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
病例11 四肢无力2天,尿潴留半天——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病例资料】
患儿,女,8岁1个月。四肢无力2天,尿潴留半天。
病史
入院前2天,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表现为双下肢不能独立行走、双手不能抓物,同时自觉四肢麻木,无吞咽困难、语音减低及咳嗽无力,无视物不清。次日肌无力加重,双下肢不能活动。半天前患儿出现尿潴留。为进一步诊治转诊我院。
病后患儿精神好,无发热,无嗜睡及烦躁,无头痛、呕吐及抽搐。
病前无外伤史及不洁饮食史。近期无预防接种史。病前一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患儿既往体健,智力、体力发育正常。无类似疾病发生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重要提示(采集临床资料时需注意)
◆ 病史
(1)起病特点: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在疾病定性诊断中起到协助诊断作用。
(2)症状特点:肢体无力是同时出现,还是具有上行性的特点?有无晨轻暮重的特点?是否合并吞咽困难、语音减低、咳嗽无力、呼吸困难,是否有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对病因的诊断提供帮助。
(3)伴随症状:是否伴有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嗜睡、烦躁及昏迷?是否有皮疹和肌肉疼痛?是否合并括约肌障碍(尿便障碍)如尿潴留、便失禁?是否存在感觉障碍?是否肢体疼痛、麻木?可以帮助定位诊断。
(4)既往有无类似病史,若存在应注意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
(5)病前有无不洁饮食史、感染史、预防接种史及外伤史?了解疾病的诱因。
体格检查
体温36.5℃,呼吸20次/分,脉搏78次/分,血压14.7/9.3kPa。神志清晰,精神反应好,对答切题,语音无减低。呼吸平稳,抱入病房。全身皮肤无皮疹。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上肢肌力Ⅳ级,双手握力差。双下肢肌力0级。双肱二头肌反射活跃,双膝腱反射亢进,跟腱反射可引出。双巴宾斯基征阳性。踝阵挛阳性。上、中、下腹壁反射消失。双乳头以下水平痛觉减弱。关节位置觉消失。颈椎压痛阳性。肛门松弛,肛门反射消失。颈无抵抗,脑膜刺激征阴性。
辅助检查
(1)血生化、肌酶正常。自身抗体阴性。
(2)血清支原体抗体、TORCH-IgM及IgG检查阴性水通道蛋白4抗体阴性。
(3)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正常,病毒抗体阴性,细菌涂片检查阴性。脑脊液IgG指数0.9(正常值<0.7),寡克隆区带阳性。水通道蛋白4正常。
(4)脊髓磁共振检查(图1-2-1):脊髓颈5~胸3水平髓内斑片状长T 2信号。
(5)头颅CT未见异常。
◆ 体格检查
(1)肌无力为痉挛性还是弛缓性麻痹?
(2)颅神经检查,尤其注意后组颅神经。
(3)有无呼吸肌麻痹?
(4)有无感觉障碍平面?肛门反射情况。通过查体,进行定位诊断。
◆ 辅助检查
(1)电解质、肌酶、自身抗体、水通道蛋白4抗体。
(2)脑脊液:常规、生化、水通道蛋白4抗体、寡克隆区带及IgG指数。
(3)根据定位情况进行脊髓或头颅MRI检查。
图1-2-1 脊髓磁共振(MRI)检查
脊髓颈5~胸3水平髓内斑片状长T 2信号
【诊断】
1.定位诊断
本例患儿四肢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提示病变位于上运动神经元,患儿有尿便障碍及异常感觉平面,肛门反射异常提示脊髓病变。
2.定性诊断
本患儿急性起病,病前一周有呼吸道感染,以四肢无力、括约肌障碍为主要表现,查体发现有明确的颈段脊髓横贯性受损体征,脑脊液免疫学指标异常,脊髓MRI显示脊髓颈5~胸3水平髓内斑片状长T 2信号,诊断急性横贯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ATM),感染后非特异性脊髓炎(脱髓鞘)可能性大。
3.诊断要点[1]
(1)急性起病,急性期病情进展<4周。
(2)肢体无力伴尿便障碍。
(3)上运动神经元受累。
(4)有明确感觉减弱或消失平面。
(5)脑脊液:蛋白和(或)细胞数增加。
(6)病前有感染史或预防接种史。
(7)脊髓MRI:脊髓内可见异常信号。
【鉴别诊断】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需要与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全身型)、肌肉病以及脊髓病变的其他病因等相鉴别。
1.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
是选择性损害视神经和脊髓的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疾病,临床症状以视力下降和肢体瘫痪为主要特征。目前认为本病是某些病因引起针对水通道蛋白4产生特异性自身抗体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脊髓受累为长脊髓阶段(大于3个脊髓阶段)的脊髓损害。部分患者可有颅内病变,主要位于下丘脑、脑干及第三、四脑室周围。本患儿无视神经损害表现,水通道蛋白4正常,目前暂不考虑,应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2.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
