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梨花坳(小说)
沂河弯弯,蒙山绵绵;在河的源头、群山深处,有一个叫“梨花坳”的地方。
梨花坳是一个小村子,全村只有53户,不到200人。梨花坳到镇上需要走三十多里的山路,到县城也需要六十多里;从县城到小镇,坐车只要一个多小时就行了,从镇上到梨花坳却要走上一天,因为山路难走、不通车。
林业局的领导在给张永明谈话的时候,张永明是百般的不愿意去这个偏僻的小村子挂职;奈何年龄小的一边要成家顾家一边要先熟悉本单位业务,年龄大的受不了劳苦,全局上下年龄合适又是党员又不是领导的只有大头兵张永明一个。
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张永明是局长,也得安排这种同志去。
(一)
梨花香、梨花艳,一斤重的梨子惹人厌!
来到梨花坳以后,张永明才知道梨花坳不再像传说中的那样闭塞,交通条件改善了很多,而且梨花坳很美;小村子坐落在几个山峰的中间,地势平坦,周边的山头虽然不是那么的险峻,但是所有的山坡都是郁郁葱葱的,植被茂密,村子右边的山脚下还有个方圆四五百亩水面的湖,村民称之为“梨花湖”;从旅游的角度来讲,有山有水,还有成片的梨花,真是一个好地方。
梨花坳的口粮地很少,总共一百来亩,每家两亩多地,种点小麦、玉米什么的,产量很低;幸亏在周边的山坡上,村里还有六百多亩果园,种的都是梨树。在田启亮上任村支书之前的二十多年来,梨花坳的百姓都是靠着每家这十多亩梨园过活。
六年前,退伍后又在外打工多年的田启亮被老书记动员回村;田启亮回村后,满腔热血,一心想为村里办点实事。在任村支书的第一年就砍出了三板斧:第一件大事,就是借助上级的好政策,在交通局的帮助下,硬化了出村的山路;第二件事是到处化缘,在县水利局的帮助下,不仅整修了原有的两处储水池,还在靠近湖边的地方打了一眼深井,一举解决了吃水和灌溉用水的问题;第三件事就是改良原有的梨树品种。
梨花坳的梨树都是本土老品种,结的梨子很小、奇形怪状的不说,梨核还大,关键是早已过了盛果期,也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了。
那个时候,田启亮听闻刚刚出了一种叫做“苹果梨”的新品种,结的梨子比苹果还大,形状像苹果一样圆滑,颜色像苹果一样黄灿灿的。
刚办完两件大事的田书记,在群众中威望很高,更新品种的提议一呼百应;此时嫁接的效果不好,大家都是直接伐掉老树更换了新苗,梨花坳的梨树在一年内都变成了这种“苹果梨”。
五年之后,新栽的梨树都结出了淡黄色的、又大又圆的梨子;掂着足有一斤重的大梨子,家家户户都很开心。看着如此娇艳诱人的梨子,有人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梨汁停留在嘴里,笑容凝结在脸上:这个梨子不好吃啊?
雪上加霜的是:不知道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还是人变得太快;现在竟然又流行起那种又小又丑的梨子了。
群众意见很大!踌躇满志四五年,一着不慎打下船;田启亮觉得很失败。出了问题就要解决,村里向镇里求援,镇里向县里求援。
于是,张永明来了。
(二)
搞清楚原委的张永明,把两个难以说出口的字憋在了心里。
信仰的力量很伟大,张永明牢记自己的使命,不仅多方联系,还拿出自己的专业技能手把手的教群众重新嫁接改良梨树的品种。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群众被发动起来以后,上任不到半年的挂职书记张永明发现解决掉梨树的问题后,居然没事干了。
擅于观察的人总会发现一些别人不去关注的问题,喜欢思考的人总是会琢磨点事干;张永明觉得田启亮是个人才,也是个勇于为民请命的好书记、好党员,就这样消极颓废下去太浪费了!张永明还觉得,梨花坳这个地方不搞旅游太浪费了!
再好的想法不落实到行动上,都是空谈。但是,张永明是个实干派。
张书记也砍了三板斧!
第一把斧头砍向了旅游局和各大旅行社;第二把斧头深挖梨花坳的红色基因;第三把斧头砍向了田启亮。
有的时候,有些事离成功还真就是一层纸的距离。
旅游局还真有相关的规划,旅行社还真的感兴趣,梨花坳竟然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驻过军,村头上就有留存的战斗遗址……
唯一的问题是,配套设施不行啊。
第三板斧砍向田启亮,就是想让他带头搞农家乐。
先解决吃的问题。
当过兵的人雷厉风行,认同了张永明的思路后,田启亮立刻采购了厨房设备,“启亮农家乐”很快投入运营。
“老田,你这菜太咸了啊!”很快,张永明发现了问题。
“我们全村人做菜都是这个盐味”,老田不服。
是啊,你们全村一直到现在都是咸菜盘子不下桌,那个盐味能和外边来的城里人一样?在旅游局推介下,好不容易忽悠来几波客人,都被齁跑了。
“老田,你就不能顾个板正的厨师?”
