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by Cathedral
德比大教堂
今天的德比之行,意外惊喜,我所体验的一切跟我来之前的设想并不太一样,我以为是来看英国版江南水乡的,不想感受到很多新东西,混杂了自己复杂的反应,我希望有一天自己的速写能表达出这种丰富的体验。今天在博物馆的油画馆里看到一个画家Lowey的介绍,直接戳到了我的共鸣,尽管我的相机躺枪,他这么说:是的,相机也许可以非常准确地记录场景,但对我来说并没有意义……我的大部分场景都非常复杂:一半真实一半想象……如同梦境一样。(Well,a camera could have done the scene straight off. That was no use to me,...Most of my land and townscape is composite. Made up: part real and part imaginary...like things do in dreams.)
2014.2.22 德比大教堂 Derby Cathedral
我知道德比,是从当年国际米兰和AC米兰的同城大战中而来的,意思就是同城的重要比赛,但德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思就是赛马,因为德比就盛产好马。说来羞涩,周五晚上和老黑说我明天准备去德比的时候,他纠正了我的发音,Derby的发音应该像“Darby”。
德比离诺丁汉非常近,于是它成了我由近及远自驾游的第一站,大约24公里。今天天气非常晴朗,我第一次驶上英国的高速公路,这段公路叫A52,google map的反应稍微有些慢,因此在高速上要格外小心。没有收费站,每次到出入口总是一个大环岛,然后经常有五六个口子,你刚从60~70迈(100~12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来,的确有些慌乱,大家都不喜欢变道,这边排着七八辆车,那根道一辆车也没有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这里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不急不躁的习惯。乡间的高速风景凉而不荒,有时候会有错觉,和城市的道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像在国内一上高速,就觉得到了安亭的上赛道,血脉喷张。
我到Derby的时候才早上9点多,小镇还透着一股苏醒的清凉,人很少,静静地不像座城市,只有从那座一眼就看得到的教堂塔楼上不断飘出浑厚的钟声顾自悠扬。在来之前的准备功课中,我从中文的搜索中几乎没有找到这个城市什么有价值的介绍,看来这座小城的确像我的第一眼印象一样其貌不扬。这个叫Derby Cathedral的教堂就位于城市的中心,它的塔楼号称是大英帝国的第二高度的教堂塔楼,我猜想可能是这座城市最高的地方了。在我下午闲逛的时候我根本不害怕迷路,因为你在路口一拐弯就能看到那座塔楼,热情的教堂奶奶志愿者给了我一张单子,上面写着每年只有那么7个月里各有一天可以登上这座塔楼,俯瞰全市风景。我期待下一个开放日6.21故地重游,欣赏下俯瞰小镇的视角,据说还会给我颁发爬塔证书“Tower Certificate”,这个架势堪比“不到长城非好汉”。
还没进教堂之前,远远地就被这座跨在德文河(River Derwent)上的小桥吸引,这座小桥是座小斜拉索桥,桥面在主支撑的地方弯折了30度,斜撑的钢柱向南面倾斜了大约25度,用三根拉索和位于北面的桥体获得了不错的平衡体态,桥面的栏杆呼应了斜钢柱的角度,南北栏杆都向南面倾斜了大约20度,桥的跨度大约30米左右。因为我们有个课程作业就是设计一座桥,我又职业病地觉得,它几乎非常像我们设定的一个符合多方面要求的“标准答案”。正在我准备到北面拍一张逆光的全景就离开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那个斜钢柱的落地并不那么简单,它还有个扇形的轨道。在我思考的时候,两个美女无比拉风地划着赛艇,修长优雅地从桥下面穿过,我才意识到这座桥是可以转的,这个轨道就是用来旋转整个桥面的支点,因为水面可能要通过更大的船。想通这点,瞬间对斜支撑和折桥面的设计击掌称赞,这个平衡体系不是简单地凹造型啊,它可以在旋转的过程中非常好地平衡整个桥面的旋转,南面的弧形栏杆的做法也迎刃而解,真是巧妙地天衣无缝啊。我查了一下google,这座桥叫“大教堂绿桥”(Cathedral Green Bridge),获过首相奖,造价420万英镑(当时约4200万人民币),我从网上欣慰地看到了桥旋转的照片。真让人既惊喜又感慨,在一个如此不起眼的地方可以看到如此精彩的风景,我拍下的那张桥和教堂的合影,就像它的故事:连接过去和未来(bridging past and future)。
教堂的室内没有太多让人惊叹的地方,志愿者老奶奶给每个参观者一张地图和介绍,并非常体贴地问我是不是需要其他语言版本的参观地图,看来她们的教堂的确名声不小。在入口处还写着一个小提示,大意是我们特别感谢参观者拍下美丽的教堂照片,并将这些照片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我在英国的三个礼拜,从来没有被告知不能拍照,即使在她们做礼拜的时候。当然这里人也很少看到拍照,我经常不好意思拍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自己看上去太搔首弄姿了。老奶奶听说我的职业,还介绍我去看后面一个天主教堂,她说那个教堂的历史非常有趣。
午饭我执意想找个有窗口可以看到教堂的饭店,所以不得不选择了一家比萨店,那个英式私房(home made)下午茶配英式小镇的画面只能留待下一个城市了。这家店的大玻璃看着教堂的感觉,实在太棒了,这张速写只花了5分钟,之后的时间都留给对着教堂发呆了。
