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进食
不管你是不是一个长期节食者,一旦身体没有从食物中获取所需的足够能量,就会触发强大的生理机制。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食物被列为基本需求之一并非偶然。该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排列,表明人类只有在满足基本需求后,才会去追求更复杂的需求。而食物和能量对人类生存来说必不可少,如果没吃饱就会触发生理反应,导致身体上和心理上的进食冲动。
饥饿感与身心紧密联系。
正是因为进食如此重要,所以食欲的神经细胞都位于下丘脑。而各种各样的生理信号都会激起进食,很多人认为这是“意志力”的作用,其实吃东西是生理的冲动,与意志毫无关系。大脑产生的神经化学物质,使我们的饮食行为和身体的生理需求协调一致。通过化学和神经反应的复杂系统,大脑每一刻都在监控我们身体对于能量的需求,并且对于我们应该吃什么,发出强有力的化学指令。
很多研究显示,禁食或限制进食对食欲的影响适得其反,因为大脑会释放一些神经化学物质来诱使我们进食。不管是从新陈代谢角度还是大脑的化学反应来看,通过限制饮食和节食来减肥不仅没有作用,还会让人变得更加肥胖。在节食的时候,一方面新陈代谢会减慢,另一方面大脑释放出的化学物质又会强化人进食的生理冲动,一边叫嚷着饿了,一边偏偏不让吃,双重压力之下,身体承受的压力更大,不仅会直接影响体能和性生活,还会直接影响情绪和心境。
大多数研究者都赞同,人们的进食总是受到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影响。在这一章,我们将重点关注引起进食欲望的复杂生理机制,尤其当我们挨饿或节食时。
被迫增强的消化力
研究显示,挨饿之人的身体在生理上时刻准备着进食,就像蹲踞在起跑线上的短跑选手,随时准备在发令枪响的瞬间爆发。
·随着饥饿感增强,唾液分泌也会增加,即使眼前没有食物或进食的建议。(关于节食者和正常个人(非节食者)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这点。)
·节食者进食前后,体内的消化激素都增加了。
碳水化合物贪食者:Y型神经肽
Y型神经肽(NPY)是大脑产生的一种促使我们摄入碳水化合物的化学物质。众所周知,碳水化合物是人体首选的能量来源。虽然我们对NPY的大部分了解来自对老鼠的研究,但有很多证据显示,这种大脑化学物质对人类饮食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增加了我们对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食物的摄入量和摄入时间。
不吃饭或吃不饱时,会让NPY处于活跃状态,进而催促身体去摄入更多碳水化合物。正因如此,挨饿的人一旦有了进食的机会,就很容易对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暴饮暴食。切记:这并不是因为你缺乏意志力或失去控制,而是你的生理机能,尤其是NPY在尖叫:“快喂我!”
故意不进食会使NPY的活跃程度加剧,包括不吃晚餐。因为不吃晚餐,整个晚上人体内存储的碳水化合物在肝脏内被耗尽了,早上起床时肚子差不多已空,需要重新摄入,因此NPY水平一般在早上会变得很高。而升高了的NPY水平会让早餐的进食需求变得强烈。这时候如果你继续选择不吃早餐,NPY水平则会继续上升,促使你中午开始狼吞虎咽。
当碳水化合物被当作能量消耗并且面临巨大压力时,大脑也会分泌更多的NPY。摄入碳水化合物能通过影响另一种大脑化学物质——血清素来停止NPY分泌。随着我们摄入更多碳水化合物,大脑就会产生更多血清素,从而停止NPY分泌,遏制对碳水化合物的渴求。
这个理论或许会让你有些不好理解,简单地说,你越否认自己真实的饥饿感,并与自然生理做斗争,你对食物的渴望和迷恋就会越强烈。禁食或限制进食会加速NPY分泌,使身体想要摄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让一切适得其反。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对碳水化合物有这种强烈的生理需求呢?让我们简单看看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这会帮助你了解最原始的饥饿冲动。
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 碳水化合物是最佳的人体能量来源,能转换为人体所必需的葡萄糖。细胞只有在获得足够以葡萄糖形式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后,才会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即使是少量的摄取不足,也会导致严重问题,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和血红细胞,完全靠葡萄糖获得能量。由于葡萄糖的重要性,它在血液中的含量水平靠两种激素调控: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肝脏中以糖原形式存在的碳水化合物数量非常有限,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低时,它可以帮助供给葡萄糖。但这种珍贵的能量储存通常只能维持三到六小时,就像是停电时候的备用供电设备,虽然也能顶用,但是无法长时间使用。那么,怎么补充能量呢?答案就是,去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
吃,是我们获得珍贵能量的唯一健康手段,如果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足,身体就不得不启用非常机制来提供重要的能量。肌肉中的蛋白质会被分解并被转化以葡萄糖形式存在的能量。这就像是寒冬时候,你从你自家房子的木结构框架中取木头当柴烧,木头会燃烧起来,提供了所需的燃料,但是这样做代价太高了。你的整个屋子将摇摇欲坠!
