆掌握的女孩信息越来越多,到200个,甚至2 000个时,你就未必认为其价值仍在同比提高;你会怀疑这媒婆是否有足够能力分辨这些不同的女孩,能否真的可为你提供合适的选择对象。也就是说,在传统环境下,当用户规模迅速上升时,其网络效应强度可能会急剧下降;总的效应(价值)可能不再提高,甚至会降低。同样道理,乡村集市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其价值也不再提高;即使这个集市大到能逛上三五天,对于赶集的农民也没什么意义,因为他们通常不会为赶集去宾馆住几天。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一切就不同了。媒婆不仅可以管理几十个几百个男女的信息,甚至可以管理数百万个用户的信息,同样有条不紊;不仅能为本地人介绍对象,还能让“北京遇到西雅图”——这个媒婆就叫“百合”,叫“世纪佳缘”。同样,网上的集市可以超乎想象的庞大,如天猫、京东商城、淘宝等成为有着数十万、数百万家商户的购物中心,加上有效的检索系统,能够让消费者开心地冲浪。从技术层面讲,就是当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时,其网络效应强度并不下降或者有限下降,从而使总的网络效应(价值)持续增加;于是平台就能不断创造更多价值以吸引更多的用户,最后汇聚成为一个巨型平台。

总之,即使没有互联网,也会有平台型企业,但是它们很难做大,就像是小麻雀。而正是互联网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与网络,为平台型商业模式插上了巨大的翅膀;小麻雀变成了大鹏鸟,能够扶摇直上九万里!

于是,互联网企业凭借其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的优势,跨界杀入许多传统行业,以开放的平台型模式经营传统业务;另外一些传统企业转型,也从传统商业模式转向平台,引领着这些行业的升级发展。平台,正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