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思维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易学思维体系的基本内容

上日下月为易。日为阳,月为阴,易学是有关阴阳的学问。易学思维研究的对象是以阴阳为基本要素所形成的一种多元的纯粹思维体系。从内容而言,易学思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由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等多重内容所构成的内在结构和由象、数、理等多样形式所表现的外在形态。

作为易学思维的内在结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天干和地支等都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之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八卦、河洛和干支,不同的组成部分彼此之间相互关联、层次分明。以阴阳与五行和八卦之间的关系为例,阴阳可以具体分化为五行、八卦,五行和八卦也可以抽象归纳为阴阳,阴阳与五行、八卦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递进关系。易学思维的外在形态是指阴阳、五行和八卦等内在结构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现象或者说是我们认识和运用阴阳、五行和八卦等易学思维规律的方式或途径。象、数、理三种思维形态之间似乎并不存在认识程度上的深浅差别和逻辑上的先后顺序,所不同者只是表现形式上的差异。也即是说,阴阳、五行、八卦等都既有各自的象,也有各自的理和各自的数。我们既可以单独通过象的方式去认识易,也可以单独通过或理或数的形式去认识易。从学术实践的情况来看,学者们虽然各有所长,但最好是将象、数、理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以便更全面更有效地认识易通本质。

所谓内在结构与外在形态也即是易学思维的内容与形式。阴阳、五行、八卦等是易学思维的内在的本质规律或者易学思维之体,象、数、理三者是易学思维所表现出的外部形式、基本功能或者易学思维之用。

易学的概念有广狭之分。就目前社会上的主流学术而言,人们通常以《周易》为易,将易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周易》这本书以及相关的问题之上,具体包括经传文的内容和卦爻画的结构等,在思维结构上通常只是涉及阴阳与八卦。对于这类易学,我们可以称之为狭义的易学或者八卦易学。广义的易学是指阴阳之学。易道阴阳,只要是论述阴阳或者是在阴阳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思辨学说都可以纳入易学的范围。这样,除了阴阳和八卦之外,易学还包括五行、干支、河图洛书等内容。“易学思维体系”是从广义的角度研究易学。

我们将八卦易学称为狭义的易学,仅仅是从易学的研究对象出发所进行的一种学术分类。这种易学虽然基本上直接以《周易》这本书为中心,所涉及的思维形式也基本上属于二元形态的阴阳和直观上的八卦与六十四卦,但是,它的研究内容却非常丰富繁杂。《四库全书总目·易类小序》曰:“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学愈繁。”四库馆臣们在综观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之后,将涉及《周易》的各类易学概括为“两派六宗”。“两派”是指“象数”与“义理”。所谓“象数”之学,其基本特色在于运用卦爻之象与阴阳奇偶之数等来解说《周易》;所谓“义理”之学,则主要致力于阐明《周易》经传文中所蕴涵的“微言大义”,多舍象、数不谈。《四库全书》的分析总结已为后世学者所广泛接受。

从纯粹思维的角度来看,八卦易学的核心是卦爻画。如果将“易”定义为卦爻或八卦,而不是局限于《周易》一书的经传文,八卦易学的形态还可以另行分为三类:经文易学、五行易学、图书易学。[1]经文易学的特色在于解说《周易》经传文或者援引《周易》经传文的内容来解说卦爻,不管是重象数还是重义理,其学说的最大特点是始终不离《周易》这部经典。五行易学主要是运用五行原理来分析卦爻画的结构,在思维结构上是五行与八卦两种理论的结合。五行解“易”,其中既有理又有象,但可以与《周易》的经传文无关。图书易学主要是运用图与数的形式解“易”,比如“河图”、“洛书”等。图书易学通过将卦爻图形化、数字化,使得易学的内容变得更加抽象。

