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一)汉语语音、词语、语法的特点与教学
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与其他外语(如日语、英语)教学一样,可取国外外语教学法诸流派的长处,融合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所谓自身特点,指的是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以及伴随而来的认知特点。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汉语语音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的音节由声韵调构成。一个音节中辅音和元音互相间隔,没有两个辅音连用的情况。这与其他语言(如英语、俄语等)有较大的差别。对于习惯于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的人来说,汉语的声韵相拼,容易掌握;困难的是附在音节结构上的声调。即使是日本和韩国学习者在声调的掌握上也存在着自己的难点。因此,语音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声调的操练上。
(2)汉语声母可按发音部位(如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面音、舌根音等)和发音方法(如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擦音等)来分类或分组。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声母在发音部位方面的偏误主要是唇齿音与舌根音相混,舌尖音平翘相混;在发音方法方面的偏误主要是鼻音发成边音,清音浊化,送气音送气不足等。对此,教学要注意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理论和实践,加强对比练习。
(3)汉语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外国人学习汉语韵母在单韵母方面的问题是嘴唇圆展的控制,以及把单韵母复韵母化;在复韵母方面的问题是滑动过程的把握,有的把复韵母单韵母化,有的把一个复韵母发成了两个音节,还有对复韵母中的介音处理,有的发音时丢了介音,有的发音时加上了介音,有的发音时换了介音;在鼻韵母方面的问题是,发不准前鼻音,或者发不准后鼻音等。对此,教学要多示范,多练习,多对比,可以利用教具(如发音器官示意图)以及夸张的发音让学习者揣摩、体会,力求发音到位。
(4)汉语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有注音作用。因而学习拼音方案只是准确读出字音的一种辅助手段。汉语字音与字形分离,这对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尤其是欧美学习者)来说,确是个难题。西方拼音文字,音形同步,学习一个词语,知其音大致也能知其形,知其形就能读出其音,音、形可以同时跟义结合起来,一步到位。而汉字音、形分离,学习者学习一个字(词),要分“音—义相连”“形—义相连”“音—形相连”三步走。对此,只有充分利用听觉和视觉,将字(词)的音和形跟外界实物或头脑中的已有概念通过反复出现、反复刺激挂起钩来。
2.汉语词语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词语有趋向双音节的特点。汉语的单音词逐步趋向双音词。因为用双音词来表述(如“桃树、李树”)比单音词(如“桃、李”)所表示的含义明确得多。它延长了语音的时间,减少了同音词,增加了词义信息,这对于外国学习者识记、辨认汉语词语有着重大的作用。词语教学应抓住这个特点进行词的诠释和辨析,帮助学习者加深记忆印象,有效地积累词语。
(2)汉语词语缺乏形态变化。汉语缺少构词形态(如英语的形容词great构成名词greatness)、构形形态(如英语he,his,him分别表示主格、领格、宾格)和分析形态(如英语will have gone表示将来完成时)等,只能依仗词根组合、词序等手段来弥补本身形态的不足。掌握这方面的特点,对于外国学习者学习、认知汉语词语极有帮助。他们学到一个词语,就可直接使用,不必考虑性数格的形态变化,掌握和应用极为方便。因而词语教学可在词素的组合和词序的排列上多下工夫。
