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 斯奇提亚

斯奇提亚与日耳曼尼亚接壤的边界一直延伸到伊斯特河(Ister) [41] 的发源地,或者说,直到莫希安湖(Morsian sea)开始的地点为止。它的版图从此向东扩展至图拉斯河(Tyras) [42] 、达纳斯特河(Danaster)、瓦高索拉河(Vagosola) [43] 流域,以及巨大的达纳伯河(Danaper) [44] 和陶卢斯山脉(Taurus)一带。这不是那条位于亚细亚的陶卢斯山脉,而是一条斯奇提亚的陶卢斯山脉,它沿着莫伊提斯大沼泽(Moetis) [45] ,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horus),直至高加索山脉(Caucasus)和阿拉克塞斯河(Araxes)。斯奇提亚的疆土一直绵延至此,然后再自里海(Caspian Sea)后方向左转,抵达东北方的大海,即外亚细亚地带。从此开始,它的形状变得像一块面积非常宽阔的圆蘑菇,最后延伸至匈人、阿尔巴尼人(Albani)和中国人 (Seres) [46] 的地盘。

所以说,这在长度和宽度两个方面都相当可观的斯奇提亚,东抵中国人——根据他们自己早期的历史记载,是一个居住在里海沿岸的种族——的领土,西至维斯图拉河畔的日耳曼尼亚人的领土,北抵大洋,南达波斯(Persia)、阿尔巴尼亚(Albania)、伊比利亚(Iberia)、本都海(Pontus sea) [47] ,以及伊斯特河沿岸。从入海口到发源地,这条河有时也被叫做多瑙河(Danube)。

在和本都海交界的地区,它与下列著名的城镇接壤:伯里斯特尼斯(Borysthenis)、奥尔比亚(Olbia)、卡里波利斯(Callipolis)、切尔索纳(Chersona)、提奥多西亚(Theodosia)、卡里昂(Careon)、密尔米孔(Myrmicion)和特拉佩宗(Trapezus) [48] ,那座野蛮的斯奇提亚人出于方便贸易的动机之下,许可希腊人(Greek)建立起来的城市。在斯奇提亚内部,有一块把亚细亚和欧罗巴分开的地区,即所谓的莱帕伊安山脉(Rhipaeian) [49] ,汹涌的塔奈斯河(Tanais) [50] 就是从那里奔向莫伊提斯大沼泽的。这片巨型沼泽周长不下144 000步,但在任何地点都不深于8码 [51]

第一个在斯奇提亚西部生活的民族是格皮德人(Gepidae),众多重要的大河穿越他们的国度:从北向南流淌着提希亚河(Tisia),多瑙河 [52] 自西而来,福卢陶西斯河(Flutausis) [53] 自东而至,最终都高速注进伊斯特河中。

再向里一些,则是被像花环形状的坚固山脉保护着的达西亚(Dacia) [54] ,而在它们的左侧,即向北延伸的边界附近,从维斯图拉河(Vistula) [55] 的源头走上很长的一段路后,就能看见居住在那里的大批维尼特人(Venethi) [56] 。他们中最主要的两个部落叫斯克拉文人(Sclaveni)和安特人(Ante),这在当地不同部落方言里的发音有所不同。

斯克拉文人拥有诺维图努姆城(Noviodunum)和从所谓的莫希安湖直至达纳斯特河畔的地盘,向北抵达维斯图拉河。他们自己并不住在城市里,而是生活在沼泽和森林中。和斯克拉文人相反,安特人,维尼特人中最勇敢的部落,住在本都海的转弯处,从达那斯特河直到达纳伯河,其间人们步行要走上许多天。

海岸附近,就是维斯图拉河分三路流入北海的地方,住着维迪瓦里人(Vidivarii),一个由许多不同的部落混合而成的民族。他们后面住着埃斯特人(Aesti),一个非常爱好和平的民族。在他们的南方,住着一个名叫阿卡泽里人(Acatziri) [57] 的勇敢民族,他们不吃水果,只靠畜牧和狩猎为生。