“张书记,我有个想法,我们村还真有一个叫田华的在外做厨师,我试试请他回来,干脆让他做农家乐,主营吃这块,我再投点资,做民宿,主营住这块。”
田启亮真的是个好人啊!张永明知道他的想法,一个是怕只有自己挣钱,村民会说闲话;第二个是考虑到自己还有村里事务要忙,开饭店比民宿占用的精力大许多;第三个也是出于完善配套的目的。
按照田启亮的计划,农家乐和民宿的运营都实施的很顺利;但是不久之后,张永明又发现了问题。
民宿最关键的是什么?干净啊!
为了节约成本,也是考虑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田启亮的老婆和老娘就是服务员;田启亮的老婆还好一点,他的老娘还是多少年形成的老习惯,自己家也好,村里村外也好,看到瓶瓶罐罐、纸箱破烂什么的就往家里捡,好好的宾馆,破烂堆的到处都是,也不是及时想着卖破烂,就那样存着,有时候就藏在宾馆的床底下;偶尔有住宿的客人留下的垃圾都得翻一翻,田启亮真怕老娘有一天会晒出几只客人用过的小雨衣;田启亮还不敢动也不敢说,不是纵容,关键是生性固执的老娘人老火气大,一说一动事更大。
田启亮着力推荐劝回的田华更奇葩。
凡是喝醉酒后结账的客人,在田华的教导下,收银的田华老婆都会多收一百块。
“结账,多少钱?”
“六百七十二,抹掉零,算你六百七”,田华的老婆一手拿着菜单,一手拿着计算器,滴滴滴一阵敲,整好五百七十二,接着快速啪啪啪四下,再加上个100,坦然的把计算器往客人那一转。
“嗯,是六百七十二。”那边醉眼朦胧的一瞅,到底对不对劲,明天醒酒后几百里外的事了。
遇到醉的不厉害,又较真的,拿着菜单一个一个的对;“怎么多算了一百?”“是吗?奥,手误、手误!”
不仅是外来的客人,田老板对付熟人的办法是记账,田华很喜欢熟人记账,因为他每天晚上的娱乐活动就是研究如何改账本。
“517,嗯这个可以改成577;308,嗯这个可以改成808,太狠了,容易看出来,改成388吧……”
小农意识!奸商!想要干点事真难啊!张永明为梨花坳真是操碎了心。
(三)
思来想去,张永明觉得必须眼光放长远,格局要大,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出去招商引资。
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或是自己家人而求过人的张永明不要脸了;豁出老脸以后,通过在省级媒体工作的高中同学介绍,还真找到了一家很有实力的文旅集团想要到梨花坳投资。
文旅集团的投资方案很有魄力也很亲民:首先是利用镇上的棚户区改造项目,采用一对一置换、送装修和家电家具的形式,投资1000万将梨花坳整体搬迁至镇驻地,将梨花坳内,村民的石头老房子改造成影视基地;第二个是全村一百多亩的口粮地全部按平原土地市场价承租,集团出资雇人管理六百多亩梨园,每年按市场价统一收购梨子用于制作果品;第三个是面向梨花坳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田启亮和田华的农家乐与民宿可以整合或额外赔偿;第四个是将在对梨花湖开发的基础上,对各个山头的洪道进行疏通,防止自然灾害发生。
梨花坳的百姓都说:感谢党,感谢张书记!天上掉馅饼了。
因为在出外“见过世面”的田华反向鼓动下,这个方案并没有实行。
“你们这群夯货,这么有钱的集团公司,我们每家必须额外再要一百万才行!”
“二大爷,有了一百万,就能取个年轻的漂亮媳妇,还能天天到我店里喝酒。”为了增加讹人的成功率,田华又鼓动他的老光棍二大爷带头去闹事;老光棍带着村里的几个闲汉和太婆,每天在田华那里弄上半斤老酒后就去文旅集团设在村委的临时办公室闹腾。
集团老总不是傻子,人家撤了!
眼看着两年的挂职期就要满了,张永明也不想折腾了。
张永明挂职期满离开的时候,梨花坳发生了泥石流灾害,独自住在梨花湖边上的老光棍被冲到了湖里。
人们都说是田华害了他二大爷,要不是喝了田华送的酒,那个老光棍怎么会醉得不知道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