我计划中的第二个目的地是德比博物馆(Derby M useum),离教堂非常近。当我走近的时候有些吃惊,博物馆门口竟然排着长队,而且竟然大部分都是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有的甚至还坐在童车里。等我进到博物馆的时候,更加吃惊了,有太多专门为孩子准备的项目了:看瓷器展的地方有一次性的纸盘子让孩子copy看到的图案,看动物展的地方有很多打印好的动物图案让孩子们填色,还有自由绘画区边上的一块软木板,上面写着“让你的想法在这里发芽(plant your idea here)”,plant这个词用得让人嫉妒啊!最让我惊呆的是,在一张著名的油画旁边的软木版上,有个孩子竟然临摹了一张大体相当的铅笔画!当我们国内孩子还在海洋球里蹦蹦跳跳的时候,这样一个小镇的孩子们竟然已经这样感受这个世界的一切,我翻看了一下我入馆时候拍的一句话:Living is like tearing through a museum.Not until later do you really start absorbing what you saw, thinking about it, looking it up in a book, and remembering because you can't take it all in at once.我觉得我要用自己的看法来翻译一下:人生就像体验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珍惜每一刻你所看到的、想到的和寻找的,因为过程才是我们人生的精彩。
今天的德比之行,意外惊喜,我所体验的一切跟我来之前的设想并不太一样,我以为是来看英国版江南水乡的,不想感受到很多新东西,混杂了自己复杂的反应,我希望有一天自己的速写能表达出这种丰富的体验。今天在博物馆的油画馆里看到一个画家Lowey的介绍,直接戳到了我的共鸣,尽管我的相机躺枪,他这么说:Well,a camera could have done the scene straight off. That was no use to me,...Most of my land and townscape is composite. Made up: part real and part imaginary...like things do in dreams.(是的,相机也许可以非常准确地记录场景,但对我来说并没有意义……我的大部分场景都非常复杂:一半真实一半想象……如同梦境一样。)
2014.10.28 后记
过去半年故地重游再回德比,我特意选择了它的开放日(Opening Day),可以爬塔。德比大教堂的塔楼开放是很特殊的,一年只有几天开放,因为没有志愿者来导游,此刻我已经游历过绝大部分英格兰大教堂,因此再看到德比大教堂的时候,我已经把它降级到我个人喜好的最差的一级,除了塔楼之外,它和伯明翰大教堂并无太大区别,特别是室内空间。但我思考的方式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的格局、它的风格发展历史和这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所以我一进教堂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能不能告诉我这座塔楼的历史?(因为第一次来的时候他们告诉我这座教堂的塔楼是英国第二高,但事实上显然不是,说不定前20都排不进。)大多数英格兰的教堂都不是一次建成的,德比大教堂也不例外,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建造而成,历史最悠久的是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塔楼,建于1510-1530年,塔高212英尺(64米左右),共有189级台阶,在当时是英国第二高塔楼(It was then the second tallest church tower in the country at 212 feet)。教堂中有个比较特色的隔断,是在18世纪由James Gibbs设计、当地手工匠Robert Bakewell打造的铁艺中殿屏栏,一般的教堂是很少见在中殿作出隔断的(在西班牙的一些教堂中会有这样的空间分隔),这样的做法似乎在强调教堂最后背景的重要性。在教堂的介绍里,他们这样评价自己的屏栏:……Together they have succeeded in creating a truly unique atmosphere of openness and accessibility,这个评价充满了有趣的建筑学对空间的认识:做了隔断反而让人感觉到了开放性和进入性。后来我和牧师的交谈中才知道,很早以前主教做礼拜和普通人做礼拜是分开的,是有级别差异的,尽管后来这种制度消失了,但空间的分隔习惯却保留下来了。
正当我按照一般教堂的日照情况准备拍照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我错过了正面的最佳拍摄时间,11点它的正面(东面)就没什么太阳了,看来这座教堂大门的朝向并不是正西的。
这座教堂还有个二楼的夹层,离吊顶很近,此时教堂正在进行吊顶的重新粉刷,他们正打算将原来粉红色的涂料换成白色,两位设计师正在讨论这样会不会好看。我又明知故问问他们,这座教堂是不是石头造的,他们回答我当然是,只是这座教堂的扩建正好在那个崇尚石膏的特别年代,白色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而且那个时候德比还不是教区主教堂,所以经济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原因,如此看来这个有点寒酸的风格也就情有可原。
老奶奶建议我参加11:45的爬塔,因为可以看12点的敲钟仪式。爬塔的时候,有个孩子问志愿者,这些历史悠久的石头上为什么刻着字,原来是很早以前采石的石匠把自己的名字或者记号刻在石头上,用这种方式来拿回自己的报酬。在高高的塔楼上,志愿者指着不远处一座有5个白色窗户的小教堂说,很久以前那里是一片神秘的森林,充满了未知和危险,进入森林的人们会在进去之前在这个教堂祈祷平安。在爬塔的过程中,我经过了这个Ringing Room平台,这个钟有点像八音盒的设计,只是更大型一点。钟是用军队的炮筒改造而成,每个礼拜7天,钟声并不相同,每一天都会被往前推进一点。
在这个电子时代,我们本可以用更高效和精准的方式播放音乐,但教堂的传统就是这样,哪怕用铁丝铁环进行丑陋的维修,也要保持着那种古老的仪式感,这让我尤其钦佩。今天的音乐是一首支持诺丁汉森林足球队的歌,志愿者遗憾地调侃说哪天我们有首歌可以支持我们德比足球队就好了。
德比大教堂对于钟声有自己很独特的见解,它的官网上说:“They are the loudest of the servants that proclaim the presence and vitality of this marvellous building”,我觉得这段文字就应该直译为:钟声是最响亮的仆人,它们宣称着这座奇妙的建筑物的存在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