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秘史(精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用十三副铠甲起兵的传说

向朝廷申请国家赔偿

京师,紫禁城。

万历皇帝朱翊钧面前的龙案上摆放着两份奏折,一份让人感到兴奋,那是李成梁上奏剿灭辽东大患阿台部的捷报;另一份则让人感到头疼,同样是李成梁所奏,但却是因古勒城一战,属于明军一方的觉昌安和塔克世被杀,其后代努尔哈赤向明朝廷索要赔偿的奏折。

以明廷眼下的国力,向努尔哈赤做赔偿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此时大明内阁首辅、创建并实行一条鞭法的张居正刚刚辞世不久,明王朝的下坡路还没那么明显,国家实力仍在,真要是赔偿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然而,以天朝上国之身份向辽东的“化外之民”做赔偿实在是好说不好听。若是置之不理,谁知道那些人将会闹出多大的乱子来。万历皇帝左右为难,干脆把这事交给新上任不久的内阁首辅申时行去犯愁吧。

申时行不是张居正,他没有前任乾纲独断的魄力,也没有雷厉风行的勇气。为了保证边疆的稳定,申时行起草了一份兼顾双方的旨意,请皇上准奏。万历皇帝也觉得申时行的主意不错,就痛快地下诏给“债主”努尔哈赤了。

其实努尔哈赤并不指望朝廷会对其祖、父之死做出什么赔偿。对大明王朝来说,一个小小的建州左卫指挥,哪怕是父子两条性命,也根本不会在意。他们虽然做的是大明的官,但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建州女真的部落首领,这种身份才是大明王朝所忌讳的。王杲、阿台都是明摆着的例子。即使没有犯边的意思,但朝廷仍会严加防范。这种环境下,朝廷怎么会“礼贤下士”?

祖、父之仇自然要报,但自己的实力远远不够,强大如阿台者,固若金汤也没有抵挡住明军的刀锋,因此,伺机而动才是道理。他之所以向明朝索赔,实质上是在向朝廷表态:我努尔哈赤是朝廷的人。朝廷希望我们女真人自相残杀,以免势力坐大,那我就给你自相残杀给你们看看。而这个背后,则需要朝廷的支持。在朝廷颁给努尔哈赤的圣旨中,他见到了这个希望。

明覆曰:汝祖、父实是误杀,遂以尸还,仍与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复给都督敕书。

——清·佚名《满洲实录》

归还遗体,30道敕书,30匹马,这就是觉昌安和塔克世两条性命换来的国家赔偿。马,对于辽东地区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物,这些赔偿中,最值钱的就是敕书。

在明代,敕书是明朝政府发给女真各部酋长的一种换信。女真各部酋长凭此“敕书”,才可以到马市进行商品交将活动。到了万历年间,只准敕书持有者才允入京朝贡贸易,发放的敕书数就是朝贡的限额,朝贡贸易由此真正成为敕书贸易。明代的敕书几乎是一次性发放,因此属于稀罕物。最初发放时,建州女真总共才500道(海西女真有1000道),这次一下子给了努尔哈赤30道敕书,无异于给其部落一个生财之道,一个以辽东特产换钱、壮大自己的机会。

虽然朝廷已经用“误杀”一词来解释觉昌安和塔克世之死,也算是做出了很有诚意的赔偿,但这并不能消除努尔哈赤的复仇之心,因为在复仇心之上,他还有更大的野心。复仇,仅仅是他的第一步。

第一步向谁复仇?目标自然不可能是明朝。努尔哈赤现在的全部家当只有30匹马、一个龙虎将军的虚衔,外加父亲塔克世留下来的13副盔甲,用这点装备对明朝宣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他先将报复的目标锁定在了诈开古勒城门的女真族图伦城城主尼堪外兰身上。

最初,努尔哈赤希望借明军的力量来处置尼堪外兰,《满州实录》中记载了他曾对明军边将说的话:“杀我祖、父者实尼堪外兰唆使之也,但执此人与我,即甘心焉。”然而边将则称:“尔祖、父之死,因我兵误杀故,以敕书马匹与汝,又赐以都督敕书,事已毕矣。今复如是,吾即助尼堪外兰筑城于嘉班,令为尔满洲国主。”话说得很不客气,并且警告努尔哈赤,尼堪外兰即将是满洲的领导,你努尔哈赤也不过是他的一个子民罢了。

努尔哈赤气急败坏地往回走,途中偏又遇到了尼堪外兰这个冤家。不但对尼堪外兰的质问没有得到结果,反而被其奚落了一顿。这下更加深了努尔哈赤对尼堪外兰的仇恨。回到其地,努尔哈赤联合起沾河寨主常书等百余人,加上自己的30来人,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四月三十日晚,趁着夜色,向尼堪外兰所据的图伦城(今辽宁省新宾县汤图)发起了进攻。

十三副铠甲的来历

关于努尔哈赤起兵之时的十三副铠甲的来历,有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抚顺有一大户人家姓佟,是前金时遗留下的女真人,经过元明两代的演变后已经汉化了。佟氏在抚顺的家非一般富户能比。他们不仅有良田千顷,牛马羊千余头,还开了很多店铺,买卖非常红火。据说,当年抚顺城有三大富豪,即佟百万、王八斗、艾半城。佟家有百万资产,王家有八斗金银,艾家有半城房宅等。明朝在修建抚顺城时,明边吏非逼这三家出钱修城不可。老佟家很不情愿,就顶着不想再拿钱。由于佟氏是抚顺富户,势力也很大,明边吏也不敢招惹他们,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以官办的一处经营不善、将要倒闭的当铺来诈钱的办法。无奈,佟家只好花大价钱顶下这个当铺,给了明边吏一大笔修城的款子才算了事。