在八卦易学之中,“象数”与“义理”两种易学流派是横向的划分,可以被视为易学之经;“经文”、“五行”与“图书”三类学术形式则是纵向的分别,可以被视为易学之纬。从现今八卦易学的总体研究形态来看,所谓流派之分并不是学者对“两种三类”的绝对取舍,而只是学术风格上的相对侧重。不同的学派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彼此难分。学者研究《周易》皆因不同的缘由而彼此相异。大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从而共同促成了八卦易学的繁华。

所谓广义的易学,顾名思义,其研究的对象比《周易》的内容要广,只要是围绕阴阳观念所展开的学术都可以称之为易学。日月为易,象阴阳,易的字面含义本来就是阴阳。《周易·系辞》曰:“易者,象也。象者,像也。……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易纬·乾坤凿度》曰:“易名有四义,本日月相衔”; 《说文》曰:“秘书说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参同契·乾坤设位》曰:“日月为易,刚柔相当。”[2]可见,易学的直接含义就是阴阳之学,凡是有关阴阳的学说都可以纳入到易学的范畴。这样,除了阴阳与八卦之外,易学思维的研究对象还包括太极、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等。从思辨体系的内在关联性而言,太极是阴阳之源,五行和八卦是阴阳之流。天干地支和河图洛书也都可以分解为五行、八卦或阴阳,其内在的本质结构都属于阴阳,是阴阳关系的不同表现。阴阳、五行、八卦等是易学思维体系中不同层次的结构内容。这些内容既可以通过理的形式存在,也可以通过象或数的形式存在。易学思维既可以采取概念的形式进行逻辑推理,也可以通过非理性的方式进行象的类比,还可以转换成数字的形式进行衍算。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将阴阳、五行、八卦等内在的结构规律视为易学思维之质或体,将象、数、理等外在的表现形态视为易学思维之形或用。

以八卦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八卦易学虽然也会涉及太极、五行、天干地支和河图洛书等,但它们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解释和说明卦爻。与卦爻相比,它们都处在较为次要的辅助性地位。而在广义的易学之中,太极、阴阳、五行和八卦等分别都是阴阳思维体系中的不同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主次轻重的区别。它们或以纵向的源流关系或以横向的交叉关系共同组成了一个相互融合的有机的思辨整体。

广、狭两种易学虽然都是围绕阴阳所展开,但在这两种不同的易学体系不中,阴阳的地位存在很大的区别。“两种三类”的八卦易学研究虽然都不离阴阳,但一般都是以卦爻为中心,都将易学的最终落实处放在卦爻上,甚至以卦为易或者通过卦对易提纲挈领。也即,在八卦易学之中,阴阳的思想基本上都是以卦爻的形式出现。而广义的易学则直接突出阴阳,以阴阳为中心,以阴阳为易。易学之中虽然仍然有卦爻,但卦爻只是易学中的一个部分。与八卦相对应的还有五行、河图洛书、天干、地支等。卦爻是易学中相对独立的一环,它既可以渗透到所有其他内容之中,同时也可以被剥离。与卦爻一样,易学中的其他许多内容都可以彼此独立、自成一体,而唯一不可分离的内容只是阴阳。

易学思维的基础和核心是阴阳,而阴阳是一对非常复杂的对立概念。这种对立的复杂性很难通过任何一种简单的词语加以表述。所谓对立是指相对而立,只要是相互对应的两者都属于阴阳,任何两种存在者之间也都可以从某种角度相互对应。阴阳一词虽取日月之象,但日月也只能反映阴阳关系中的部分现象。对于阴阳,我们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静态而言,阴阳对立关系可以大致区分为三种:反对、比对与分对。反对是相反而对,阴阳之间互不相容,彼此以直接否定作为共同存在的前提。例如生死,有生才有死,有死才有生;是生就不可能死,是死就不可能生。比对是相比而对,阴阳因相互比较而存在,比较的结果不是实质上的相互否定,而是在某种相同本质的前提下存在着特定量的差异。例如高低,虽然从思维的绝对形态而言,彼此之间也是相互否定,但从现象界的实质而言,这种否定更多地表现为量的多与少。两者之间虽然也是互为前提,但这种对立性会因为第三者的存在而影响彼此的阴阳属性。比如,在出现第三种高度的时候,原来的高低可能都为高、为阳,或者都为低、为阴。分对是指相分而对,阴阳之间既不是敌对性的相互否定,也不是程度上简单的量的多与少,而是因各自具有特定的内涵而相互区别。例如男女,两性之别因特殊的规定性而存在,由于功用不同而彼此互补。男女本身阴阳属性的区别既不是以直接否定为前提,也不会由于任何第三种因素的出现而发生改变。

