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步入新的体制转型时期和经济发展阶段,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面临着诸多新形势和新要求。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主要有生产成本变动、需求结构变化、短期资本流动和外部因素冲击等方面。因此,收入增加、与城镇化推进带来的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国际化和农产品金融化趋势带来的货币和资本因素突显又及农业区域化水平提升导致的气候影响强化与风险加快积累构成了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面临的主要新形势。
(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质量提升阶段,部分重要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下降
中国已经进入了中高等收入阶段,城镇化进入质量提升快速通道,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快速推进,城乡居民消费正在由温饱型的农产品消费向小康型的工业品消费阶段过渡,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农产品需求呈现刚性增长,直接拉动农产品价格攀升,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农产品的波动幅度和频率。一方面,居民收入迅速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使得又基本生存需求为目标的粮食等农产品需求减少,高端农产品需求开始井喷,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将更多表现为高端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并进一步带动整体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另一方面,在城镇化推动下,农村人口减少,相应地其农产品消费从“自给型”转变为“商品型”,整体农产品需求增长较快,进一步拉低了重要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由此强化了农产品的价格波动。
(二)农业生产要素成本刚性上涨,重要农产品价格从“低位”调控走向“高位”调控
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阶段,成本上升和产量波动使得农产品开始进入价格上涨阶段,在短期内加剧了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一方面,工业化进程在带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上升,再加上能源、原材料的上升,对农产品成本形成全面的推力。另一方面,由于农业对工业品的使用达到饱和,劳动效率提升缓慢;同时,由于比较效益的问题,部分农业生产要素向工业转移,尽管这其中有机械代替人工因素,但农民对农业的依赖明显降低。这些都内在的强化了农产品产量的波动,进而造成农产品价格的频繁波动。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使得农业生产机会成本加大,直接导致农业生产要素大进大出,由此引发造成产量大增大减,使得农产品价格呈现出较为频繁的波动性。同时,在农产品要素价格高企引致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的条件下,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从“低位”调控走向“高位”调控,社会的关注度和敏感度不断增强,调控的成本不断上升,难度不断增加。但是,同时还应该看到是,中国步入了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能力也相应增强,为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有效的物质基础。
(三)中国农业国际化程度逐步加深,国际市场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向国内传导增强
随着贸易全球化步伐逐步加快和中国农业产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近年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联动性显著增强,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包括玉米、大豆、棉花和食糖等外向型农产品价格的传导影响日益加深。特别是2008年之后,国际农产品市场越来越受到石油价格的不稳定性、生物能源的进一步开发使用、自然灾害、主要出口国的出口管制政策等非传统因素的干扰,价格波动频率增加,价格波动幅度增大,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剧的态势愈演愈烈。这种情况下,中国重要农产品价格调控就不能仅仅盯住国内市场,还要广泛关注国外市场,并要特别监视主要外向型农产品的国际价格波动趋势及其传导途径,由此大大增加了国内农产品价格调控的难度。
(四)部分重要农产品金融化趋势加强,货币因素成为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的重要力量
重要农产品金融化趋势开始逐步增强,国内外资本对农产品的炒作愈加明显,使得货币因素在农产品波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强。近年来,电子盘交易等新兴交易方式已经成为大宗农产品的重要交易方式,但是由于这些交易规则混乱和监管不力,投机行为层出不穷。目前,我们国家已经允许大豆、豆油、玉米、早籼稻、白糖、棉花、小麦等农产品在期货市场中交易,这就促使了一些垄断集团又及一些投机商用大量的资金来操控这个市场的现货,并同步控制期货市场,通过高杠杆博取巨额利润,由此产生了农产品价格的短期大幅波动。同时,国外大宗商品市场成为国际游资的重要投机对象,全球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率和幅度逐步增强和加大,随着中国农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将带动国内农产品的波动。
(五)部分重要农产品生产区域格局发生变化,“区域生产、全国消费”给价格调控带来新难题
近年来,中国农业区域化和规模化水平逐步提升,在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同时也强化了集中生产的损失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产品价格呈现波动趋势。一方面,中国农业区域化水平提升,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的生产组织性和市场组织性,稳定了农产品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产品价格的频繁波动起到了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规模化生产和集约经营也导致了风险积聚,在农产品价格出现波动的情况下,农产品大运量、长运距调运可能造成流通损失,也无法起到快速平抑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与此同时,近些年,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中国干旱、洪涝、冻害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农业区域化和规模化水平的提升反而集中和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产量风险,造成农产品产量大幅波动,从而导致价格的频繁波动。
执笔人:曾铮
参考文献
(1)[美]弗里德曼 著,蔡继明、苏俊霞译.价格理论[M].华夏出版社,2011.
(2)顾国达,方晨靓.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分析:基于国际市场因素影响下的局面转移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0(6).
(3)黄先明,邱晓平.我国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
(4)李国祥.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分析及其调控思路[J].农村金融研究,2011(8).
(5)冷崇总.我国粮食价格波动问题研究[J].价格与市场,2008(7).
(6)钱正鑫,张杰铭.竞争性市场下价格支持的效用:对我国粮食价格补贴政策的福利分析[J].财贸研究,2006(3).
(7)[美]瓦里安著,费方域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王超,鲍锋.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成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1(4).
(9)王振霞.我国食品价格波动原因及价格稳定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2011(9).
(10)徐雪高.新一轮农产品价格波动周期:特征、机理及影响[J].财经研究,2008(8).
(11)张利庠,张喜才.外部冲击对我国农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J].管理世界,2011(1).
(12)曾朝宗.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经济学研究[J].价格月刊,2009(2).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将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文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提法,修改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提法,更加突出了重要农产品的重要性,明确界定重要农产品的概念,对推进相关理论和政策研究十分必要。
[2]参见Jean-Yves Chow等(2012)。
[3]参见Jean-Yves Chow等(2012)。
[4]食品零售价格指数用各产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增长率表示,农村家庭经营纯收入农村家庭农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和渔业收入加总后的增长率表示。
[5]具体调研设计和调研过程,在此不作描述;如感兴趣,可又向课题组索取调研具体过程及实证结果的全套资料。
[6]重要农产品价格的过度上涨会加重城市低收入者的生活成本,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价格的过度下跌容易导致价低伤农,破坏农业生产能力。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外溢性特征,一旦价格出现大幅、持续异常波动,完全依靠市场难又自动恢复基本均衡,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出现长期利益的双重损失,需要政府又“看得见的手”来弥补市场失灵,引导市场形成真实合理的价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7]稻谷、小麦、玉米相比小米、高粱;猪肉相比牛羊鸡鱼肉;棉花相比丝麻;大豆、油菜籽相比其他油料,食糖、重要蔬菜等相比其他替代农产品更具有基础性和需求刚性,影响的农业生产者、加工企业就业人员、城市消费者的数量更大。
[8]由于大豆主要用作榨取植物油,且国际上通常将大豆作为油料作物,因此本研究将大豆纳入油料范畴进行研究。
[9]从调研实证结果看,禽蛋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某些重要农产品的特征。但是,禽蛋生产周期比较短,加之从近年禽蛋价格变化趋势可又看到,禽蛋价格波动具有一定周期性,但波动周期较短,依靠市场机制的力量在短时间能恢复到准市场出清的价格水平。因此,就现阶段而言,本研究认为重要农产品范畴中暂时不宜包括禽蛋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