(3)汉语词语的词义引申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从不同角度去联想,会引申出一些相关的意义。或者由原来的意义转成新义,或者引申出别的意义,或者新义、旧义一起保留,于是就有了好几个义项。根词的这些义项可分别同其他词或词素组合成一些新词,而这些词之间也因此有了某种联系,串联起来就成为一个词族。汉语词语词义上的特点,给外国学习者学习、积累汉语词语提供了一些条件,对外汉语教学可充分利用词语意义上的联想和联系来帮助学习者记忆。
3.汉语语法的特点与教学
(1)汉语不同层级内部组合的一致性。汉语由词素组合为词,由词合成词组,由词或词组合为句子等几个不同的层级中,运用语序手段而构成的几种关系诸如联合、修饰、陈述、支配、补充等都是一致的。外国学习者只要记忆同一套组合规则,就能辨认或生成词、词组和句子,从而理解语义或表达思想。语法教学应着重进行汉语的组合和扩展训练,帮助外国学习者熟悉汉语词语搭配的习惯。
(2)汉语语序的配对特点。汉语的组合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掌握了语序,实际上掌握了汉语语法的一大半。汉语语序主要有表示陈述关系的主—谓配对,表示修饰关系的定—心或状—心配对,表示支配关系的动—宾配对,表示补充关系的动—补配对。外国学习者凭借着汉语语序规则可理解句子语义并生成无限的句子。语法教学要多注意汉语的配对习惯和配对的语义关系。
(3)汉语语序的变式。汉语语序有一般的常式,也有变式,那就是谓语提在主语前,定语或状语挪在中心语后,以及“把”字句的提宾和“被”字句把受事置于主语位置等等。它们和常式往往可表达同一个意思,但侧重点和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教学中可多做语序上的变换练习,丰富外国学习者的汉语句型和句式。
有过学习外语经历的外国学习者,学习汉语时比一般的学习者进步和提高都要快得多,原因就是可把学习其他外语的一些有效经验用到汉语的学习中来。当然汉语还有其特殊性,这集中反映在汉语语音、汉语词汇和汉语语法上面,外国学习者能够注意到汉语的这些特点,就能提高学习和认知汉语的效果。
(二)学习者有无汉字背景的教学特点
外国人学习汉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汉字背景的,如华裔子女和母语书面语中有汉字的(如日语、韩语)学习者;一种是无汉字背景的,主要是使用拼音文字(如英语、法语、德语等)国家的学习者。这两种学习者学习汉语各有自己的长处,也各有自己的短处。教学应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而,把有汉字背景和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混合编班,犹如复式班教学,往往难以协调好。分析和了解一下这两种学习者认知汉语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认知汉语的特点和教学
(1)听说比读写容易。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大都为欧美人,他们习惯于由若干字母组合的拼音文字,对由几个笔画横七竖八地构成的方块汉字,既看不出可以拼合的读音,又没有字母的线形序列可供读记,完全得依靠整个汉字的字形并外加上一个读音去死记硬认。认读一个汉字,往往要分三步走:“音—义”相联;“形—义”相系;“音—形”结合。不像拼音文字的词,看到词形,就能读出其音;听到词音,就能想象其形,音和形紧紧结合一起,学习一个词“音形—义”一步到位。因而欧美人学汉语,把汉字视为畏途,倾向于走从音到义的道路,舍弃“从形到义”和“音、形结合”这两步。表现在具体的学习上,就是只求能听说,不愿学读写。对他们来说,听说比读写容易得多。虽然汉字本身不表音,但可以依靠汉语拼音字母作拐杖,而字母读音的拼合对欧美人来说乃是驾轻就熟之事,只要了解并记住汉语的语音系统,就能看着拼音读出生词的语音,同时把语音再跟客观世界的实物和意义联系起来。初学汉语时,他们常常从母语中寻找与所学的汉字(词)在某个意义上相对应的词。正由于欧美人学汉语常从单一方面求得发展,所以他们听说能力的提高较之于读写能力要快得多。不过,欧美人学汉语走“音—义”道路,结果会成为“汉字盲”,不利于后续学习的进展,到一定阶段,也会妨碍听说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个特点,教学在发挥欧美人听说领先的优势时,也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教学汉字,让欧美学习者的读写也能跟上,不至于拉下太远。