阴阳还是一对动态的观念。寒来暑往,刚柔相推,大小反复。阳极生阴,阴极生阳。阴阳之间此消彼长,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太极生阴阳,阴阳又生五行和八卦。五行与八卦是阴阳存在与变化的两种具体形态。太极动而生阳,阳动生木与火,在天时为春、夏,在地理为东、南;太极静而生阴,阴生金与水,在天时为秋、冬,在地理为西、北;阴阳动静和合而成中央之土,土又主四时、四方。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又生金,五行顺位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又克金,五行隔位相克。金多水浊,水多金沉;水旺土崩,木旺喜金;火旺则土相、木休、水囚、金死。太阳之火刚猛灿烂,荧烛之火柔弱隽永。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阴阳一变还可成太阳、少阴、少阳、太阴四象,二变而呈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3]八卦之象顺序排列则为天地四正四维。一二三四,天道左旋;五六七八,地道右转。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八卦相荡,刚柔相错,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成万物之策。

阴阳生五行与八卦,五行与八卦又分阴阳。五行之中,木、火为阳,金、水为阴,中央之土为阳,四方之土为阴。木为阳中之阴,火为阳中之阳。金为阴中之阳,水为阴中之阴。春秋之土为阳,夏冬之土为阴。乾、震、坎、艮为阳,坤、巽、离、兑为阴。乾坤为阴阳之老,震巽为阴阳之长,坎离为阴阳之中,艮兑为阴阳之少。五行与八卦既可以分别成章,又可以相互融合、转化:乾兑为金,震巽为木,艮坤为土,坎离为水火。五行、八卦因阴阳而万法归一,阴阳因五行、八卦而成万物之象。

不过,世界万物并不总是以阴阳或五行、八卦的形式简单而直观地存在。人们若要通过易学思维模式来全面地认识世界,往往还需要借助其他客观现象或思辨形态,例如河图、洛书、天干、地支等。这些内容从表面上看似乎与阴阳无关,但究其本质都是阴阳关系的不同表现,最终都可以运用阴阳之理加以分解,因此也都当然成为易学思维的重要内容。

思维的一般形式在于逻辑推衍,也即通过概念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判断,以获得理性的结论。作为一种正常的思维体系,易学思维同样具有推理或说理的功用。不过,易学思维又是一种特殊的思维体系,它还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思维的独特表现形式:象、数。所谓象就是运用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直观性的类比和联想。不同的现象之间只要具有某种相似性,就可以在一定形式上相互转换。象思维所依赖更多者是直接的感悟,而不是抽象的分析与总结。象思维之象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物态之象、情景之象、符号之象、文字之象等四种形态。物态之象是指直接存在于自然界的具体物体的形状。情景之象是指由一系列的物态、场景所形成的集合之象。符号之象是指经过人们加工之后所抽象出的图案。文字之象是因汉字的象形特点所产生的字形、字音、字意。由于象思维依赖于人们的直觉与体悟,人们在进行象思维的时候,除了遵守社会普遍的认识法则之外,还必须发挥思维个体各自的特殊性。不同事物之间在外部形态上的象与不象往往会因为不同的思维主体、不同的思维条件而发生改变。象思维的对象与形式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人们常识中所谓的现象或表象,象是与逻辑推理同样重要的另外一种独立的思辨形态。象思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思辨形式,但对于以崇尚理性思维为主的现代社会而言,象思维的存在与作用往往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所谓数就是运用数字的结构和关系形态来认识世界。在易学思维体系之中,几乎所有的思辨内容都可以数的形式存在,包括太极之数、阴阳之数、五行之数、卦爻之数、河洛之数、干支之数等。易学思维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种关系都可以转化成一定的数字结构。也即是说,世界万象都具有数的特征,都可以通过数字进行推衍。与之相应,任何一种数字也都可以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现象或者现象之间的关系,包括阴阳、五行和八卦等。

