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八段锦功法的源流与特点
八段锦功法的源流
八段锦是我国民间喜闻乐见的健身运动。它简单易学,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频繁出现在朱熹、洪迈等文人墨客的记述中。所谓“八段锦”并不只是因为它要有八个动作,更主还是强调它的功法所包含的要素之多,相互间的联系之强,构成了一个内部循环的周天。正如明朝高濂在其所著《遵生八笺》中“八段锦导引法”所讲:“子后午前做,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如果我们单看“锦”字,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锦”左边是一个“金”,右边是一个“帛”,意思是用金子做的布帛,这表明“锦”珍贵异常。另外,“锦”字还可理解为单个导引术式的汇集,就像丝锦那样连绵不断,具有相当的完整性。把以上观点综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八段锦是一种有着柔韧的章法结构,轻巧细致的健身运动。
那么这项柔韧细致的运动究竟源于何时呢?至今尚无定论。我们能确定只是“八段锦”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所写的《夷坚志》中:“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政和”是北宋徽宗时的年号。这说明八段锦在北宋时就已流传于世,并有坐势和立势之分。由于立势八段锦的易学易练性,八段锦就此传开,成为大众所喜爱的运动。
当时著名宋代大儒朱熹对八段锦的一段生动有趣的记述就说明了这一点。“愚四十年前注《参同契》时,见吕四行八段锦,诧其老健,每窃笑之。逮今思之《参同契》之学,实属屠龙术,不如吕四行之宰猪术也。”“屠龙术”是非常高超的权术,只有具有极高修养的人才能修炼成功。而“宰猪术”就容易得多,当时的人们更喜欢通俗易懂、易学易练的八段锦。
作为八段锦重要传播形式的立势八段锦,在养生文献里最早见于南宋曾所著的《道枢·众妙篇》中。“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但这一时期对八段锦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视觉上的感性认识层面,并没有涉及对于八段锦的归纳和总结。
在此之后,比曾稍晚的陈元靓在他编著的《事林广记·修真秘旨》中才把这种众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定名为“吕真人安乐法”,并出现了口诀化的文字:“昂首仰托顺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兼西胃,五劳回顾七伤调;鳝鱼摆尾通心气,两手搬脚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脏,漱津咽纳指双挑。”
到了明清时期,立势八段锦有了长足的发展,传播范围也扩大了许多。在清末《新出保身图说·八段锦》中首次出现了以“八段锦”命名的章节,并同时配以图像,有了较完整的动作套路的记载。从此,传统八段锦动作被固定下来。
八段锦在流传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出现了许多解释八段锦功法的书,如《易筋经外经图说·外壮练力奇验图》(清·佚名)、《八段锦体操图(十二式)》等。这类八段锦大多处于僧人之手,在这一时期,八段锦成为僧侣们健体养生的主要方式。
不过,从总体上来看,八段锦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派。
南派的创始人据说是梁世昌,他所传的八段锦走柔和路线,动作简易,下肢动作以站势为主,所以又称为“文八段锦”。
文八段锦并不挑剔练功的场所,它可以在床上做,也可以在椅子上做,最好能挂上窗帘。在练习时,练功者必须排除杂念,双耳不闻窗外事,目光不向远处看,平心静气,专注于练功。同时还要注意呼吸的调整。当姿势和意念调整好之后,就可以进行几次深长呼吸。在随后的练功过程中就以自然呼吸为主。
北派的鼻祖相传是岳飞,北派八段锦走的是阳刚路线,动作较南派来讲烦琐复杂,下肢动作以马步为主,所以又称为“武八段锦”。与文八段锦相比,武八段锦更加强调站桩功夫,讲究下肢的力量对练功过程中全身动作的支撑。它有着更加严格的呼吸方法。练习者在初学阶段采用的是自然呼吸,当动作熟练之后,就要转为逆复试呼吸。武八段锦用呼吸配合全身紧张的静力训练形式进行锻炼,突出了内在意念的重要作用。
不过,从文献和动作上考察,不论是南派还是北派,它们都是出自同一个源流。两派传说中的祖师梁世昌和岳飞却没有相关的文字可以加以证实。
至于八段锦的由来并没有确实的资料可以证明。但通过把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导引图》及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辑录的《养性延命录》和八段锦进行比对可以发现,它们在很多动作上相当类似。这些都说明八段锦与《导引图》以及《养性延命录》有一定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八段锦相当重视,先后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了关于《八段锦》的相关教材。在20世纪80年代初,八段锦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始进入我国大专院校课程。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八段锦理论的发展,丰富了八段锦的内涵。
八段锦功法的特点
如今,作为健身气功的八段锦集中了传统和当今八段锦的优势,套路更加体系化,编排也更加合理。它充分地考虑了人们的运动强度,以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为准绳,这样就使八段锦成为一种轻松有力的有氧运动。整套功法增加的预备势和收势使得八段锦更加规范和有规律可循。概括地讲,八段锦的功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柔而不散,缓慢连贯
八段锦首先锻炼的是人们机体的柔韧性和连贯性。
所谓“柔而不散,缓慢连贯”就是指练习者注意要以柔和的姿态和缓慢的动作进行练习,并注意不要停顿。它要求练习者必须先稳住重心,然后再调整动作。所谓“柔和”“缓慢”“连贯”都是对动作提出的要求。
所谓“柔和”就是指练习时要舒展自如,充分放松,以大方的动作去舒活自己的筋骨,讲究的是身体的一个柔韧度的问题。练习者如果能使自己的动作既不僵硬,也不拘束,那就达到了“柔和”所要求的最高境界。
