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美索不达米亚的“代币(token)”

美索不达米亚(现伊拉克)的农业用水来自小亚细亚东部的高山融水,水资源严重缺乏。为了保证充足的农业用水,当地人需要大量地修建堤坝、水渠、蓄水池等水利设施,而城市作为建筑中心也在美索不达米亚各地发展起来。

在城邦之中,神官按照日历指挥农业生产,农田被视为“城市守护神的土地”,对城市经济进行管理的并非国王和商人,而是神殿。

据推测,农民收获的小麦被收进神殿的仓库统一管理,神殿则支付给农民与缴纳的小麦具有同等价值的“代币”。这个代币就是刻有几何图形的黏土板。

之前人们认为,最早的代币是城邦出现早期大量制造的长约2厘米的几何形状黏土制品,用于“对神殿仓库的物品进行管理和交换”。但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当时人们使用的不是单纯的代币,黏土板上刻出的图形还可以表示物品数量。

美索不达米亚的“代币”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现在很难知晓当时的实际情况,但在城市内部用神殿发行的代币来充当“交换证”换取小麦等物品,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过,代币只是在共同体内部流通的钱,限于在共同体内部使用。而且由于小麦无法长期保存,所以有人认为代币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失去价值。

因为钱就是物品的“交换证”,所以对神殿来说,只要根据账本发行代币,保障代币与小麦之间的交换权,那么即便用不易保存的黏土做代币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共同体之外的牧民来说,这样的代币没有任何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