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吃得对,哺乳更顺利
母乳里的“原初能量”
前奶含免疫蛋白
每次宝宝吃奶最先吃到的部分就是前奶,看上去比较稀薄,但前奶富含水分和蛋白质。先分泌出来的前奶,蛋白质质量高、脂肪含量低,看起来比较稀,但里面含有大量的免疫蛋白,对提高宝宝的免疫力有极高价值,这是任何配方奶都无可比拟的。
后奶能为宝宝提供热量
前奶吸完后,后奶就来了。后奶色白而且比较浓稠,这是因为后奶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营养素,它能为宝宝提供足够的热量,使宝宝有饱腹感。
奶水清,是妈妈吃得没营养吗?
奶水清,是因为妈妈的乳汁含有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妈妈的前奶,一般看上去都是“稀拉拉”的。
很多宝宝常会有便秘、尿黄、眼屎多、口舌生疮等症状。这些症状多是由各种细菌、病毒引起的,或是排泄功能不好所致。
春季和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是这些炎症的高发期,但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少“中招”,因为母乳中含有水分,能满足宝宝身体所需。有些新妈妈觉得前奶太稀,没多大营养,就想挤掉后再让宝宝吸后奶,这是错误的做法。
喂奶期间多喝水能让奶水更充足吗?
在喂奶期间,妈妈要做到膳食均衡,适量吃一些汤汤水水的食物,这样有助于乳汁的分泌。水更是必不可少的,哺乳妈妈应该适量喝点温开水。
除了白开水之外,妈妈不要忽略日常食物中的汤汁,适量多喝汤水。奶、粥、饮品对母乳分泌有一定帮助。哺乳期每天饮水或汤的总量在2100毫升左右。但有的哺乳妈妈也会发现,喝了过多的汤水并不能明显增加泌乳量。
哺乳期妈妈须适度补碘
孕期准妈妈和哺乳期妈妈都属于碘缺乏的高危人群,而碘缺乏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严重时可能会使宝宝变“傻”,即为克汀病。
在孕期,胎儿需要准妈妈提供甲状腺激素来完成大脑发育,也需要从母体获得碘来完成甲状腺和神经的正常发育。
在哺乳期,母乳喂养的宝宝也需要从母乳中获得碘。0~2岁是儿童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碘缺乏,就会造成儿童碘缺乏症,导致身体和认知发育障碍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因碘缺乏造成儿童智力损失5~20个智商(IQ)分,国内估计儿童损失10~15个百分点。因此,母乳喂养期的妈妈,如果从食物中不能获得足够的碘,就可能会导致宝宝碘缺乏,严重的就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孕期每天推荐摄入碘230微克,哺乳期每天需要碘240微克,其实每天摄入碘600微克以内都是安全的。而普通成人碘的推荐量仅为120微克。言外之意,准妈妈和哺乳期妈妈需要的碘是普通人群的2倍,以此来完成胎儿及宝宝对碘的需要。母乳喂养的宝宝完全依靠母乳作为碘获取的来源,每天需要90~100微克的碘。宝宝会用这些碘来完善自己的甲状腺发育及分泌甲状腺激素。
每天摄入碘600微克都是安全的,有缺乏风险的就要补充碘补充剂。当然,有甲状腺异常的妈妈需要事先咨询一下医生再补碘。
哺乳期吃水果有讲究
妈妈在吃水果时也要有一定的讲究。通常情况下可以直接进食常温下的水果,必要时可以适当加热一下。尽量保证每天有一定量水果摄入。
不同水果的营养价值各异,香蕉含有丰富的钾,猕猴桃、草莓、樱桃、鲜枣、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苹果含有钾以及抗氧化的黄酮等。但水果不宜过多摄入,每天300~400克即可。
妈妈吃水果宝宝会拉稀吗?
老辈人相信坐月子时不能吃水果,否则妈妈和宝宝的身体都会受损。实际上,为了母子健康,哺乳期妈妈必须适量吃些水果。
哺乳期的母亲一定要保证饮食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宝宝通过母乳摄取这些营养元素。这就需要哺乳妈妈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妈妈饮食均衡才能保证母乳中的营养也均衡。
Tips
乳汁分泌不完全靠做“水牛”
哺乳期妈妈要做“奶牛”,但不一定要逼着自己做“水牛”。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一般女性每天适宜饮水量为1500毫升,哺乳期妈妈每天饮水量为2100毫升,不需要过量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