(2)书写和识记汉字难。汉字对欧美人来说活像一幅幅图画,似乎无规律可言。要能书写、认读和识记,得下一番苦功。首先要建立汉字的笔画观,改变拉丁字母的观念和书写习惯,以适应汉字的笔画。这就是:改弧形为弯曲,改圆形为方形,改斜线为撇捺,化圆点为锋点。其次要了解和熟悉单一笔画及其走向。单一笔画的种类有横竖撇点挑钩折等,其走向不像拉丁字母那样有较多的向上的逆笔,除了钩笔逆向而上以外,大都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要让欧美学习者体会到:汉字字形无论多么复杂,都是由这些基本笔画有序地叠加、镶接、串联而成。
解决了欧美人的汉字笔画观,进而得培养他们汉字的字感。字感包括独体字、合体字和部件。认识和积累独体字,对欧美人学习汉字特别有意义。因为较多的独体字后来都成了合体字的偏旁:它们或者变化为形旁,表示某种意义范畴;或者保留为声旁,表示某种读音。欧美人懂得其中的造字规则,有助于他们认读、联想和记忆。
欧美人可能还会利用其他一些因素来认知汉字。例如笔形奇特的、笔形能意合的、笔形可联想的等等比较有特征的字,较易记住;笔画特别少的、笔画特别繁的,与众不同,也容易记住;出现频率高的字,或者在语境中出现的字,也容易识记。
另外,书写汉字,能够熟悉字的笔画、笔顺、部件、结构等,可加深字的整体形象和附加上去的读音的记忆印象。
(3)利用母语识记汉语词语。欧美人不习惯汉语词语的形体,甚至不想学习汉字。这样,教科书生词表上排列的词语,只起到音和义的作用。依靠拼音,他们能读出音;借助英译,他们能了解该词语同母语的基本对应意义。也就是说,欧美人初学汉语时,所学的词语都依附在母语的相应词语上,词语的提取和语音的识别都要通过母语的中介。由于发挥了母语词语跟汉语词语的一些对应作用,在一段时期里,欧美人记忆、积累汉语词语的速度也相当快。但两种语言体系的词语不可能完全——对应。尤其是抽象词语,需要用母语的词组,甚至句子才能解释清楚。这就加大了记忆的难度。这时如果能够从词形方面去联想,记忆的线索起码增加一倍,识记汉语词语的效果就会好得多。
当然,词语的记忆只是掌握词语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使用词语。大多数的欧美学习者很少利用生词表去硬记汉语词语,一般喜欢在课文中或句子中学习词语。由于上下文和语境的作用,不仅容易理解所学词语的意义,同时也懂得了怎么使用。因而,教师要避免孤零零地教学词语。
为了在说话时,能够较快地把头脑中的意念正确而有效地选择汉语词语表达出来,欧美学习者常利用对母语词语的意义分类,给汉语词语也按照意义来归类,如颜色、季节、气象、时间、手的动作、脚的动作等以及同义词、反义词等等,以方便记忆。这叫群集再认。如何分类比较有效,在这方面教师应适当作些引导。
(4)句式的掌握和应用以简单句为主。欧美的学习者虽然在听说汉语的速度方面进展较快,不过一般只限于简单句。从表达的角度来说,简单的意念只要用简单句就已足够,即使复杂一些的意思,用两三个或多个简单句合起来,也能把意思说清楚。加上汉语的基本句型:“主—谓—宾”是欧美人所熟悉的,跟他们母语中的语序相差无几;而且汉语缺乏性、数、格的形态变化,欧美人用不到考虑这些因素就可直接把相关词语安放于句子的某个成分位置上。因此,在初学汉语的阶段,欧美人掌握和应用汉语简单句的本领很高。但是,连用若干个简单句来表达复杂的意思显得相当烦琐,也不一定贴切。而要掌握复杂的语句,如果不依靠汉字来认读和记录,光凭头脑对声音的接收和记忆,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很多欧美人开始不愿学汉字,到后来却很主动而积极地学起汉字来,这也是个重要的因素。针对欧美学习者的这个特点,教师在加强词句的声音刺激外,还应及时地加快汉字教学的速度,以便欧美学习者学习并掌握长句和关系较为复杂的语句。
2.有汉字背景的学习者认知汉语的特点和教学