所谓“缓慢”,正是稳住身体重心的题中之意。它的中心要领就是一个字——“慢”。这样,练习八段锦时,你既不需要像其他的运动一样讲究动作上的迅雷不及掩耳,也不需要拿捏动作火候的适度。只需要做到重心不摇摆,虚实分明就可以了。身体的重心在运动过程中起着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在八段锦功法中,每一个招式都伴随着步法的变化。脚下不稳容易使上肢发生摇摆,影响上肢动作的准确性。所以,重心不摇摆是八段锦动作到位的重要保证。
所谓“连贯”是对动作的衔接性所提出的要求。因为八段锦的编排是以运动学和生理学的自然规律为准绳的,所以要求每个动作必须符合人体各个活动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运动学和生理学的自然规律是非常个性化的,它们与练习者本身紧密相关。练习者的身体素质、肌肉的承受能力、关节的灵活程度等都是重要的参考标准。只有以这两个规律为准绳,练习者的全身运动才能成为一个闭合的循环,也才能达到练习八段锦的最佳效果。也就是说练习八段锦时要讲究动作和姿势的衔接,虚实结合,拳脚结合,不能有停顿和时断时续的情况发生。
练习八段锦,只有做到“柔而不散,缓慢连贯”,才能体会到行云流水般的酣畅,才能感知春蚕吐丝般的绵密。这时,练习者才会感受到身体上的放松,精神上为之一振,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和强身健体的效果。
2.动静结合,松紧适宜
八段锦要锻炼的第二个方面就是意念和动作的结合,将动作置于意念的支配之下,做到身心合一,手随心动,腿由心发。
其中本节所要阐述的“动静结合”仍是承接上节而来,讲究的是身体动作的外在表现,但是与上节有所不同。本节中的“动静结合”必须在意念的引导下才能做到连贯,达到最佳。
“动”是指练习者要在意念的引导下将动作连贯自然地打出,讲究动作上的活泼轻灵,而不是盲目地快打快踢。而“静”字的底蕴是招式沉稳。从表面上看,它可能会显得略显停顿,但实际上却并没有停,而是将内劲很好地接续起来,肌肉也在继续用力。这样虽然从动作上看很慢,却保持了对肌肉的拉伸牵引,效果并没有减弱。如果能够很好地将动静结合起来,那么就能使肌肉的拉伸处在一个适度的状态中。这样就能够使相应的部位受到一定的强度刺激,从而有助于锻炼效果的提高。
说到“松紧结合”,最主要的就是要将意识和动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意识来主导动作,以动作来促进意识上的放松。其中“紧”是把握动作衔接的关键点,“松”是出发点和归宿。
所谓“紧”是指要注重动作的连贯性。练习者在练习八段锦的过程中总是会缓慢地出招,同时保持适度的原则。而“紧”是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的衔接。“左右弯弓似射雕”的马步拉弓和“五劳七伤往后瞧”的转头旋臂都是如此。
而与“紧”相对应的“松”却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作为出发点的。要想达到前面所述“紧”的状态,就要先放松肌肉和关节,同时放松内脏器官和意识产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只有将放松程度不断地加深,才能加强意识的主导作用,才能在出招时不慌不乱,有序衔接。一层是作为归宿的。当“紧”的状态达成时,就会使肌体感到一种轻松和愉悦,从而使中枢神经和心脏器官更加放松。
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它是人体的中轴,由脑部神经或脑和脊髓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成分组成。在中枢神经中,有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可以形成信息沟通的网络。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心负责人体内血液的转换,使人体的其他器官和组织从中吸收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只有当肌肉和关节得到放松时,当中枢神经和心脏器官达到放松状态后,一个新的循环才会开始。
紧,在动作中只在一瞬间,而放松须贯穿动作的始终。松紧配合得适度,有助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分解黏滞、滑利关节、活血化瘀、强筋壮骨、增强体质。
只有在练习过程中做到动静结合松紧得当,练习者才能在练功过程中感到身心的愉悦,才能达到疏通经络、强身健体的效果。
3.神形合一,气寓其中
八段锦所要锻炼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神形合一,养成自己独特的真气。这里所说的“真气”与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有异曲同工之妙。
“浩然之气”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创造的一个词语,它对2000多年来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词一般用来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是从凝聚了正义和道德的人内心中产生出来的,它必须经过长期的修炼和积累,不能靠口头上的说话来代替。
“神为形之主,形乃神之宅”。它讲究的是形神合一、内外兼修。神,主要是指人体的精神状态和正常的意识活动,同时也涵盖了在意识支配下的形体表现。神和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形体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形体的领导中心。如果只有精神上的意念没有形体上的配合,意念只是一堆空想;如果只有形体上的动作而没有精神上的指导,形体只是一堆行尸走肉。
具体到八段锦功法中,如果只有神没有形的配合,八段锦就只是一段存在于头脑中的观念。如果只有形没有神的主导,八段锦就只是一些动作的简单堆砌,并不能起到疏通经络的功效。所以只有领会了八段锦中动作编排与意识之间的对称与和谐的关系,才能做到意动形随、神形兼备。
将神形合一做好,其中的“浩然之气”自然应运而生。当精神的修养和形体的锻炼达到一定程度时,一股独特的真气就会在体内形成。而促进真气在体内的运行,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习练本功法时,呼吸应顺畅,不可强吸硬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