如果你以为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就可以防止这种分解发生,那就大错特错了。你的能量或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若不足的话,饮食中摄取的蛋白质也会被当作能量来源使用。因此,“吃高蛋白节食”并不能保障一切,只会让蛋白质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被当成了能量的昂贵来源。这就像你的房子倒塌了,有人给你提供了很多木材来重修房子,但你如果用那堆木材来生篝火而不是维修房子的话,那么你依然无法在寒冬里度日。同样,蛋白质是用来维持和增强肌肉、激素、酶和人体细胞的,当缺乏碳水化合物和能量时,蛋白质就被挪用为能量来源。
很多节食者认为,当缺乏足够能量时,身体就会开始燃烧脂肪,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别忘了,大脑和人体其他部位完全靠葡萄糖获得能量。只有一小部分(5%)积累的脂肪会被转化为碳水化合物能源。另一方面,人体含有很多能将蛋白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酶。
也许你对于各种生物学名词有些头晕,但你要记住的是,当你希望依靠低卡路里饮食或禁食实现快速减肥时,实际上是在将自己的组织蛋白当作能量消耗了。由于蛋白质每磅含有的卡路里数量只有脂肪的一半,因而它消失的速度也比后者快了一倍。并且,随着每磅蛋白质被消耗,还会同时消耗掉三至四磅相关的水分。不要急着兴奋,以为这样一来自己就能迅速瘦身,事实上,这是一种典型的“找死型减肥法”。如果人体继续以这种速度消耗自身,大约十天就会消亡。毕竟肝脏、心肌和肺组织——所有重要的组织器官,都在被当作能量来源消耗。
节食减肥的最后,人体将储存的脂肪转化为可被大脑和神经系统利用的能量——酮,由此出现酮症。酮症的出现是由于长期禁食或缺乏碳水化合物,但只有大约一半细胞能将酮作为能量来源。因此,当脂肪在这种情况下被消耗时,人体的瘦肉肌(蛋白质)也在继续被快速消耗,为无法利用酮的神经细胞提供葡萄糖。
人的身体远比你想象的要精密,每减少一磅肉,都要调动整个身体机能去适应。快速减肥让你减去的是体重(还只是暂时的),却会让你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无论你多想拥有苗条的身材,也一定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这已经不仅是涉及体形的问题了,而是关乎生命。
你的细胞在喊你吃饭了
饥饿信号不只是受到低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根据细胞学研究专家尼可莱迪斯和伊文的研究成果,饥饿信号是根据细胞的总能量需求产生的。任何生物归根结底都是细胞组成的,因此,当细胞缺乏能量时,就会产生一种引起饥饿的信号。虽然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碳水化合物,但也不排斥引起饥饿的蛋白质和脂肪。就如房间内的家电虽然主要用电,但也可以用电池或汽油发电机。它们都提供能量,但成本和效率不同。所有提供能量的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最后都被转化为一种可被细胞利用的能量——三磷腺苷(ATP),它是一种化学能量,为人体细胞提供动力。尼可莱迪斯和伊文指出,细胞会对ATP的总需求引发饥饿信号。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由细胞组成的事实,因此我们也就无法改变自己会饿、会想吃东西的事实。与食欲对抗,就是在对抗自己的身体,是徒劳的举动。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能量,而能量来自食物。
