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北冬虫夏草
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名北虫草,也叫蛹虫草,又称龙草,俗名不老草,是虫菌结合的药用真菌,为麦角菌科真菌蛹草的子座(草),现代珍稀中草药。属于真菌门,子囊菌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模式种。它是虫草子囊菌,通过异宗配合进行有性生殖。其无性型为蛹草拟青霉。呈世界性分布,天然资源数量很少。蛹虫草人工培植已经工厂化,我国南方已广泛应用于药膳、煲汤等。另外,富硒蛹虫草等相关产品已作为保健品等广泛见于各大药房。
子实体:子座头部椭圆形,顶端钝圆,颜色橙黄或橙红,柄细长,圆柱形,蛹虫草子实体成熟后可形成子囊孢子(繁殖单位),孢子散发后随风传播,孢子落在鳞翅目夜蛾科(或鞘翅目、双翅目等昆虫)幼虫、成虫和蛹体上,蛹虫就会被真菌感染,便开始萌发形成菌丝体。菌丝体不断地发育分解蛹体内的组织,以蛹体内的营养作为其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量来源,最后将蛹体内部完全分解。在4—11月份菌丝体发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子座单生或数个一起从寄生蛹体的头部或节部长出,顶部略膨大的呈棒状的子座(子实体),颜色为橘黄或橘红色,全长2~8 cm,蛹体颜色为紫色,长约1.5~2 cm。常见发育成蛹后才死亡,所以虫体为椭圆形的蛹而看不到虫体,比较容易鉴别。
北虫草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如辽宁(沈阳)、内蒙古(哲里木盟),生于针、阔叶林或混交林地表土层。培植能采用家蚕和柞蚕蛹人工批量培育,药效、药理与野生种相似。
2.2.1 北虫草原寄生体昆虫的种类
北虫草这一物种,不仅在调节节肢动物的数量,维持森林、草原生态平衡中起着明显的作用,而且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可作为杀虫剂使用,同时它们能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癌、抗血小板凝结、抗辐射、改善和提高记忆力、调节机体免疫能力、钙离子拮抗、对脑和心脏在常压缺氧下有保护作用、镇静和镇痛等作用。因此,加强对北虫草资源的调查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北虫草寄生体昆虫广泛分布于中国的29省区,其中贵州有46种,排行第一,其次是台湾有36种,第三是广东有32种,其他地区按种类数量依次为安徽28种,云南26种,福建23种,四川22种,浙江18种,吉林17种,广西11种,湖南和江西各10种,海南和西藏各8种,湖南6种,山西、江苏、河南、陕西和甘肃等各5种,辽宁、山东、青海等各3种,河北和新疆各2种,内蒙古、黑龙江、宁夏和香港等各1种。
(1)鳞翅目(Lepidoprea):
舟蛾科(Notodontidae);
天蛾科(Sphingidae);
大蚕蛾科(Saturniidae);
臼齿舟蛾(Leucodndabicoria Deniset Sehiffmul Ler.);
半齿舟蛾(Semidontabiloba Oberthur);
黄斑舟蛾(Notodonta dembowskii Oberthur);
圆掌舟蛾(Phalera bucephala L.);
栎黄掌舟蛾(Phalera assimilis Bremeret Grey);
黄二星舟蛾(Lampronadata cristata Butler);
栎粉舟蛾(Fentonia ocypete Bremer);
栎蚕舟蛾(Phalerodontaa/bibasis Chiang);
柳天蛾(Smerinthus planus Walker);
洋槐天蛾(Clanisdeucalin Walker);
豆天蛾(Clanisbilineata Walker);
栗六点天蛾(Marumbas perchius Menetries);
柞蚕似(Ntheraeaperayi Guerinmeneville);
蚕蛾科(Bombycidae);
桑蚕(Bomoymori Linn.);
刺蛾科(Limacodidae);
尺蛾科(Geometridae);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
暗扁剌蛾(Rloesa Mocre);
绿刺蛾(Parasa consocia Walker)。
(2)鞘翅目:金龟科(Scarabaeidae)、花金龟科(Cetoniidae)。
(3)双翅目:大蚊科(Tipulidae)。
2.2.2 关于北虫草(蛹虫草)的记载
1986年,沈阳农业科学研究所对沈阳地区的野生食用菌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在辽宁沈阳北部有个叫龙山的地方,从县志中查到有关蛹虫草的史料。乾隆皇帝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长寿皇帝”之一;据传,有清代后期的御医推测,乾隆皇帝的长寿之道,就是常年食用产自盛京的“不老草”。乾隆皇帝对“不老草”情有独钟,源于客观上确有疗效。
1986年8月,寻访专家在棋盘山水库北岸50 m高的山坡林地中,发现了9颗野生蛹虫草。经过完整采集、低温保鲜,以及菌种分离、纯化、技术鉴定等程序,确认是“蛹虫草”无疑。
专家们本来就有学问,知识也渊博,更不缺乏寻根求源的研究精神。经过引经据典、查阅文献,专家们最终确认:古代传说中,燕国辽东郡襄平县方城“龙山”出产的“不老草”“龙草”,就是当今的“蛹虫草”。按照专家们的建议,并根据生物的“发现地命名原则”,国家真菌鉴定部门将该菌种命名为“龙草”。
2009年,国家卫生部将“龙草”所属的“蛹虫草”列为“新资源食品”,应用范围不再仅限于药品、保健食品,而将其扩展到更为广泛的食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