当铺开张以后,由于佟家经营有方,生意还算兴隆。有一天,一个明朝边吏喝醉了酒,也输了钱,就跑到当铺来撒酒疯,借着酒劲向当铺借钱。当铺伙计说:“我们这里是当铺,不是钱庄,只当不借。”边吏说:“你先给我拿钱,以后我再给你拿东西送来。”伙计说什么也不肯借,气得边吏真想动手抢,但是碍于佟氏的势力,只好扫兴地走了。

不一会儿,这个边吏扛着十四副铠甲来到当铺,气哼哼地,一进门就冲着伙计喊:“老子这些铠甲能当多少钱?”本来,铠甲这东西送到当铺就要成为“死当”,不可能有谁来赎回它。伙计还要推辞,不想要这玩意儿,但是,他看到这个明边吏喝得酩酊大醉,腰里还挎着大刀,心里有些害怕。无奈,他拿出一百两银子,打发明军走了。边吏这一走,就再也没来当铺赎回他的铠甲。这样,这十四副铠甲真的变成了死当,被永远地抛在了佟家的仓库里,再也无人问津。

过了好多年,佟家雇了一个长工,名叫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从小离开家,在外闯荡谋生,脑力、体力活样样都行,而且人既聪明又勤快,干啥像啥。自从努尔哈赤来到佟家做了帮手以后,佟家掌柜塔木巴颜高兴得不得了。他感到家事在努尔哈赤的打理下件件都井井有条,自己也省了很多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塔木巴颜看出,这个努尔哈赤绝非等闲之辈,于是,便另眼看待,很多重要事情都叫他去做。开始先叫他下乡收收税,后来看他会打算盘就叫他当管账先生。这样,努尔哈赤就更加卖力了,他不能辜负主人对他的信任。日久天长,努尔哈赤的才智愈加发挥得出色了。塔木巴颜非常欣赏努尔哈赤的才干,就把自己的孙女哈哈纳扎青嫁给了他,努尔哈赤就这样被佟家招为了入赘孙女婿。

又过了几年,努尔哈赤带着媳妇哈哈纳扎青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赫图阿拉城。回到家后,刻薄的后母纳拉氏,看到努尔哈赤带着妻子回来极为恼怒,吵着要让努尔哈赤分家另过,并将他们夫妻两个赶出家门,只给一点家产。这样,他们来到了离赫图阿拉不远的北砬背居住下来,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民生活。

不久,努尔哈赤的父、祖被明军所杀,努尔哈赤一怒之下,为报父、祖之仇含恨起兵,打起了“统一女真、推翻明朝”的旗号。努尔哈赤刚起兵时需要一些武器和装备,塔木巴颜想起了家中的当铺里有十四副铠甲,其中有一副已经坏了,他勉强把这副坏掉了的铠甲凑够半副,这样,他就把这十三副半铠甲装上马车,亲自押送到了北砬背,送给了孙女婿努尔哈赤,这为汗王起兵创造了条件。

这只是一则传说,实际上的起兵之事是否真的如此,还很难说。要知道,仅用十三副铠甲起兵,其难度可想而知。图伦城并不是纸老虎,区区十三副铠甲、百来个人,哪怕是突袭也无法打下拥有数千人、易守难攻的图伦城。这件事也仅仅是记载在清朝的官方史书上,为其开国之君脸上增光添彩的可能性很大,就如同仙女生下清朝始祖布库里雍顺的传说一样。

至于努尔哈赤起兵之际到底拥有多少兵马,目前尚无定论,真相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尼堪外兰的替罪羊悲剧

突袭图伦城,努尔哈赤打的是为祖、父报仇的旗号。然而实质上,尼堪外兰在古勒城之战中又有什么过错?阿台兄弟的行径让朝廷已是忍无可忍,古勒城本身就是一颗不定时炸弹,留着它只会让朝廷旦夕难眠、寝食难安,对维护边境之稳定更是一大祸患。这根眼中钉不予拔除,那只能说明朝廷的软弱与无能。朝廷下定了决心,尼堪外兰这样一个小小的部落首领又怎能有蚍蜉撼树的勇气?因此,攻打古勒城只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事,尼堪外兰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要说尼堪外兰不顾建州女真的利益而去投靠明廷,其实也是无奈之举。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廷再弱,相对于整日里战乱不断、一盘散沙似的女真部落,施以镇压也易如反掌。辽东地区亦属于大明领土,《诗经》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此来论,尼堪外兰当向导也并不为过,就连觉昌安和塔克世也一样依附于明朝,努尔哈赤又有什么理由去指责尼堪外兰呢?

正如前文所说,努尔哈赤闪击图伦城,不过是为壮大自己的实力找一个借口罢了。古勒城之战后,明廷亲口许诺立尼堪外兰为满洲之主,但尼堪外兰的实力却远远不够。努尔哈赤用尼堪外兰开刀,一方面是向明廷表示归顺,一方面又有示威之意,而他根本的目的仍在于统一整个辽东地区,用雄厚的实力与明廷对抗。

应该说,尼堪外兰是努尔哈赤崛起之路上一块可悲的垫脚石。正是踩着这块石头,努尔哈赤才建起了日后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