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阿拉伯文学研究
阿拉伯文学在中国的研究大体上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对阿拉伯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呈现出一定的规模,但对阿拉伯文学的专门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一方面是改革开放以后对外国文学的解禁使全国的知识分子和年轻的读者对外国文学都怀有一种如饥似渴的阅读期待,国人亟待了解外面的世界,而外国文学作品是了解外部世界的极好的窗口。尽管阿拉伯文学并不是人们了解的重点,但是毕竟也是人们想要窥见的一个部分;另一方面,外国文学研究的发表阵地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建立起来的,《国外文学》《外国文学研究》《阿拉伯世界》[1]等专业性的学术期刊基本上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创刊的。尽管阿拉伯文学的起步比较晚,但是30年来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尤其是相对于数目很少的从业人员来说,已经取得的成就应该给予高度的评价。
30年来阿拉伯文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多个方面。首先,是国内研究阿拉伯文学的学者完成了大量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从翻译西方学者和阿拉伯学者所撰写的文学史到中国学者自己独立完成的多种文学史,摆脱了中国读者无从了解阿拉伯古代文学全貌的状况。除了陆陆续续翻译出版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以外,蔡伟良的《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仲跻昆的《阿拉伯文学通史》等书让中国读者可以了解阿拉伯文学的发展历史。其次,深层次的学术专著虽然数目还不太多,但是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郅溥浩的《神话与现实:<一千零一夜>论》第一次对阿拉伯民间文学的代表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李琛的《阿拉伯现代文学与神秘主义》从神秘主义的角度对阿拉伯现代文学进行探究,林丰民的《为爱而歌:科威特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科威特当代著名女诗人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而在比较文学领域则出版了甘丽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阿拉伯旅美文学的代表作家在中国接受情况的专著《纪伯伦在中国》,林丰民等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对阿拉伯文学和中国文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中国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比较研究》,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有关阿拉伯文学的博士论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尚未出版,暂不赘述。第三,有关阿拉伯文学的专题论文和学术性文章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已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学术文章的数量超过了600篇,对阿拉伯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各种体裁均有所涉及,在时间跨度上从阿拉伯贾希利叶时代一直延伸到当下的作家作品。
审察改革开放以来的阿拉伯文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现当代阿拉伯文学的研究较多,而对古代阿拉伯文学的研究相对较少。无论是专著的研究还是论文的研究都呈现了重现代文学而轻古代文学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古代阿拉伯文学以诗歌为主,研究的难度相对较大,不少研究者望而却步,而古诗作品翻译数量较少使得中文出身的学者缺乏研究的原材料;另一方面,出于对了解当代阿拉伯社会状况的需求相对较大,也促使学者们把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阿拉伯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上。
二、在现当代文学的研究相对集中于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和阿尔及利亚等阿拉伯文学大国的作家作品研究,而对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文学研究相对较少。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有:(1)这些文学大国在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得较早,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更大,自然吸引了中国阿语界学者的更多关注;(2)中国派往阿拉伯国家留学的学生和进修的学者相对集中在这些文学大国,使得阿拉伯文学研究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这些国家的文学作品,有的甚至还有机会接触作家本人,比如仲跻昆教授、李琛研究员等阿拉伯文学研究者就曾约见过阿拉伯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当然个别非阿拉伯主流文学国家也得到关注,则与研究者、翻译者的个人机缘有关系,如林丰民在科威特大学进修期间会见了科威特当代著名女诗人苏阿德·萨巴赫,获得了大量的作品和研究资料,促使他不仅翻译了诗人的4本诗集,而且写了多篇有关诗人的学术性论文,还出版了专著。
三、重点作家作品的研究,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阿拉伯文学研究的主体。在古代阿拉伯文学中,《一千零一夜》的研究最为突出,一方面源于该作品本身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该作品从20世纪初就开始有中文译本,且译本众多,为中文出身的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素材。而在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哈福兹和阿拉伯旅美派文学及其代表作家纪伯伦的研究成果最多也最有深度。
四、阿拉伯语学者和中文出身的学者共同努力,促成了改革开放以来阿拉伯文学的研究格局。中文出身的研究者利用阿拉伯文学的中文译本所进行的研究占据了较大的比例,特别是对《一千零一夜》和马哈福兹、纪伯伦的研究中,中文出身的学者有着较多的研究成果,而懂阿拉伯语的学者当时才刚刚开始涉足阿拉伯文学的研究。但随着国内阿拉伯语教学的发展,特别是研究生培养体系在阿拉伯语界的建立与发展,培养了一批阿拉伯文学的研究人员,他们开始用阿拉伯文的第一手资料进行阿拉伯文学的研究,并且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阿语学者除了阿拉伯语本身的素养以外,也在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方法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学术训练。而部分中文出身的中青年学者也在努力学习阿拉伯语,以便能够运用阿拉伯文的第一手资料,因而,阿拉伯文学的翻译文本在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呈递减状态。
[1] 后来改刊名为《阿拉伯世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