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号(英国)
在南美无畏舰军备竞赛的影响下,智利海军于1912年7月委托英国“阿姆斯特朗”船厂,订购了2艘超级无畏舰。次年2月,首舰“海军上将拉托雷”号(Almirante Latorre)开始建造,但由于“一战”的爆发,建造工程于1914年8月被迫中断。直到1918年2月底,搁置了三年多的“海军上将拉托雷”号才被英国皇家海军重新购入,但英国却将其作为航母继续建造,舰名更改为“鹰”号。
完成海试工作后的“鹰”号,照片摄于1921年。注意此时岛式建筑上还只有一根烟囱
依照英国海军造舰部主任戴恩科的建议,舰上计划安装一条长195米的全通飞行甲板,设置两部升降机和一个长122米的机库。此舰的很多设计都和“竞技神”号保持一致,最主要的一点便是放弃原先的双舰岛设计,仅在舰体右舷安装一座39.6米×5.5米的窄长型岛式建筑,内置罗经平台、飞行指挥台和飞行员待命室。如此考虑的目的在于设计人员得知,大多数飞行员在起飞后都习惯于向左拐。因为英国海军飞行员所驾驶的“骆驼”战斗机向右拐时,在大型转子发动机的螺旋效应作用下,机身经常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倾向,容易造成飞机坠毁。在借鉴了“百眼巨人”号的设计改进后,英国皇家物理研究所继续进行了大量的风洞试验,以最终确定岛式建筑的位置和外形。此外,根据大舰队司令大卫·贝蒂(David Beatty)的要求,该舰增加了152毫米火炮的数量,但防空火炮的数量却进行了削减,因为在贝蒂看来,这种战舰的防空工作完全可以由舰载机来完成。
“鹰”号(1924年)
1918年6月,设计稿获得英国海军部最终审核通过。由于“一战”的结束加之智利政府出面,希望收回这艘原本早已被他们订购的战舰,因此建造工作一开始显得十分缓慢,甚至面临着停工的危险。直到1919年11月,改建工作才算正式步入正轨。由于“鹰”号原先为战列舰设计,因此过重的舷侧防护全部取消,这让排水量减少了足足7000余吨。舰体布局上,全通式飞行甲板的前后各设有一部升降机,为了解决全通式飞行甲板烟道处理和舰桥机能的不足,首次在飞行甲板右侧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双烟囱和三角桅合一的上层舰岛建筑。借鉴新建的“竞技神”号航母,燃煤锅炉更换为32座燃油锅炉。但舰上还安装了大量的中口径火炮、水下鱼雷发射管以及用于吊放水上轰炸机的起重机等累赘设备。同时,为了对32座锅炉进行排烟处理,“鹰”号采用了英国航母中为数不多的双烟囱布局,使内藏烟道的舰岛长度、宽度均占用了飞行甲板的两成左右——这其实是“鹰”号整个设计中最为亮眼的一点。要知道在此之前的英国航母,都无一例外地选择将上升烟道横置于机库甲板的前后处下层,并通过两舷侧排烟的方式完成废气的处理工作。
驶入马耳他进行物资补给的“鹰”号,照片摄于1940年10月。注意舷侧甲板下的102毫米火炮均未被拆除,“鹰”号是英国第一批建造的多艘航母中,唯一一艘在“二战”开始后仍保留多门大口径火炮的航母
在地中海海域参加英国皇家海军多航母战术演练的“鹰”号,照片摄于1928年
完成第一次改造工作后的“鹰”号,照片摄于1933年。该舰于1932年开始接受一次较大的防空武器改进换装,由于施工人员紧缺,换装工作直到1933年4月才完成
“鹰”号特写,注意舰岛后方用于吊放水上飞机的起重机。该装置原打算用于吊放水上飞机,但在后来的服役中基本没有发挥作用,最后只能作为吊运补给物资使用
“鹰”号在1939年开始陆续装备了18架“剑鱼”鱼雷机,也成为日后夜袭塔兰托的一大成功因素
作为英国皇家海军唯一一艘从无畏舰改装而来的航母,半完工状态的“鹰”号又在朴次茅斯港外海进行了一系列飞机起降和航行测试,直到1921年5月才开始舾装。在1924年2月进入英国海军服役之后,2.2万吨级排水量的“鹰”号一直都是英国最大的航母,一直保持到重名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母于1938年11月服役为止。在1936年的养护性修理中,该航母还增加了6具阻拦索,但却没有安装弹射器和应急阻拦网,这也多少限制了该航母在“二战”中的表现。“鹰”号的服役轨迹很广,先后在马耳他、埃及等地驻扎。“二战”爆发后,该舰被紧急调回欧洲,参与英国皇家海军在地中海的战事。期间,“鹰”号的“剑鱼”鱼雷机中队击沉了意大利海军的2艘驱逐舰和1艘潜艇,另一支“角斗士”战斗机小队则击落至少6架敌机。1942年8月11日晨,“鹰”号在参与向马耳他运输补给的“支柱”行动中,被德国U-73号潜艇发射的4枚鱼雷击中,不到8分钟便倾覆沉没。
负责向马耳他岛运送16架“喷火”战斗机的“鹰”号,在其前面的是参与运输任务的战列舰“马来亚”号(HMS Malaya),照片摄于1942年3月。为了抵御德、意空军可能发起的空袭,“鹰”号在甲板前部和舰岛顶部临时增加了多门防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