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际组织的25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18年3月2日是个星期五,这是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下班时间已过,前来话别的众多同事也已经散去。我一个人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对面不远处埃菲尔铁塔闪烁的灯光,心中既有“功成身退”的轻松感,也有几分不舍之情。

就在这天下午,在巴黎总部大楼的执行局会议厅,我最后一次以联合主席的身份主持了“教育2030议程全球指导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闭幕式。会议的正式议程结束后,来自教科文组织的会员国、联合国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的委员们纷纷发言,对我八年来领导这个委员会对推动全球全民教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对我领导教科文组织教育部门在确立“2030全球教育议程”中发挥的主导作用予以极高的评价,热烈的掌声此时仍然回荡在我的耳边。我想,这应该是我在教科文组织工作25年后最好的谢幕方式了。

我出身于中国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清代迄今,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这个出自广东中山(今珠海)唐家湾的唐氏家族已经有五代人曾留学西方国家,并且都在学成之后回到中国报效祖国,算是一个融合东西方文明传统和浓厚家国情怀的家族。与我的前辈一样,我成年以后也有机会长期接触与感知西方文明与文化,而且服务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感与担当的初心从未改变。

我是与共和国同龄的那一代人,这是因时代的变迁而命运坎坷的一代人。我有一个在清华园中度过的幸福童年,自幼受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熏陶。年轻时恰逢“文革”,从北京去山西农村插队,体验到人生的艰难。后来又得益于改革开放,被国家公派到加拿大留学,从此命运得到改变。学成后先是做外交官,接着在国内的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从政,直到1993年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工作。在那里屡次升迁,最后八年担任了教育部门的最高官员——教育助理总干事(这个级别在联合国机构内相当于联合国助理秘书长)。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些年,我有机会访问过五大洲100多个国家,会见过150多个国家的教育部长,与他们探讨世界教育发展之路。教育是人民摆脱贫困和消除战争根源的一个利器,这是这些教育决策者的共识,也是我奉行的理念。我一直坚信,只有在全球实现全民教育这样一个宏伟目标,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知识、有文化,有社会责任,能够包容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公民,才能够保证世界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我在教科文组织经历了三位总干事,这也可以说是我在世界教育的舞台上发挥不同作用的三个阶段。来自西班牙的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Federico Mayor)于1993年招聘我进教科文组织。从那时起到他1999年卸任的六年中,我在教科文组织中崭露头角,开始“参与世界教育”。来自日本的松浦晃一郎(Koïchiro Matsuura)从1999年到2009年做了十年总干事,在此期间,我作为教育部门的二把手辅佐了多位助理总干事,可以说是我在“助力世界教育”。第三个阶段是从2009年到2017年来自保加利亚的伊琳娜·博科娃(Irina Bokova)担任总干事这八年,我被任命为教育助理总干事,领导这个联合国专门机构在国际教育舞台上发挥了主导作用,或可称为“主导世界教育”的阶段。

被总干事博科娃授予教科文组织服务20年奖章(2014年)

在这八年中,我带领我的团队,为教科文组织的会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各种支持和引导,成为它们的可靠伙伴。最值得骄傲的是,我们领导了国际社会确立“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教育目标的磋商,使教科文组织重返主导全球教育发展方向的中心地位,以“教育以育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理念推动全球教育前行。

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的国际组织官员,多年来我一直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有力支持。我也做了许多增进中国与教科文组织合作、对双方都有益的开创性工作。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历史性访问将双方的合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可以说,博科娃总干事当政的这八年是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合作关系的“黄金八年”,我也有幸为此做出了贡献。

2017年初,我荣幸地被中国政府提名,参与竞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1任总干事职位。尽管最终没有获得成功,但这是这个意识形态色彩极强的联合国机构成立七十余年来,中国政府第一次推荐自己的公民竞争其最高职位,显示了中国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雄心,而有机会亲身参与这样一场顶级国际政治博弈也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难得经历。

我无意把本书写成一部教育专著,教科文组织这几年来在教育方面有目共睹的成就与众多的专业出版物所展示的就是我的全球教育理念。我尝试把这些年来从中层官员一步一步升到权力仅次于总干事的经历,以及在不同岗位上的一些重要工作的决策过程和发生在台前幕后的故事披露出来。这些年我有机会在全球的体系中观察中国的发展,也有机会到许多国家访问考察,我想这些独特视角的观察与体验也是值得与读者分享的。读者也可以从我的这些经历中体会到中国的全球外交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思考应该如何凭借国家的整体实力,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人民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与世界强国共舞。

全书共分为四篇,前三篇是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经历。第一篇“一步一个脚印的25年”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我从进入教科文组织开始,直到最终执掌教育部门的过程。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国际组织的运行机制和我所感悟到的国际组织中的“为官之道”。第二篇“在全球教育的舞台上”择要讲述了在我的领导下,教科文组织对全球教育的发展与合作做出的主要贡献,以及我亲身经历的一些重要事件。第三篇“中国人与国际组织”则讲述了我对于中国人在国际组织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的实践与思考。最后一篇“千般沉浮:我的人生经历”讲的是我在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前的经历。这些经历与历练也可以说是成就我后来的事业不可或缺的基础。

常有年轻人问我,在教科文组织25年的职业生涯有什么“秘诀”吗?我要说,做人做事皆融合东方传统文化之隐忍与包容和西方文化之直率与霸气,是我能够在国际组织中生存与成功的法则。

我当年工作中认识的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先生欣然为本书作序,让我甚感荣幸。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时的两位“老板”,曾经担任总干事的松浦晃一郎先生和伊琳娜·博科娃女士也分别为本书写了序,他们两位多年来对我的关爱与友谊让我心存感激。教育界前辈顾明远先生为拙作写了推荐词,与有荣焉。

感谢清华大学的谢喆平教授对本书撰写工作提出的许多宝贵建议,以及本书的编辑何烨女士为成书所做的大量工作。还要感谢南方科技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的李铭主任和韩蔚副主任对本书出版给予的大力支持。

夫人黄湘和女儿唐宛枫是书稿的第一读者,她们总会给我客观而直率的意见。更重要的是,没有她们的坚定支持,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事业取得的任何成功都是不可能的。

希望读者们在阅读本书时能够享受到乐趣。

2019年1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