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人工智能分类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已经开始多层次地获取知识来解决问题。其发展的趋势直接表现为充分利用现有的海量数据及社区力量:第一是从人工知识表达发展为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学习技术;第二是从分类型处理的多媒体数据转向跨媒体的认知、学习和推理,这里讲的“媒体”不是新闻媒体,而是界面或环境,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第三是从追求智能机器到高水平的人机、脑机相互协同和融合;第四是从聚焦个体智能发展为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群体智能,它可以把很多人的智能集聚融合起来,变成群体智能;第五是从拟人化的机器人转向更加广阔的智能自主系统,如智能工厂、智能无人机系统等。因此,根据人工智能推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强人工智能[7],如表2-1所示。
表2-1 人工智能分类
(1)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ANI)指不能真正实现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机器智能。这些机器表面上看是智能的,但并不真正拥有智能,也不会有自主意识。迄今为止的人工智能系统都是实现特定功能的专用智能,因此都是弱人工智能。比如战胜围棋大师的AlphaGo 也是弱人工智能,因为它只会下棋。目前的主流研究仍然集中于弱人工智能,如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
(2)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指真正具有思维的机器智能。这样的机器有知觉和自我意识,可分为类人(机器的思考和推理类似人的思维)与非类人(机器产生了和人完全不一样的知觉和意识,使用和人完全不一样的推理方式)两大类。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达到人类水平的、能够自适应地应对外界环境挑战的、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称为“通用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或“类人智能”。强人工智能不仅在哲学上存在巨大争论(涉及思维与意识等根本问题的讨论),在技术研究上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目前,强人工智能鲜有进展,许多专家认为在未来几十年内也难以实现。
(3)超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ASI)在几乎所有领域,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都比最聪明的人要聪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