(1)阅读比听说进展快。有汉字背景的学习者,主要指日本和韩国人,他们的母语的书面语中有许多借用的汉字,虽然读音和汉语不同,但意义大致相近或有点联系,即使没有学过中文,看着教科书也能猜测一二。凭着这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日、韩学习者在学习了基本的语法以及一些常用词语以后,不仅预习课文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阅读一般的语言材料也不感到十分吃力。
相反,日、韩学习者在听说(特别是“说”)方面进展比较缓慢,原因较多:母语中所借用的汉字的读音干扰了汉语的读音;平时跟本国同学习惯用母语交谈,不喜欢用汉语交际;东方民族说话比较矜持、拘束,上课回答问题也要先在纸上起草,思之再三,方肯说话等等。这些都妨碍着日、韩学习者开口说话能力的提高。
对此,除了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以外,还应训练他们快速回答、快速反应的能力,要提醒他们注意并加强对汉语词语声音的识别和辨析,不要过分依赖汉字字形。
(2)利用汉字来识记和积累词语。日本和韩国学习者因自己的母语中有借用的汉字(词),所以对于汉字没有欧美人的那种畏惧感,相反,倒有一种亲切感。他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在自己母语中学到的汉字(词)来识记和积累汉语词语。尽管彼此的汉字(词)读音是那么的不同,几乎找不出声音上的联系和对应规律;尽管彼此的汉字(词)形体上也有很多差异,如日文中的汉字(词),多点加横、少撇讹变、繁简杂糅、自创自造的情况不在少数,但毕竟有其一脉相承的共同之处:许多词语在形式和意义上是一致的,有些词语形体相同而意义上略有出入,有的词语形体不同而从古汉语词语的词义系统中找得到蛛丝马迹,等等。日、韩学习者凭借这些有利条件,在母语汉字(词)的旧知上同化汉语词语的新知,这要比接触完全陌生的词语方便得多,识记也容易得多。而且以此为基础,可以辐射和扩展到一大批与其母语汉字在形体或意义上相关的汉语词语,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就能积累起足够丰富的汉语词语,为汉语阅读水平的提高打下扎实的词汇基础。
针对日、韩学习者的这种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他们所掌握的母语中的汉字(词)来强化所学的汉语词语:形体有差异的要特别指出;意义有不一致的,也要特别提醒;形体不同而与古汉语词语有联系的,也可适当解析。同时,适当地引导学习者把学过的词语按意义归类,进行群集记忆和再认。当然,对日、韩学习者来说,加强读音的辨析和记忆,是至为关键的,否则就只能停留在阅读材料的平台上而难以开口,或说话结巴、不流畅。
(3)受本国汉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干扰。日、韩学习者母语中的汉字(词)对他们学习汉语可产生正迁移的作用,提高了他们阅读汉语材料的水平和速度。但由于汉字(词)只是他们语言中的借字而已,经过吸收和改造,已纳入他们的语言系统。且不说字形有许多相异之处,就是词义的引申、转化和变迁也有许多不同于汉语词语的地方。如果在学习汉语时,将他们母语中借用的汉字(词)的意义不加分析全部照搬进汉语,那就会有负迁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汉语词语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因为他们母语中的汉字(词)跟汉语词语在意义上可能有微殊或迥异,应用范围上有大小宽窄的区别,感情色彩上有轻重褒贬的不同,搭配习惯上有情理悖合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会造成日、韩学习者应用汉语词语时的偏误:或大词小用,小词大用;或轻词重用,重词轻用;或褒词贬用,贬词褒用;或合语法而不合情理等等。
对此,教学中要多作汉语词语跟学习者母语中借用汉字(词)的区别和辨析,调动和加强正迁移,控制和减少负迁移。
有汉字背景和无汉字背景的学习者在认知汉语上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有的长处和短处正好相反,必须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即使混合编班,也要尽可能顾及这两种不同的认知特点和情况,分别对待,“一视同仁”“一刀切”是收不到好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