在他们的对面,即本都海的上方,分布着保加利亚人 [58] 的营帐,我们那一连串不幸的罪孽,最早便是从他们开始的。匈人,这个最勇敢的民族,从他们那块肥沃的土地上起兵,开始向周边的两个民族发动扩张战争。这两个不幸的民族叫做阿尔兹亚吉尔人(Altziagiri)和萨维尔人(Saviri) [59] ,他们本来住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块土地上。阿尔兹亚吉尔人处于切尔索纳城附近,亚细亚贪婪的商人们经常往那里输入货物。夏天,这些人赶着畜群向远处的荒原漫游,哪里草料肥美,便于放牧,他们就在哪里居住;冬天,他们则回到温暖的本都海滨去。另一个民族:胡努古尔人(Hunuguri),却是通过他们那里的鼬鼠毛皮交易而广为人知的。然而即使是这样勇敢的大个子,在他们粗野的邻居面前也会感到害怕。

从哥特人口中,我们得知,他们较早时住在斯奇提亚靠近莫伊提斯大沼泽的地区,随后迁徙至莫伊西亚 [60] 、色雷斯(Thrace)、达西亚一带,最终又来到了本都海北岸。至于像他们一开始在不列颠或其他什么岛屿受到压迫,后来被某个外乡人用一匹马的价格赎得自由的童话,我们感到编造得一点也不出色。即便有谁对这段历史有不同意见的话,我们的看法也不会改变:和在老妇人口头上流行的传说相比,我们宁可相信白纸黑字的文件。

现在让我们回到哥特人,在他们历史的第一阶段,即居住在斯奇提亚靠近莫伊提斯大沼泽的地区,他们曾拥有过一位名叫菲利梅尔的国王。在第二阶段,即居住在莫伊西亚、色雷斯、达西亚一带时,很多历史作家都提到过,他们那里有一位出色的哲学家扎尔莫克西斯(Zalmoxes)。在他之前,还有个名叫邹塔(Zeuta)的聪明人,以及较迟的迪西纽斯(Dicineus),再加上最后的扎尔莫克西斯本人,这三个人都是智慧的教师。

哥特人比所有其他野蛮人都要有教养,几乎可以与希腊人相提并论,就像用希腊语写作历史和年鉴的迪奥 [61] 所记载的那样。他说,哥特的王室和祭司子弟开始被叫做塔拉波斯特赛(Tarabostesei),后来则叫皮勒阿提 (Pilleati)。哥特人的名气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传说,被诗人们赞颂为战神的玛尔斯(Mars),就是在他们那里诞生的。维吉尔又补充说:“还有父神格拉迪乌斯(Gladivus) [62] ,哥特国的主神。” [63]

哥特人用一种残酷的方式祭祀玛尔斯——拿战俘作他的牺牲,因为他们相信,人血是平息战神怒气的最好礼品。在战神的灵位前,人们表扬第一批俘虏敌人的勇士,把战利品 [64] 悬挂到树梢上。这被认为是战神特别的荣耀,因为看上去哥特人证实了自己祖先那神圣而值得尊敬的出身。

在历史的第三阶段,即他们居住在本都海北岸时期,如我们前面看到的那样,他们已经相当地文明化了,分为两个贵族集团:西哥特人属于巴尔特(Balthi)家族,而东哥特人 [65] 则属于著名的阿马尔家族。

在邻居之间,他们最先努力地用筋腱造的弦来拉弓,就像首先是历史学家、其次是诗人的卢坎(Lucan)所讴歌的那样:“用哥特人的弦拉亚美尼亚人(Armenian)的弓!” [66] 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用歌声和琴声来赞颂自己祖先的丰功伟绩,比如埃特帕马拉(Eterpamara)、哈纳拉(Hanala)、弗里提格(Fritiger)、维迪哥亚(Vidigoia),以及其他在这个民族中享有崇高地位的名人,好像神奇的古代全然忘记了赞颂这些英雄们,因此急需他们来加以补充一样。

