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与生活:探索一种小说教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婚恋

【理论向导】

爱是缘缘是爱。中西方都强调一种前世的因缘。中国人说:“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西方的原人传说更是深入人心。古希腊阿里斯托芬曾这样描述最初的人类——“球状原人”:长有四手四脚,脖子上顶着一个可以反向转动的头,头上长着两副完全一样的面孔。由于他们过于强壮,又自高自大,经常攻击诸神,宙斯便把他们劈成两半。球状原人不存在爱,但被劈为两半后,爱也就出现了:每一半都想念被分开的另一半。因此,今天的人一生下来就被赋予了一个任务,即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以恢复自己完满的全人形象。当两个人走到一起,那是千百年修来的缘分,是前世的造化。这种因缘说束缚了人们的心灵,造成了许许多多的悲惨的人生。

爱是缘,是偶遇而后求。关键是如何理解这个“缘”,是宿命论的缘,还是生活论的缘?张爱玲《爱》中有一段话:“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席慕蓉《前缘》:“人若真能转世世间若真有轮回 / 那么我的爱我们前世曾经是什么/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 / 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 / 你若曾是逃学的顽童/我必是从你袋中掉下的那颗崭新的弹珠 / 在路旁的草丛中/目送你毫不知情地远去 / 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 / 我必是殿前的那一炷香 / 焚烧着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因此今生相逢总觉得有些前缘未尽 / 却又很恍惚无法仔细地去分辨 / 无法一一地向你说出。”宿命论的缘是朝向过去的,习惯于从过去和往事中寻找“缘点”,它往往成为聚散的借口。生活论的缘面向未来,它相信两个人的相遇是一种偶然(缘),但更强调在生活中把这种偶然发展成为一种必然,仿佛天造地设。这就必须共同面对现实生活的考验。所以我坚持认为:缘是对生命的爱。罗素说得好:“高尚的生活是受爱激励并由知识导引的生活。”[1]

爱情的整体性。关于生命的二元结构(身体与心灵,肉体与灵魂)的争执由来已久。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派哲学家就认为灵魂是不朽的,人死后,灵魂可以脱离肉体转世。柏拉图认为灵魂堕入肉体之前本在理念世界,当它堕入肉体之后,就受到肉体的蒙蔽,把关于理念的知识忘记了。他们都把肉体与灵魂看作独立的两种实体,而且都重灵魂轻肉体。现在我们知道,肉体与灵魂并非相互独立存在,而只能相互依存。“虚假的精神是肉体的否定,真正的精神则是肉体的再生、拯救。”[2]帕斯认为,性欲是生命的原始之火。在人身上,性欲不再仅仅是动物的本能欲望,而是“色欲(爱欲)”,它是“被想象和人类意志化了和变形了的性欲”。人的生命有着双重火焰——色欲与爱情,它们都由原始之火的性欲添柴加火。如果说色欲倾向于占有对方的身体,那么爱情则倾向于完整地拥有对方,它“寻求身体中的灵魂和灵魂中的身体,即完整的人”。[3]劳伦斯的性爱小说也充分体现了他的灵肉合一爱情观:“爱必须是二位一体,始终是二位一体——在同一份爱中既有甜美的心神交融,又有激烈自豪的肉体满足。这样我们就升华为一朵玫瑰。”与此相反,《金瓶梅》当中西门庆对诸多女人的感情则堕落为一种欲望的本能。

索洛维约夫对“完整的人”的论述也值得重视。他认为人的绝对意义就是“成为宇宙整体的不可分割,不可代替的部分,成为绝对整体的一个独立的、有生命的独一无二的器官”。完整的人与利己主义格格不入。“爱作为感情,其意义和价值在于有效地迫使我们全身心地承认他人也具有我们由于利己主义只觉得自己才具有的绝对核心意义。”爱情的崇高意义就在于它促使人成就其完整性:“爱情本身只是一种动机,它向我们提示,我们能够而且应当恢复人本质的完整性。”[4]而这种完整性也是通向博爱的大道。弗罗姆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是爱他的对象,而对其他人无动于衷,那么他的爱就是一种“更高级意义上的自私”,因此他说:“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5]

爱情与生活世界。为什么有人身体与灵魂结合仍然不满足?这主要因为他们内心世界的单调,没有开拓通往现实世界的道路。墨西哥诗人帕斯说得好:“使情人们绊倒的大危险、使许多人落入其中的致命陷阱就是专注于自我。……自我专注是一口井。为了从井中出来到露天去,我们必须看到自我之外的地方;那就是世界所在地,世界在等待着我们。”[6]我们常说爱情是两个人的身心的深度交流。然而爱情还得有通向生活世界的广度,正如埃克苏佩里所云:“爱情不是双目相对,而是望着同一个方向。”[7]