作为易学思维体系内在结构的不同的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八卦等既可以彼此分离,也可以相互融合。阴阳之中有五行,五行之中有八卦;八卦不离五行,五行不离阴阳。作为易学思维外在形态的不同表现形式,象、数、理之间也可以相互贯通。任何一种象都可以分解为数,可以推衍成理。既有阴阳之象、阴阳之数、阴阳之理,又有五行之象、五行之数、五行之理,还有八卦之象、八卦之数、八卦之理等。易学思维是一与多的充分结合。

易学思维的最高形态在于多元。普通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二元或三元。二元就是对立双方,或彼或此、或是或非。三元就是在彼此之间增加一个中间要素,也即亦是亦非或者非是非非。一黑一白为二,一黑一白一灰为三。多元则是三个以上的多个要素同时存在,不仅有是有非,有亦是亦非、非是非非,而且还有非非是、非非非。赤、橙、黄、绿、青、蓝、紫,前、后、左、右、上、下、中,不同的要素各具特色,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任何一种要素既不可或缺,又不可单独存在。

从总体来看,易学思维是一个完善的有机整体,是一系列个性思维要素的集合;分开来看,在易学思维体系之内至少存在着五个彼此相对独立的多元分支系统。

一、五行

图一 五行相生

图二 五行相克

二、八卦

图三 先天八卦

图四 后天八卦

三、河图、洛书

图五 河图

图六 洛书

四、天干

图七 天干四方四季图

五、地支

图八 十二地支

综合起来,这五个系统又可以交相融合,进而形成一个更加复杂、庞大的多元系统。(见图九)

易学研究虽然可以呈现出多种形态,但并非所有形态的易学研究都能够进入到多元思维的境界。从易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来看,以理性思维为主的学者通常重在解释阴阳。阴阳虽然是易学思维的基础,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论述阴阳对立,其思维的层次就只是停留在简单的二元。多元是多种要素的交互影响。比如卦爻,如果仅仅感叹“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那就只是二元易学,唯有深入探究“四正四维”才有可能进入多元易学。八卦与五行都属于多元思维。八卦虽然由阴阳两类爻象所构成,但一经三爻重叠形成八个卦象之后,其思维的形态就产生了质的变化。对于八卦,我们固然可以重乾坤门户、论阴阳消息,但是如果不能以同样的视角平行地看待震、巽、坎、离、艮、兑等其他六卦,那么我们的思维形式就仍然属于二元或三元,也就仍未进入易学多元。在复杂的易学多元思维中,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日月相照、春去秋来,而是要同时呈现出多种主体、多重关系。在八卦的世界里,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山呼海啸、天地失色,时空你我必须浑然一体。

图九 风水罗盘

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不同要素之间的两两相对关系。从这个角度而言,五行似乎也是一种二元阴阳思维。不过,当多个二元对应关系以互不重叠的个性方式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不再只是简单的二元。在五行多元思维之中,同时存在着多个生克制化的二元关系,这些多个二元主体相互交织在一起,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少。关于五行二元与五行多元之间的区别关系,可以中医治病为例。中医治病用药,可以采取多种思维形态,或一元下药,或二元、三元下药,或多元下药。火旺去火为一元疗法。火旺去火兼补肾或舒肝利胆为二元、三元疗法。火旺以主药去火,同时以多味辅药补肾、清肺、舒肝利胆、调理脾胃,并且人分男女老幼,地别东西南北,时差春夏秋冬,那样才能真正进入到阴阳五行多元思维之中。

