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语文教育水平的低下?[1]
“语文教育水平低下”并不是新问题,近百年来一直吵着“低下”,几乎从未有过对语文教育水平满意的时候。
目前的语文教学整体而言,还是受制于应试教育大环境,也的确存在很多弊病,教学的效果偏低。为此,应当努力推进改革。但对于语文的困境,以及语文总体水平的认知,也应当有比较理性的态度,不能焦虑,不能完全跟着媒体的炒作走。
语文教育水平的低下,是这些年媒体非常关注的问题,几乎每隔三两个月,就会有一次关于语文教育的“热炒”,这在其他学科是少见的。这跟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特性有关——语文是综合性学科,涉及面广,社会性强,和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大家都插得上嘴,而数理化就往往让人“免开尊口”。
我曾指导北大的一位研究生做有关1940年代《国文月刊》的研究,发现“语文教育水平低下”并不是新问题,近百年来一直吵着“低下”,几乎从未有过对语文教育水平满意的时候。这是值得思考的有趣的现象。我认为语文从来就容易受批评,因为掌握话语权的大都是搞语文出身的人,其他学科不见得那么容易发出批评的声音。
其实,批评归批评,最近二三十年,语文教育还是取得了空前未有的成绩,起码扫除文盲几千万和“普九”的巨大成功不能忽视。现在农村出来打工的绝大部分都有初中程度,能看报刊和一般文字。这不是“水平”?解放前虽然出过很多大师,语文水平确实高,可他们毕竟是极少数,占整个国民比重90%的都是文盲。怎么去比较?现在的小学生初中生上网阅读,快极了,不也是一种语文水平?所以在讨论如何看待“语文教育水平的低下”这个问题时,不能笼统,有必要先弄清楚是在什么层面上探究问题。对语文教育的成绩不宜轻易抹杀,对既有的语文教学的经验也不能搞虚无主义。有些人动不动拿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来比较当前的语文,那是不切实际的。
现在很多语文老师被弄得灰头土脸,没有成就感,好像做的是无所适从的工作,这很不利于提高教学。我指出这种现象,不等于无视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我曾写过《语文教学普遍的五种偏向》等多篇文章,就主要是探究问题的。但解决问题需要实事求是,树立信心,如果搞绝对主义,满足于“翻烧饼”,虽然痛快,却无济于事。
[1] 本文发表于2013年12月19日《山东商报》,这是其中部分内容的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