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田》:想象中的丰收节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禾易长亩,终善且有。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小雅·甫田》
在农业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庄稼收成怎么样,全看老天的心情。当时的一国之君,为了获得大丰收,会认真做好两件事:一是组织好农民的集体劳动,让大家干活儿有劲头;二是祭祀土地神,希望神灵保佑收获的粮食多得吃不完。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
在周天子的欣喜目光里,这片广阔的公田是如此肥沃,每年都在农人的辛勤劳作中收获许多粮食。
因为这片归属于周王室的公田面积太大了,所以也叫“大田”“甫田”, “甫”就是大的意思。面积到底有多大呢?应该是以“千亩”为单位来计算。按照当时的井田制算法,九百亩叫作一“井”,这九百亩里就有一百亩是公田,其余八百亩是私田;十井叫作一“通”,这一“通”里就有一千亩是公田;十通叫作一“成”,这一“成”里就有一万亩是公田。
明白了那时的土地分配制度,就知道周天子说的“十千”,不但是表面上的上万石粮食,还变相地夸耀着自己的公田占有量:多达十个千亩!
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
曾孙不怒,农夫克敏。
周天子此时将仓库里往年收获的“陈”粮取出来,分给公田里忙碌的“农人”们。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粮食不是白送的,等到秋收之后,农人还要如数还给王室,收不收利息就不得而知了。这么多年来,这样的借粮还粮过程循环不已。
农人不是有上百亩私田吗?怎么还需要政府的救济?这跟当时的计算单位和劳动规定有关系,再加上靠天吃饭收成少,农人吃不上饭是很正常的。
就拿土地计算单位来说,以一个五口之家为例,一夫一妻分配的份地为一百亩。不要被吓到,把当时的一百亩换算成现在的面积,大约是三十一亩。三十亩地的收成,按后来战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专家李悝所言,能收一百五十石粮食,除去给政府交税,能勉强够一家人吃就不错了,根本没有剩余。
还有,按照当时的劳动规定,农夫必须要先干完公田里的农活儿,才能到私田里劳动,这样就会不可避免地耽误农时,如果再加上国家征调劳动力到战场上打仗,收成就更加受到影响。
了解了农夫的生存状况,也就理解了他们“克敏”背后的一些因素,他们如此敏捷地忙活着公田里的活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快些干完周天子公田里的规定任务,好去私田里继续忙碌。
对祖先自称为“曾孙”的周天子,看到农夫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劳动的场面,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今适南亩,或耘或耔。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周天子的公田,是朝南方向的肥沃土地,所以叫作“南亩”。在周天子充满希冀的目光里,此时农夫们所做的农活,就是清除田里的杂草,并给庄稼培土。
既然有朝南的农田,就有朝东的农田。也并不代表朝南的就比朝东的土质好,到底是什么朝向,要看地势和河流情况,只有顺应地势做好水利灌溉工程,才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正因为山川河流与田地有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周天子在分封大面积的土地时,常常将山川一起分封。
有“黍稷薿薿”这样庄稼长势旺盛的好地,就有贫瘠的土地,那些不好的地怎么处理呢?大多数实行休耕的办法。一年一耕的农田叫上田,休耕一年的叫中田,休耕二年的叫下田。为了让农夫耕种的份地好坏平均,就定期重新分配,以保证劳逸平均,收获均匀。
看到农夫井然有序地劳作,周天子放心地收回目光,在地头上小憩。周天子知道,管理好如此之多的农夫,离不开土地管理官员的功劳,所以他以亲切的“髦士”口吻,大概是相当于喊着“帅小伙”,把田畯叫过来,先是表扬了成绩,然后又叮嘱下一步的农事,还要交代一下接下来要举行的祭祀仪式。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
为了给农业大丰收加上多重保险,周天子祭祀时也不是只拜一位神灵,而是将跟土地有关的各路神灵都隆重祭祀一番,其中最重要的是“社神”和“田祖”,还有四方之神。
祭祀社神的地方“社”,就是后来的土地庙。先说社神是谁,他就是共工的儿子句龙,其主管土地的官职称为后土,因为他“能平九州”的贡献,所以被封为社神;也有将禹作为社神祭祀的,应与他治水有关,水利与农业的密切关系,让他顺理成章地成为社神。社神管的面儿太宽了,据说能生万物,也叫土神。
“田祖”也就是农神,有两位神灵。一位是神农氏,他的功劳是“先啬”,也就是始造其田;另一位就是周人的男始祖后稷,他的功劳是“司啬”,也就是教民耕种。这两位都是对农业有大贡献的人,所以一起成为接受祭祀的神灵。
听到周天子说着“我田既臧”的话,可以猜到他这次祭祀的第一主角是“田祖”,期盼着农神赐给好收成。为了迎接农神到来,周天子专门组织人们“琴瑟击鼓”,用这样的方式让农神有个好心情,心情好才能保佑风调雨顺。
如果周天子还要加上“以祈甘雨”这一项,可就不能只用敲鼓弹琴来取悦神灵了,就要再在祭品方面增加分量,比如所用的烤全羊必须是“牺羊”,估计就是毛色纯黑的羊。用黑羊求雨,在甲骨卜辞中可以找到记载;从五行上看,黑色对应水,用黑色牺牲也是为了顺应五行。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
看看周天子描绘的一幅大丰收的壮阔画面,确实是让人非常向往:刚收获完的庄稼,堆在打谷场上“如茨如梁”,即密如茅屋高如车顶梁;打下来的粮食粒“如坻如京”,就像高高的土丘和连绵的小山。虽然这么想象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如果收成少了,确实也不够王宫上上下下成千上万人的日常吃喝。况且,周天子祈求的,还有万千农人的温饱问题,如果主要劳动力都吃不上饭,又何来“农夫之庆”?
周天子还想象着,上千个粮仓都装得满满,上万个车箱来来回回地运个不停。这时的想象,其实在现实中还是很有可能的;不只是因为公田的面积大、收成好,更多的,是因为这些运不完的粮食,是各处交来的税粮。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周天子要分别描绘收获下来的带秆庄稼和粮食粒了:在王宫附近的人们,交税时可以交带秆的庄稼,所以那些税粮才会堆得高如车顶梁;离王宫远的,交税时交的是粮食粒,所以那些装满税粮的露天粮囤才会像一座座小山一样。
周天子将要在秋后举办大型丰收节——蜡祭,也将成为农夫们欢庆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农夫们可以暂时摆脱劳累之苦,而且还可以尽情吃喝,不醉不休,这种欢庆的场面,甚至可以称得上全民狂欢节。
孔子的弟子子贡形容“农夫之庆”时的场面是“一国之人皆若狂”,还是孔子解释了全民狂欢的原因:“百日之蜡,一日之泽。”这就是说农夫们辛辛苦苦忙活一年才盼来了“黍稷稻粱”大丰收后的蜡祭,但也只能在这一天享受到天子恩泽,在这一天他们身体放松、自由吃喝,在这一天他们不表现得疯狂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