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理论与实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会计的定义

一、会计的本质

会计的定义是会计的核心问题,它表明了会计的本质。会计的本质既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要求,又是指导会计实践活动的具体需要。

纵观会计理论的发展可以发现,对会计的认识不仅受到会计实践发展水平的影响,还受到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规律认识程度的限制。此外,科学技术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也对人们科学地认识会计起着较大的推动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实践和认识的双重影响,会计的本质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目前,中外会计界关于会计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两种观点。

(一)会计信息系统论

会计信息系统论将会计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和控制各种企业或组织的经济活动,而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方法和技术组成,并由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用以处理经济数据、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整体。该思想最早起源于美国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他在《 Structure of Accounting Theory》(1953)中指出,“会计是一种特殊门类的信息服务”“会计的显著目的在于对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某种有意义的信息”。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美国会计界开始倾向于将会计的本质定义为会计信息系统,如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发表的《会计基本理论说明书》(ASBOAT)指出:“从本质上说,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从此,这个概念就开始广为流传。

该观点拥有较多的支持者,对我国会计学界有着很大影响,许多会计人投身研究、阐述观点,对会计的本质进行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讨论,逐步完善和发展了会计信息系统论。我国较早接受该观点的会计学家是余绪缨教授。他在1980年《要从发展的观点看会计学的科学属性》一文中首先提出了这一观点。葛家澍、唐予华于1983年提出的“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会计管理活动论

会计管理活动论继承了会计管理工具论的核心,吸收了最新管理科学思想,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这也成为当前国内外会计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将会计视为一种管理活动,在西方早已存在。“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将会计活动列为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美国人卢瑟·古利克(Luther Gulick)则将会计管理列为管理化功能之一;20世纪60年代的“管理经济会计学派”(Managerial Economics and Accounting School)则认为进行经济分析和建立管理会计制度就是管理。

该观点同样拥有较多的支持者,有很大的学术影响,已形成较为系统的“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学说的理论体系。我国最早提倡该观点的是杨纪琬、阎达五,他们认为“会计”和“会计管理”是同一概念,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方面看,会计不仅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

除上述观点外,还有管理工具论、管理环节论、价值管理控制系统论、会计价值信息控制系统论、经济信息控制系统论等。

在我国,结合会计的所有特性,一般将会计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自身所具有的功能,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具体体现。

会计职能是会计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它随着会计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完善。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术界就开始在较大范围内对其进行讨论,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为会计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到20世纪90年代后,这种研究则渐趋式微。相对而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会计职能的研究甚少,近20年来的理论研究基本上是针对会计目标开展的。美国早期研究中也曾有对会计职能的论述,如佩顿的《会计理论》中提到,“会计的职能(function,1922)就是记录、分类、整理与提供价值的数据,以便(主体)的所有者和代表(即管理者)在处置(disposal)时能周全地(wisely)使用资本”。会计的职能有很多,但大多数人普遍认为会计的基本功能应当概括为两个,即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

核算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核算的基本内容包括: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以及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2)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应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3)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所谓连续性,是指对各种经济业务应当按照其发生的时间顺序依次进行登记而不能有所中断。所谓完整性,是指凡是会计核算的内容都必须加以记录,不能遗漏。所谓系统性,是指会计提供的数据资料必须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形成相互联系的有序整体,而不能杂乱无章。只有依据连续的、完整的和系统的数据资料,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考核其经济效益。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通过由社会会计监督、国家会计监督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组成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对各单位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审查,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

社会会计监督主要是由注册会计师完成;国家会计监督主要由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和保险监管等机构从经济业务的合法、合规性等方面进行监督;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与牵制制度;重要事项的监督和制约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等。

现代会计的监督职能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核算职能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货币监督。

(2)会计监督是在会计核算各项经济活动的同时进行的,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是指会计部门在参与制定各种决策及相关的各项计划和费用预算时,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和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同时也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指导。事中监督是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对已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调整经济活动,使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事后监督则是指以事先制定的目标、标准和要求为准绳,通过分析已取得的会计资料,对已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考核评价。

会计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就失去存在的意义;没有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就失去存在的基础。

三、现代会计的分支

随着企业公司制的建立和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会计逐步演化为两大分支:一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及其决策需要的管理会计,或者叫对内报告会计;二是服务于企业外部使用者信息及其决策需要的财务会计,或者叫对外报告会计。

财务会计主要依据公认会计准则对企业发生的会计事项通过一系列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程序,为政府、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各个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信息。

管理会计根据企业内部管理部门的需要,提供其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其职能是预测决策、预算分析和考评。具体来说,管理会计信息从参与企业预测开始,根据短期、长期预测的资料,帮助管理层做出相关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根据经营决策与投资决策资料,帮助管理层制定出企业的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根据目标编制全面预算并予以控制;依据预算与控制资料,定期进行责任单位的业绩评价和考核。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联系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是适应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结果,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最终目标相同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现代会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服务。

2.相互分享部分信息

在很多情况下,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完全可以由财务会计系统提供,而不必分别建立自己的信息源。由于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

3.具有共同的纽带

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纽带,作为对外披露信息的财务会计的组成部分,成本会计提供了存货和销售成本信息等内容,而管理会计则正是从企业成本性态研究中发展起来的。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的目标与职能不同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也正是因此,两者的职能不同,管理会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财务会计主要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

2.信息反映会计空间和时间不同

在空间上,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更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同时兼顾企业主体;而财务会计往往只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在时间上,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而财务会计信息则大多为过去时态。

3.法规的制约程度不同

财务会计工作依据会计准则进行,相对成熟的体系形成了通用的会计规范和统一的会计模式,财务会计核算时要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这使得财务会计工作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而管理会计则不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和约束,管理会计适用的方法灵活多样,相对财务会计而言,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尚不健全,因此工作程序性较差。

4.信息的计量手段和载体不同

在信息的计量手段方面,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符合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原则和要求,而管理会计在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时,除了价值单位外,还经常使用非价值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部分单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不强求计算精确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在信息的载体方面,财务会计对外公开提供信息时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固定报告日期的财务报表,而管理会计大多以没有统一格式、不固定报告日期和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告为其信息载体。

四、我国财务会计框架的基本内容

财务会计框架,也称财务会计概念结构,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解释,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个章程、一套目标与基本原理相互关联且有内在逻辑性的体系。这个体系能导出前后一贯的会计准则,并指出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的性质、作用与局限性。也就是说,财务会计框架是一套将目标和有关联的基本概念联结起来的体系,是用来指导并评价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框架。

我国财务会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

(1)第一层次包含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和会计假设三项内容。会计目标主要确定以下三项内容:①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②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③财务会计可提供什么信息。在充分考虑会计对象和会计假设的情况下,会计目标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

关于会计对象,理论界尚有争论,有的人认为是价值运动(含价值增值运动);有的人则认为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等,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会计假设是由财务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决定的若干基本前提,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

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和会计假设都受会计环境的影响。会计假设由客观环境所决定;会计对象来自于财务会计的客观环境;会计目标则反映使用者的主观意图。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处于同等地位。

(2)第二层次主要包括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三项内容。受会计基本假设的制约,考虑财务会计的目标,会计对象应该具体化。为了实现会计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计信息应具备规定的质量特征。为了正确地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必须坚持一般原则。

(3)第三层次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与财务报告四项内容。根据会计对象确认与计量的概念和标准,将应由财务会计系统处理的数据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计量、记录,并通过财务报告,转变为有用的会计信息,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