埃及王温索西斯(Vensosis)当年肯定在斯奇提亚进行过一场对他来说极其悲惨的战斗,对手是古代所谓的“亚马孙人(Amazon) [67] 的丈夫们”,因为他们的妻子也同样上战场,就像奥罗修斯在他第一本著作里肯定地叙述的那样 [68] 。我们认为,他很可能曾与哥特人交锋过;而他和“亚马孙人的丈夫们”作战的历史,则已经确凿无疑了。因为当时这些人住在博于斯特尼斯(Borysthenes)河,即被它的居民称作达纳伯河的流域,直到塔奈斯河在莫伊提斯大沼泽边的转弯处为止。

我所说的“塔奈斯河”,是指那条从莱帕伊安山脉发源,然后分成两路的河流。当与它临近的河流和莫伊提斯大沼泽都流向南方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它却向北流入北方冰冷的大洋,这里便是亚细亚与欧罗巴那著名的边界了。它的另一路从克林尼人(Chrinni)所在的群山开始,流入南方的里海。

达纳伯河起源于一块巨大的沼泽地,就像婴儿从母亲的子宫里出来那样。河道里充溢着可以饮用的淡水,还盛产味道不错的软骨鱼。但在本都海附近,它却与另外一条名叫埃克萨姆菲斯(Exampaeus)的小河交汇,那里的水如此之苦,以至于把人们划40天船所能抵达的广大水域里的水都搅得难喝而且浑浊了。在希腊城市卡里皮达伊(Callipidae)和叙帕尼斯(Hypanis)之间,达纳伯河流入大海。在它的河口前,有一个名叫阿基琉斯(Achilles) [69] 的岛。这两者之间,还有一片广阔的荒地,茂密的森林和危险的沼泽覆盖着它。


[1] 即多瑙河的下游。——译注

[2] 莫希安湖是位于下德劳(Drau)附近的摩尔萨(Mursa)下方的一片沼泽。德聂斯特(Dnestr)河被古希腊人称为图拉斯河,约达尼斯此处沿用了这个说法,但这个名字后来在本书中并没有再出现过。——原注

[3] 图拉斯河、达纳斯特河、瓦高索拉河分别指德聂斯特河的下游、中游和上游。——译注

[4] 即第聂伯河(Dnepr)。——原注

[5] “亚细亚的陶卢斯山脉”即土耳其南部的托罗斯山脉(Toros),“斯奇提亚的陶卢斯山脉”即乌克兰南部克里米亚(Crimea)半岛上的特拉布宗山脉(Trabzon)(也称克里米亚山脉)。莫伊提斯大沼泽(Moetis)即亚速海(Azovskove Sea)。——译注

[6] 阿尔巴尼人是高加索山区的一个土著民族。中国人在拉丁语里被叫做“赛尔人”(Seres或Seris),意为“丝绸人”,因为中国当时在西方以制造丝绸(丝绸在拉丁语中被叫做Serica)而闻名。下文所说的“中国人的领土”即与罗马帝国同时代、在中亚地区十分活跃的汉帝国。——译注