爱在精神与爱在旅途。在人的欲望被不断刺激膨胀的当今世界,我们更加怀念那些坚贞爱情所共有的精神性。叶芝的诗《当你老了》便是这种精神性的绝好写照:“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精神之恋超越时空超越日常生活。相爱的人理应共同开拓人生,共同居有一片精神领空。或许可以定义爱情为“精神同居”,拥有共同的精神领空是防备爱情退化的重要法则。此外,我们必须要明白:“爱不是终点而只是旅行。”[8]相爱容易相守难,爱情需要不断葆养,因为“不日日自新的爱情,变成一种习惯,而终于变成奴役”。[9]意大利动画短片《一只小虫子的爱情》(1987年布鲁诺·伯茨多导演),短短的6分钟却暗含了许多关于婚恋的大道理:相爱的人如果彼此不珍惜,相互争吵,导致感情有裂痕,就会有虫子趁隙而入;即便最卑微的小虫子,如果对爱执着,投入地改变自己,终有一天也会收获爱情,等等。

婚姻与爱情。蔡元培说:“婚姻之始,必本诸纯粹之爱情。”[10]罗素说:“把爱同法律保证结合在一起的婚姻一定造成两头空。”[11]纪伯伦则用诗的语言说:“如果说情人的第一眼好似爱情播在心田中的一粒种子,出自她双唇的第一次亲吻好像第一朵鲜花开放在人生的树枝。那么,与她结婚就如同那粒种子开出的第一朵鲜花结出的第一颗果实。”[12]婚姻不能没有爱情,但也不应成为爱情的坟墓。让婚姻充满爱情是非常难得的幸福生活。虽然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着许多没有爱情的婚姻,比如为了责任,为了金钱与权力,为了某种道义等等。我们谴责那种极端势利的为了权、财、势而结的婚姻,也对那些历经岁月磨难而仍然充满道义与责任的无爱婚姻表示理解和同情。因为人在社会,不能没有责任和道义。责任和道义也应该成为爱情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要时刻警惕那些为了所谓的纯粹爱情,不顾一切“将爱情进行到底”,甚至抛弃人最起码的社会责任与道义的婚姻!

婚姻与冲突。举案齐眉的故事让所有人都羡慕那种和谐的婚姻。然而生活中的婚姻却往往让双方吃尽苦头,甚至导致离婚的严重后果。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婚姻中冲突的必然性。莫洛亚就告诫过我们:“没有冲突的婚姻,几与没有争吵的政府同样不可想象。”[13]但是婚姻中的冲突又有一个“度”,不能转化为恶性的战争。“如果婚姻是战争,那就是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导致冲突的原因很多,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都可以成为冲突的导火索。但冲突的终极原因在于不能承认对方也像自己一样拥有主体性,他或她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方式等等。人的这种主体性要求婚姻的双方要互相尊重,给对方空间。纪伯伦用诗意的语言告诉我们婚姻中距离的重要:“你们在一块儿出世,也要永远合一。……不过在你们合一之中,要有间隙。让天风在你们中间舞荡。”[14]

美满婚姻的要素。很多人都善于葆养身体,希望通过容颜的呵护来保持对方的爱情,却往往忽略了婚姻本身的葆养。说到底婚姻是一个事业,是成家之后的终生事业。正因为此,莫洛亚才提醒世人:“婚姻并非定局,时时需要重造”,“婚姻不但是待你去做,且应继续不断地把它重造的一件事。……要每天重造才能成就最美满的婚姻”。[15]除了不断葆养,美满婚姻有哪些要素呢?罗素认为有四个:“双方必须要有完全平等的感情;必须不干涉双方的自由;必须保持双方身体上和精神上最完美的亲密友谊;对于价值标准必须有相近的观点。”[16]莫洛亚则认为“婚姻绝非如浪漫底克的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建筑于一种本能之上的制度,且其成功的条件不独要有肉体的吸引力,且也得要有意志、耐心、相互的接受及容忍。由此才能形成美妙的坚固的情感,爱情、友谊、性感、尊敬等等的融合,惟有这方为真正的婚姻”[17]。不同的人对于美满婚姻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相互尊重、彼此忠诚、宽容体贴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同时双方都必须明白,婚姻需要葆养,必要时也需要保卫,否则天长日久也会褪色、腐化以至变质。

【作品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