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空白(代序)
人生短暂,没有时间可以用来浪费在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上。
在人的一生中,我们做过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人,去过的每一个地方,读过的每一本书,看过的每一部电影,听过的每一首歌,见过的每一处风景,写过的每一行文字,都会在我们的身心留下痕迹,成为塑造我们精神气质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经历过的每一分钟都不是虚无的,人生没有空白之处。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似乎是毫无选择地被抛进某段历史、某个事件之中。首先,我们的出生总是极为偶然的,既不能选择时间、地点,也无法选择父亲、母亲。其次,在幼年时期,我们很难选择生活的环境,抑或接受教育的场所和程度。再长大一些,我们发现要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工作甚至配偶好像也不大容易。我们好像始终是被某些神秘的因素裹挟着向前行走;到最后,连自己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离开人世也常常无法确定。
那么,我究竟是谁呢?我来到这个世界又有什么意义?
关于这两个问题,我大概从十岁起就开始思考了(难怪我的中学老师一直说我少年老成)。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有一阵迷上纸牌算命,不仅给其他小朋友算,也给自己算,不亦乐乎。结果发现接连有两次算出来,我的命里都写着“未来会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而其他小朋友的命运都与寿命长短、富有程度关联更大。这个抽象的“高尚的人”的描述让我困惑了相当一段时间,之后就忘却了。
多年后我开始学习心理学专业,大量阅读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分析著作,并开始对自己的思想、情绪、行为和梦境加以深入的剖析,用第三只眼睛观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写下累累日记。慢慢地看清楚自己,知道自己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憎恶什么;擅长什么,畏惧什么;相信什么,不信什么。与此同时,突然发现自己对他人的理解也变得十分容易,而且很快可以感觉到自己与某个人的气味(气场)是否相投。这种神奇的知觉在我开始冥想之后愈发明显,而且透过别人反观自己也使自己对自身的了解更为透彻:我距离一个高尚的人还相当遥远。
可是关于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长期以来都只有含糊的答案。如果说生命偶然,那么死亡却是必然。既然如此,意义本身也许就是一个伪命题。意义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之中,也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之外。
从可以把握的生命部分来说,其实就是外在环境再强大,个体也总有做选择的空间。如果我们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那么这个过程和结果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及愉悦就会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同样,如果我们选择与我们喜欢的、气味相投的人沟通和交往,那么我们很快就会找到深刻的友谊和爱情,体验到人生的乐趣和幸福。遵从了这两个“如果”,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工作、读书、旅行),认识的每一个人(新知、故交),就都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巨大的能量。人生因此没有空白。
而个人生命之外的意义,既然要发生在我们离开人世之后,就留给后人去判断吧!
以“没有空白”命名本书,除了其直接的含义之外,还可以考虑这四个字的其他组合,在某种意义上,它们都点到了本书收集的文章所蕴含的多层意义。
是为序。
陈晓萍
2017年3月于美国西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