[7] 此处所说的阿尔巴尼亚和伊比利亚并非现代的巴尔干半岛西南部和西班牙,而是指高加索山脉南麓靠近黑海的地区,即格鲁吉亚一带。本都海即黑海。——译注

[8] 这些城市均位于今土耳其西北部的沿海地区。特拉佩宗即特拉布宗城。——译注

[9] 即乌拉尔山脉(Ural)。——译注

[10] 即顿河(Don)。但顿河并不发源于乌拉尔山脉,约达尼斯在这里是把顿河的上游和伏尔加河弄混了。——译注

[11] 1步约合1.48米,144 000步相当于约213千米。1码约合1.78米,8码相当于14.2米。——译注

[12] 这里的“多瑙河”指现今多瑙河的中上游,而“伊斯特河”则特指多瑙河的下游。——译注

[13] 可能指的是阿卢塔河(Aluta)。——原注

[14] 古东欧地区名,疆域大体上相当于今罗马尼亚和摩尔尔瓦。——译注

[15] 维斯图拉河是维斯瓦河(Weichsel)的古名,也常拼作Viscla。——原注

[16] 古斯拉夫人的统称。“斯拉夫”之名就来自下文的“斯克拉文人”,意思是“奴隶”,因为他们当时常常受到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奴役。另一说,“斯拉夫”之名来自Slovo一词,意思是“单词”。安特人是东斯拉夫人,即今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民族的共同祖先。——译注

[17] 意思是“森林人”,被认为是匈人的一个部落。——译注

[18] 对于此处的“保加利亚人”到底指哪个民族,学术界颇有争议。现代保加利亚人属于斯拉夫民族中靠南的一支,可能并非约达尼斯所说的“保加利亚人”的直系后代。但保加利亚人也被认为与古代的匈人和突厥人有血缘关系,“大保加利亚人”来自匈人中的“乌图古尔人”(Uturguri),“黑保加利亚人” 来自匈人中的“库图古尔人”(Cuturguri)。他们原本居住在黑海北岸,因拜占庭人的挑拨而相互敌视,后来被入侵的阿瓦尔人驱赶进巴尔干半岛。——译注

[19] 这两个民族后来也都被算作匈人的部落。——译注

[20] 在较为完整的版本中,在此处和其他几处都被写作“密西亚”(Mysia),但并非一直如此。——原注

[21] 不是迪奥·卡西乌斯,而是迪奥·克于索斯托慕斯(Dio Chrysostomus),此人曾写过一部名叫《该塔伊人》的史书,下面的记载出自此书的Ⅸ,58。——原注

[22] 即拉丁文中的“短剑”(Gladius)。——译注

[23] 出自《阿涅伊斯》,Ⅲ,35。——原注

[24] “战利品”指敌人的首级,以及军马和骡子被剥下来的毛皮。——译注

[25] “西哥特人”之名来自Wesegothi,意为“好哥特人”;“东哥特人” 之名来自Ostrogothi,意为“光辉的哥特人”。——原注(译者按:对这两个名称的涵义,还有其他不同的解释,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一种是这样的:“东哥特人”原来自称Grutungi Austrogoti,意思是“沙滩哥特人”或“平原哥特人”,因为他们住在第聂伯河下游的沙滩上;而“西哥特人”则自称Terwingi,意思是“森林居民”,因为他们居住在达西亚行省的森林里。后来,Austrogoti一词演变成了Ostrogothi,而Terwingi则演变成了Visigothi或Wesegothi。)

[26] 《法尔萨》(Pharsal),Ⅲ,221。——原注

[27] 意思是“无胸者”,传说中的古代西亚的母系氏族,骁勇善战,极盛时期控制着里海周边的广大地区。据说为了便于射箭,她们习惯割除自己的右侧乳房,由此得名。约达尼斯在这里暗示我们,“亚马孙人的丈夫们”就是哥特人。——译注

[28] 奥罗修斯在其著作的Ⅰ,14中写道:“埃及人之王温索泽斯(Vensozes)是第一位与斯奇提亚人交战的君主。当时斯奇提亚人有两位年轻的国王,一位叫普吕诺斯(Plynos),另一位叫斯科罗费图斯(Skolopythus),他们率领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庞大军队迎战,但却因中了埃及人的伏击而惨遭杀戮。他们的妻子此后也拿起武器战斗,因而被称为亚马孙人。”——原注

[29]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因为曾经被母亲握住脚后跟,浸泡在冥界之水中,得以浑身刀枪不入,唯有未接触过冥界之水的脚后跟部位是其弱点。后来果然在战斗中被敌人射中跟腱,因伤致死。——译注