是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脱髓鞘病变,可累及脊髓至大脑白质的任何部位,具有反复缓解复发特点。症状和体征具有空间多发性和时间多发性的特征。临床可出现视力下降、肢体无力、共济失调,尿便障碍等神经系统多部位受累的表现。本患儿需注意多发性硬化首发症状,但目前患者受累部分单一且无缓解复发特征,尚不能诊断,需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3.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
本病四肢无力呈现上行性、弛缓性,病情进行性加重,需与急性脊髓炎(休克期)鉴别。但脊髓炎多伴有感觉障碍及括约肌障碍,感觉障碍平面及肛门反射异常对脊髓病变具有相对特异性诊断意义。
4.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
重症肌无力(全身型)可表现急性四肢无力,同时多伴有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其肌无力呈现弛缓性麻痹特征,具有晨轻暮重的特点,无明显尿便障碍可助鉴别诊断。
5.肌肉病(muscle disease)
炎症性肌病如病毒性肌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及代谢性肌肉病均可出现肌肉无力和肌肉疼痛,但多为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其弛缓性麻痹特征、代谢紊乱、血清肌酸肌酶升高以及肌电图呈现肌源性损害有助疾病诊断。
6.其他病因引起脊髓病变
脊髓外伤、出血、占位、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均可造成脊髓损害症状,但外伤、出血及脊髓前动脉综合征造成脊髓损害起病更急,进展更迅速,数分钟即可达高峰,外伤和出血影像可见出血灶。脊髓占位多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脊髓影像可见占位。
【治疗及转归】
入院后予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400mg/(kg·d)×5天、甲泼尼龙冲击治疗20mg/(kg·d),连用3天后改为泼尼松1~2mg/(kg·d)口服,对症及支持治疗。3天后病情好转,10天后能缓慢独立行走,可自行排尿,转入康复科治疗。病程2个月时已基本恢复正常机体功能。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减轻脊髓损害,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积极防治并发症,最大限度提高患儿生活质量。①病因治疗:应用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可以缩短病程;皮质类固醇治疗抑制炎症反应。②对症及支持治疗:脱水剂可减轻脊髓水肿,缓解髓内压力。20%甘露醇每次0.5~1.0g/kg,每8~12小时1次,连用4~6天。定时翻身拍背,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排出、预防肺炎及肺不张;加强护理,避免褥疮。③康复治疗:急性期维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发生。恢复期及早进行被动及主动的功能锻炼,可配合针灸、按摩和理疗等方法进行。通常本病预后良好,严重的肢体瘫痪需数月恢复。尿潴留患者,需监测残余尿,定期清洁导尿,避免尿路感染。
点评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是脊髓损害最常见的疾病,病前多有前驱感染或预防接种史,数天之后出现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及括约肌障碍,脑脊液可出现细胞数增加、蛋白增高,寡克隆区带阳性,24小时IgG合成率增加,脊髓MRI显示髓内可见长T 1及长T 2信号。近50%患者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预后良好;部分病人预后不佳,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如痉挛性瘫痪、感觉丧失及膀胱功能障碍。通常具有以下特征,提示预后不良:①首发症状是背痛,病情进展迅速,几小时达病情高峰;②有脊髓休克期,感觉平面上升至颈髓皮节;③脊髓休克期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对于年长儿急性脊髓炎,需特别注意结缔组织病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应做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同时还应考虑有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首次发作的可能,眼底、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电生理检查均需进行。
(丁昌红)
参考文献
[1]左启华.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4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