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从法兰克王国到法兰克帝国
尽管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527—565年在位)于公元533—553年先后击败汪达尔人和东哥特人,一度恢复了对北非和意大利的直接统治,但是长时期的拉锯战也毁灭了意大利。查士丁尼去世后,一支新的日耳曼蛮族伦巴第人(Lombards)又入侵并占领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在北非,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于公元7世纪下半叶彻底终结。高举伊斯兰教大旗的阿拉伯军队横扫地中海南岸,于公元8世纪初攻入西班牙并击败了西哥特人,将伊比利亚半岛纳入伊斯兰世界达数个世纪之久。在这“黑暗”的动荡年代,只有高卢地区的法兰克人得以在相对安宁的气氛下稳步发展。
法兰克王国(公元511年)
法兰克人最早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公元3世纪,当时他们从莱茵河下游出发,一度横扫高卢全境。在这之后,法兰克人与其他日耳曼人一样,以罗马同盟军或者雇佣军的名义留在了罗马边境地区。公元5世纪初,西罗马帝国陷入混乱,法兰克人中的一支萨利安—法兰克人(Salian Franks)再次涌入高卢北部。这一次他们留下来不再走了。
公元481年,年仅15岁的克洛维一世(Clovis I,466—511)成为萨利安—法兰克人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法兰克人各支派联合起来,相继击败盘踞在高卢中部的最后一支罗马军队、高卢南部的西哥特人以及今天德国南部的阿勒曼尼人(Alemanni[2],控制了整个高卢地区,建立了法兰克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481—751)的统治。
法兰克人群像,下图左三和左二为克洛维夫妇(A.Kretschmer作于1882年)
公元508年,在信奉天主教的妻子影响下,克洛维率领他的部下皈依了罗马天主教。[3]此举一方面有助于改善法兰克人与当地原本就信奉罗马天主教的高卢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教派思想林立和东、西方教会不和的时代,这也使他和他的法兰克人成为罗马教皇和罗马天主教会的天然盟友,为日后法兰克人统一西欧打下精神基础。
克洛维受洗(作于公元9世纪)
图尔之战(C.de Steuben作于1837年)
公元732年,法兰克人在法国西部的图尔(Tours)附近击败来势汹汹的阿拉伯军队,终结了阿拉伯人的扩张势头,挽救了基督教欧洲。这次战役的领导者是墨洛温王朝的王室总管(或称为宫相)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688—741),他所在的加洛林家族这时已经成为法兰克人的实际统治者。公元751年,查理·马特的儿子“矮子”丕平(Pepin the Short,751—768年在位)[4]取代墨洛温家族成为法兰克王国的新统治者,建立了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s,751—987)。在他的登基仪式上,罗马教皇的使节为他行涂油礼。此举首开由教会为国王加冕的先例。在当时,罗马教会正急于摆脱东罗马帝国皇权束缚而树立自己的权威,而“矮子”丕平也希望为他的篡位找到一个合法的借口。在这种情况下,教会与王权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并从此携起手来,开创欧洲历史新的进程。[6]
教皇使节为矮子丕平加冕(J. Fouquet作于15世纪)
为回报教皇,矮子丕平领兵击败盘踞在意大利的伦巴第人,将罗马周围的一大片土地直接交由教皇管理,建立起所谓的教皇国(Papal States,756—1870年)。
“矮子”丕平的继承人就是西方中世纪最伟大的君主查理大帝(Charlemagne[5] 768年成为国王,800—814年为皇帝)。他带领法兰克人先后击败周边的各个日耳曼部落,除了已经被阿拉伯人征服的西班牙之外,第一次将包括现代德国在内的几乎整个西欧大陆纳入到一个统一政权之下。这是旧罗马帝国即使在最强大的时候也没能达成的伟业。然而这个帝国的影响力也仅仅局限于西欧大陆,从未将视野扩大到地中海周边的其他区域。
据信是铸造于公元812—814年的银币,其上应为查理大帝头像
这是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这时候起,旧时的以地中海为中心倡导欧亚非一体化的希腊罗马文明被以欧洲大陆为中心的新文明所取代。一个独立的新欧洲已经到来。
正在抄写典籍的修道士(作于公元9世纪)
查理大帝不但十分骁勇善战,而且大力支持教育和艺术事业。他真诚希望能够将先进的地中海文化传入他所统治下的野蛮和半野蛮民族之中。他不但在百忙的国事之余请来教师指导自己学习算术、语法、修辞和天文学,还大力支持修道院设立学校,不分男女,为民众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他鼓励修道士誊写拉丁古典书籍。得益于他的推动,我们今天能够读到的罗马文学作品有90%都抄写自加洛林时代。[7]在他的庇护下,许多不堪正在东罗马帝国掀起的“圣像破坏运动”(Byzantine Iconoclasm)迫害的拜占庭艺术家涌入查理大帝的帝国,将希腊古典艺术传进野蛮的法兰克人中,掀起了一股小型的“文艺复兴”运动。
公元800年圣诞节,查理大帝来到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做祈祷。就在他专注祷告时,罗马教皇利奥三世(Pope Leo Ⅲ,795—816年在位)突然拿出一顶皇冠戴在他的头上,宣布他为已经空位300多年的西罗马帝国新一任皇帝。就在这一加冕事件的三年前,名义上统治西方[6]的东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六世(ConstantineⅥ,780—797年在位)被他的母亲伊林娜太后(Irene)弄瞎双眼并废黜,伊琳娜自立为皇帝(797—802年在位)。她是18世纪俄国伊丽莎白女皇(Elizabeth,1741年发动政变上台,1741—1762年在位)之前西方历史上仅有的依靠自己的力量登基的女皇帝,在当时并不为正统人士所认可,因而利奥三世的这一举动被解释为是使罗马帝国得以延续的必要措施。在此后许多世纪的西欧编年史上,查理大帝一直是作为罗马帝国的第67个统治者君士坦丁六世之后的第68位皇帝。[8]尽管东罗马帝国不久就有了新的皇帝,但它已经远离西方而去了。公元812年,东罗马帝国终于承认查理大帝所拥有的西罗马帝国皇帝称号,并从此放弃了对西方地区名义上的统治权。
查理大帝加冕(拉斐尔作于1514年)
在查理大帝之前,罗马帝国皇帝都是由元老院和军队推立的。主教只是受皇帝委任代为管理教会事务的官员。向来只有皇帝批准主教和教皇的任命,从来没有教皇加冕皇帝的先例。为了替罗马教皇这种突如其来的权力寻求一个“合法”的依据,罗马教会甚至伪造文件以“证明”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306—337年在位)曾经将统治意大利和整个西方的权力授予罗马教皇。尽管加冕仪式之后教皇仍然像从前一样向皇帝行臣属礼,但这一史无前例的事件清楚地表明,基督教已经成为决定中世纪历史进程的最重要因素。一个信仰的时代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