节食的人觉得自己比身体还聪明
尽管复杂美妙的生理系统确保了我们获得足够的能量(食物),但长期节食的人经常觉得自己比它更聪明。他们不是饿了就吃饭,而是有意识地根据一套既定的节食规矩来就餐——“到点了吗?”“我能吃这个吗?”“它是不是脱脂的?”之类。
例如,爱丽丝早晨锻炼后,会因早餐吃得太多(但没有过量)而抓狂。她认为自己摄入过量了,于是就不吃午餐,这很容易做到,因为她是名忙碌的行政助理,工作总是多得做不完。她整个下午忙得忘记饥饿,但晚上回到家就觉得饿坏了,晚餐时暴饮暴食,经常持续到深夜。如果在餐馆用餐,她会吃光面包,舔净盘子,吃得撑不下,但吃完就感到愧疚。
即使很久没吃饭的非节食者也会暴饮暴食。别忘了饿坏了的老鼠也这样。你饿极了的时候也会冲动地买很多食物,才不管什么健康或节食操守呢。
长期无视自己的饥饿,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首先,它会导致时不时地暴饮暴食。其次,当大脑习惯了无视饥饿信号,饥饿信号就会渐渐消失,直至你再也感觉不到它们。如果你只能在非常饥饿时才能感觉到饥饿信号,那么情况就不妙了。这证明你在食物方面异常不信任自己,并且容易陷入因为极度饥饿经常引发暴饮暴食。研究长期节食的心理学家彼得·赫尔曼和珍妮特·波立维,建立的饮食调控边界模型,对此做出了部分阐释。这个模型涵盖了饮食的生理和心理层面。
边界模型阐释了节食者如何通过自行设定的界限,将正常的饥饿和饱足信号逼到极端。原本温和的饥饿感由于节食者不断压制而衰退了,节食者只能感觉到极度的饥饿,有时甚至麻木到感觉不到饥饿。同样,节食者也会越来越难感觉到自己是否吃饱了。节食者会徘徊在赫尔曼和波立维称为“生理冷淡”的灰色地带,在这个地带,没有清晰的饥饿或饱足信号。长期节食者很难走出这个地带,他们不是根据内在的身体信号进食,而是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来就餐,这种情形就如同试图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指挥心跳和血压一样,多么荒唐可笑。
原始食物疗法:尊重自己的饥饿
要想自己的饮食变得正常起来,远离节食和食物困扰,第一步就是要尊重自己的生理饥饿。你的身体远比你想象的要聪明,它需要一直知道可以吃到食物——节食和挨饿不会再发生。否则,你的生理系统会一直处于警觉状态。
即使你学会了尊重自己的饥饿感,你的身体也需要在生理上经历一个重新调整的过程。之前一次又一次节食,很可能使你的身体以为挨饿是家常便饭,因此每天处于警觉状态。记住,饥荒和食物短缺有史以来一直存在,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存在。身体依旧在生理上拥有应对饥荒的生存机制,比如通过降低能量需求,增加引起进食冲动的化学物质,等等。
当你知道自己还可以再次进食时,停止进食就容易得多了。例如,想象一下在某个房间里,你把一盘曲奇给了一个非常饿的孩子,并告诉她只能吃一块曲奇,然后你走出房间,让孩子单独和那盘曲奇待在里面。那个饥饿的孩子会做什么?当然是吃光所有的曲奇(并且舔得连渣都不剩)。如果那个孩子知道饿了的时候总会有很多曲奇(或其他食物),想吃的强烈欲望就会削弱很多。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节食者。
例如,芭芭拉总是让自己处于饥饿状态,只在饿得不行的时候才吃饭。在她看来,饿得慌的时候吃才对,稍微有点饿就吃属于暴饮暴食。而她也因此陷入了大吃大喝和忍饥挨饿的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