哲学的研究对象通常是抽象的概念和一般性的规律,哲学的作用主要是表现在方法上的指导和思想上的指引。易学是一种哲学,它具有一切哲学思想所共有的特性和内容,可以规范人们的思维、启迪人们的智慧。除此之外,易学哲学还有其他哲学思想所不具备的东西。作为一种纯粹思维形式,易学思维既可以脱离各种个别的自然和社会形态而独立存在,同时也可以广泛、具体、详尽地运用于自然与社会生活实际。在中华民族悠久而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易学思维不仅主宰了人们的理性思辨,而且还被直接地运用于多种具体的学术领域,形成了众多形态各异的实用易学学科,其中较为突出者如中医、历法、数术等。因此,易学既具备一般哲学所普遍具有的理论属性,同时又超出一般哲学而具有独特的实用价值。易学思维是抽象与具体的结合。

作为易学思维的一种实证哲学,中医将天地万物区分为阴阳两类,并按照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来理解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身心的健康在于阴阳五行之间的平衡,身心的疾病在于阴阳五行之间的失衡,而疾病的治疗则是遵循阴阳五行平衡规律,或者从自然界中寻找具有相同阴阳五行属性的植物、动物、矿物来帮助失衡的机体恢复平衡或者调动病患机体内相应的思想与情绪来达成平衡等。可见,一方面,阴阳五行理论为中医学提供了最基本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它们还被直接运用于临床,是在中医治疗过程中涉及诊断和用药等各个方面的具体的技术规范。

中国传统历法也是建立在易学思维体系基础之上的一种专门学术。基督文明为了表示对耶稣的纪念,就将传说中他出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年的标准。不管是公元前还是公元后,所有时间的记录都是基于耶稣诞辰日前后时间多少的加减。易学历法则不然,它不是纯粹人文的随意起始与简单的数序罗列。由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所组成的传统历法包含着天地万物存在和变化的复杂规律。任何一组看似简单的干支配对都是一种阴阳五行结构,其中都隐含着特定的天象变化、地貌变迁以及人事的成败得失、生命的盛衰终始。

数术是易学思维的一项重要内容。易学数术的形式很多,包括六爻、八字、相法、风水等,不管什么形式的易学数术,它首先依赖的是由阴阳、五行、八卦等组成的严密的理论体系,在易学的各种应用学科中,数术学对于易学思维的运用最为充分全面。从某种角度来说,数术是在人的能力有所不及的情况下对客观世界的某种超理性诉求。由于易学数术建立在系统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它远远超出了一般数术的盲目。易学数术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是人力与自然的结合。数术既是对人为的超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人为的否定。这种否定性会带来对人性能动的排斥。也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易学中的数术学往往不被轻易接受,甚至会遭到部分学者的非议。

概而言之,易学思维体系包括由阴阳、五行、八卦等组成的内在结构和由象、数、理等所组成的外在形态两个方面,也即易学思维之体与易学思维之用。体为阳,用为阴,从学术形式的角度来看,易学思维研究本身也呈现出明显的阴阳纵横的特点。有人重阴阳五行,有人重阴阳八卦;有人重概念推理,有人重象数;有人重学理,有人重数术。总之,易道阴阳,阴阳为易。

[1] 参见苏永利:《〈周易〉与“白马非马”》, 《周易研究》2003年第2期;苏永利:《从六十四卦排序看不同的易学思想》, 《周易研究》2008年第1期。

[2] 以日月为易的学术根据很多。有关分析详见刘大钧《周易概论》,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第1版。

[3] 《周易·说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